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蛇类在南亚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那里的人们不仅崇拜蛇,而且还把蛇视为"神"的化身,而眼镜蛇尤受崇敬。"舞蛇"在南亚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来到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观光的游客,每天仍然可以看到浑身缠满了蛇的流浪艺人,他们身上的蛇能伴随着笛子发出的乐声翩翩起舞,为主人带来收入。这些艺人就是南亚次大陆上一个古老而奇特的群体:蛇人。历史上的"蛇人"不断迁徙,当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没有分开的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小女巫迷上了变帽子。她变出了各种各样的帽子,有竹帽子、草帽子和雨帽子。帽子多得戴不完,怎么办呢?小女巫想出一个好主意——把帽子拉到文字国去卖!"卖帽子!卖帽子啦!"在文字国最繁华的大街上,小女巫大声叫卖着。听到叫卖声,文字国的居民们充满好奇,"呼啦啦"地围了上来。"毛"字挤在最前面,她指着一顶竹帽子对小女巫说:"我要那顶竹帽子!""好哇好哇!"小女巫说着,把一顶竹帽子戴在"毛"字头上。"毛"字戴上竹帽子,立马变成了派头十  相似文献   

3.
传说有几个瞎子摸一头大象,摸到象腿的说大象似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大象似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象似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这也就是“盲人摸象”这一成语的来历,它比喻人们做事看问题片面,以偏代全。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盲人在摸到象后能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对新事物进行猜测和假想这本身是可取的。在新事物面前每个人都是无知的,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寻求真理。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他的这一学说带动了化学的发展。而随着人们掌握的知识越…  相似文献   

4.
王熙凤是天才作家曹雪芹笔下一个极有光彩的人物。她象一只快乐的鸟,飞到哪里,哪里便有了笑声。她是一把穿动的梭,贾府的上下左右,男女主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由她穿梭编织。她又是一只勇猛的刺猬,谁不慎激怒了她,她便会竖起全身的钢刺来自卫,甚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有时,她也是一条美丽的蛇,趁人不备,吐出毒汁,害人而肥己。在“金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社区》2009,(2)
愚蠢一个警察押送一个犯人去监狱,忽然他的帽子被一阵风吹掉了。犯人讨好地说":我去替您捡帽子,行吗?"警官说":你以为我那么愚蠢吗?我知道,你捡了帽子就不回来了。你站在这儿等着,我去捡!"  相似文献   

6.
庞进 《山西老年》2013,(5):50-50
中国民间,常把蛇称为"小龙",生肖属蛇的人,也常把自己说成是属小龙。那么,蛇为什么有"小龙"之称呢?蛇属于爬行纲蛇目,遍生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平原、丘陵、山地和水泽之中。蛇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最早的蛇出现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蛇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形色怪异,行动诡秘,毒蛇可致人死亡。蛇与人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末,突如其来的海啸吞噬了印度洋沿 岸十几万人的生命。在这场浩劫中,除了救援人员 争分夺秒救人,同时也传出了一些动物充满灵性 的故事。 大象救儿童 海啸到来前,泰国赶象人邓·萨郎甘和妻子率 领一支由8头象组成的从伍向海边进发,象背上 坐着十几名外国游客。突然,大象开始呜咽。后来 又开始"哭"。继而,大象载着背上的游客向山上狂 奔而去。在海边工作的其它大象也挣脱锁链,向高  相似文献   

8.
蛇的趣闻     
意大利蛇城:意大利城市哥酋洛因为有着无数的多种多样的蛇,被人们称为蛇城。在市中心的一座纪念碑,耸立着驯服巨蟒的捉蛇人圣多米尼克的雕像,碑身、碑座盘缠着几条活蛇。该城每年5月举办一届“蛇节”,届时每家把自己喂养的蛇放出来,任其满街爬行。行人手上也都拿着几条蛇,身上盘着蛇,夸耀自己的蛇有多胖、有多美、有多灵巧。哥酋洛人世代养蛇,靠表演蛇技、贩卖蛇药为生。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3,(8)
蛇城:贝宁南部的海滨城市维达,是座名副其实的"蛇城"。城里家家都养蛇,少的二三条,多的五六条,蟒蛇与主人同吃同住,朝夕相处,人们外出时都要携带着蛇。鸟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无论树上、街上、居民住户,到处可见有鸟飞翔。人们在进餐时也不会忘了鸟儿,总把吃剩的残肴丢到门口或屋顶,供它们享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农历蛇年,蛇在十二生肖排行"老六",在山西独具特色的晋文化中,包含着不少精彩的"蛇故事"。介之推失落"蛇为喻"当年晋文公封赏功臣,"割股奉君"的介之推因被遗忘而遭遇冷落,同行人为其打抱不平、又不敢直谏,于是就巧妙地用蛇来比喻:"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所处。"帖子就悬挂在"宫门上",把晋文公重耳比作龙,随从流亡的五重臣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一种死后以"化形为蛇"的方式来报复仇人的情节,这种情节在话本小说、文言小说甚至笔记中均有记载.探其渊源流变,在早期汉译佛经中可以找到"变蛇"与"嗔怒"之间转换原则的佛典依据.在僧人们看来,人若临死时饱含嗔怒,亡后就会化形为蛇,备受诸苦,这是一种烦恼习气的报应.此后,这种信仰与情节通过一系列的僧人故事转而流播民间,有些故事逐渐向复仇主题靠拢.而后,中国小说遂将"化形为蛇"的情节原型吸收下来,使之成为"报复"主题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但嗔怒作为死前的心理状态,依然是"化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美丽的下午,我端着苦茗走到自己书桌前,阳光落进掌心,将手心的纹路细细刻画。手掌上有长短,深浅不同的线,其中有三条线非常清晰,颇为醒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三条线"——生命、事业、爱情。人生由这三线铺就,但如果  相似文献   

