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魏泉 《人才瞭望》2013,(10):101-101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各派势力又进行了一场逐鹿中原的厮杀.这其中以项羽为首的和以刘邦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最终成为抢摘胜利果实的主力军.从公元前二O六至前二O二年,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天下的最终统治权,双方持续打了四年的仗,史称"楚汉之争".最后以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建立了汉朝而告终. 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得益于他的善听、善辩、善用.刘邦出身市井,学问不深,但颇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在他面前,只要你说得有理有据,哪怕他对你这人非常反感,也会立即改变态度,虚心请教,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2.
"每事问"出自《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说,孔子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就这样被后人继承下来,指凡遇到不懂的事,就向别人请教。"每事问"用得最好的当数刘邦。刘邦是"每事问"的高手。他的口头禅就是"为之奈何"。论学问、论武艺,刘邦都远远不及项羽,然项羽最终败给了刘邦,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之奈何"上,刘邦会问,而项羽不会问。  相似文献   

3.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 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 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 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 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 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 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 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 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 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从谏如流, 所以能在败局中有退路,逆境中得超越, 越挫越勇,最终开创雄汉基业,旺汉四百 余年。当然我并不想从历史的角度对他 们进行评论,那不是我想做的。唐代著名 政论家赵燕在他的《长短经》一书中说: "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次论政 体也。"意思是说:任何的事业,得到人才 就能兴旺,失去人才就会失败。所以要先  相似文献   

4.
刘邦稳军心     
景祥 《人才瞭望》2013,(1):106-106
楚霸王项羽想用杀刘邦父亲刘太公来逼迫刘邦投降,没有成功,他气得亲自出战,站在阵前,大声喊叫:“刘邦出来!”刘邦在将士的保护下出来了。项羽说:“刘邦,这些年来,咱们二人争战不止。天下为之不安,无非是你我两个人相持不下。为了安定天下,你敢亲自和我决一死战吗?”  相似文献   

5.
刘邦有知人之明,他知道萧何忠诚能干,与之推心置腹;他知道张良足智多谋,对之言听计从;他知道樊哙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与之亲如兄弟;他知道韩信能力超强而野心勃勃,对之限制使用。因此,他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路走来,直到摇身一变唤作"汉高祖"。项羽作为刘邦的对手,在很大程度上就输在没有知人之明。他不知亚父范增对他忠心耿耿,对之言不听计不从;他不知韩信、陈平是绝世之才,任之流往汉营为敌所  相似文献   

6.
项羽,人称“西楚霸王”,力能举千钧,每战必胜。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一个农家子弟——刘邦,打败了。项羽失败有许多原因,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能知人、用人,不肯纳谏。 楚汉相争了四年,留下了许多历史经验供我们今天借鉴。从人才观的角度来说,刘邦胜,项羽败,是必然的。刘邦在使用人才上,有三条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使用比自己强的人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的一次君臣大会上,说:“夫运筹策帷账之中,决胜于千里  相似文献   

7.
"论功行赏"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论功行封"又作"论功行赏",表示按功劳的大小,给予封赏。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  相似文献   

8.
第一,刘邦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而项羽只能算是一个军事家。项羽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力取胜,他确实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有一套独特的战术,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但他的胜利是局部的,最终因全局的失败而失败。刘邦则坚持以智取胜的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决定战争胜负的各个  相似文献   

9.
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而得天下,关键就在于他善于用人.刘邦曾经置酒雒阳南宫,与群臣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善用人才是一个领导者成熟的主要 标志,也是一个团体在市场经济的汹涌 波涛中驶向胜利彼岸的关键条件之一。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 善用人。 团体不在大小,员工不在多少。凡重 用众才之能者必兴,凡善聚众智之光者 必明。这方面,刘邦是一个榜样。据史书 记载,刘邦登上皇位后,在述其战胜项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说:"各位诸侯和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陛下傲慢且好侮辱别人,项羽则仁厚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他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  相似文献   

12.
量长而用     
作为一个领导,是不是处处都比属下高明?换句话,作为领导干部,会不会有不如属下的地方? 汉高祖刘邦灭项羽,定天下,立为帝王之际,在都城洛阳的南宫置酒大宴列诸侯将,请大家据实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能够得天下,而项羽为什么能够失天下。在高起、王陵谈了功、利和对人才是否信任等因素之后,刘邦,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其运畴策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饭餽饢,不绝粮道,吾不如  相似文献   

13.
很多教学参考书对《鸿门宴》的传统解读是项羽因为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其实不然,在鸿门宴上项羽才是真正的赢家,他仅仅通过一次宴会,不费一兵一卒就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王选 《人才瞭望》2017,(3):52-53
史书上说,早年的刘邦好吃懒做,没啥本事,又不肯苦干,坐吃山空,是一个穷光蛋.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在当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无赖”的刘邦最终成就了帝业? 刘邦登基那一年的五月,他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善用强者     
项羽兵败垓下,天下一统,是为汉朝。一日,汉高祖刘邦问其大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有大臣说:“陛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无独有偶,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这里长眠…  相似文献   

16.
给您提个醒     
若作“提醒”的文章,就无论如何不能不提到张子房与汉高祖那一次“历史性”的提醒。楚汉相争,刘邦正被项羽迫得惶惶不可终日,韩信却差人来要求封自己为齐国假王,刘邦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正待发作,张良立刻偷偷踢了踢他的脚,提醒他,现在还不是发火的时候。那刘邦何...  相似文献   

17.
盛世出英雄     
咱们有“乱世出英雄”的说法。每当乱世的时候,常常是如苏轼所说的“一时多少豪杰”。秦末天下大乱,涌现出了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韩信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东汉末年天下再次大乱,涌现出了曹操、刘备、孙权、  相似文献   

18.
一《庄子·马蹄篇》叙述了伯乐善驭马和畜马的故事,被韩愈援引成文为《马说》,寥寥的两百多字竞能翻新出奇。马被分成良马、庸