13.
试论白蛇传故事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蛇传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深植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之中,有着悠长的形成发展历史,是一个动态流变的故事。在长期衍变过程中,白娘子的形象不断得到升华,逐渐从一条凶残邪恶的美女蛇转变成一位美丽多情、温婉贤淑、勇敢坚毅的人间女子。从人们对蛇女态度由厌恶向同情的明显转变中,传递出了女性地位变化的时代信息。同时,作为一个诞生于民间的人蛇恋故事,它受到佛经故事带来的异域人妖亲和观念影响,反映出了民众对于人蛇相恋的复杂态度,这与人们对性爱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心理和对蛇既敬且畏的复杂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说起蛇,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偶尔在野外路边遇到蛇,人们也是远远躲开,惟恐被它咬上一口。但是,在闽台一些地区,人们却把蛇尊为保护神顶礼膜拜,甚至有与蛇交颈而眠的习惯。 前不久,笔者来到福建省平和县三平村采风。三平村周围森林茂密,生长着一种黑色无毒蛇,大的一米多长,小者尺把长,它们经常爬进“寻常百姓家”。村里男女老幼视蛇为平安、吉祥的宠物,有的尊称蛇为“侍者公”。老年人带着骄傲的口气说,只有交上好运才会有蛇光临。自古以来,当地人禁止打蛇杀蛇,谁违了禁,会被长辈呵  相似文献   

15.
布小破,你怎么跟个鬼子似的夏季午后,那天很美,天不是纯静的湖蓝色,而是淡淡的,觉察得出来的紫色,有羊毛一样的云朵一直在向北飘移。就在最大的一卷羊毛下面,有一间叫八月的照相馆。没什么人光顾,师傅躲在洗印房里睡觉。电视正在放成龙的《新警察故事》.布小破把影碟快进,吴彦祖对成龙说,我和你比组枪,你输一秒,我就杀你一个同事,开始……  相似文献   

16.
姐妹型故事大多交融于"蛇郎"、"神蛙"型故事中,是民间故事中围绕女性间矛盾纠葛、揭示女性道德品行的故事类型,承担着对女性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正政策突变下,全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陷入一片迷茫。这个有着数千年养殖历史、随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起来的产业,也是政府鼓励和引导的产业,突然间像断了线的风筝,面临着"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重大问题。"一个病毒,把养蛇产业逼上了绝路。"蛇业养殖户说。也有甲鱼养殖户似乎看到了希望。业界呼吁,尽快明确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名目,尽快拿  相似文献   

18.
豺狼的逻辑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狼和小羊》的故事: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想找借口吃掉他。狼明明站在上游,却责怪小羊把水搅浑了,使他喝不上清水。当狼被小羊驳得体无完肤之后,又找岔子说小羊去年骂过他爸爸。小羊回道:"我那时还没有出生哩!"狼蛮横地说: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得把你吃了。这真是豺狼的逻辑! 这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动物故事,今天--21世纪的今天仍在人类社会中继续演绎着。  相似文献   

19.
正豆瓣上有条帖子讨论北京的冬天有多冷,michal说,"主要是风,那家伙的风,能给你吹傻","不系之舟"说,"后海的冬天就是溜冰场"。我从未去过冬天的北京,但这话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98年左右的苏北地区,下个雨啊雪的河面也能走人,屋檐上挂着厚厚的冰溜子,一排看过去就是冰帘子,着实"美丽冻人",即便包成粽子也免不了冻疮、高原红,我估摸着他们的冷大概就意思吧,我还揣摩着呢,人又说了,"咱不怕,咱有暖气啊。"去年春节,我那把上海人优良传统学到骨子里的老妈不让开空调,于是抖着手给朋友发祝福短信,一北京哥们回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习惯呢?首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可见习惯的力量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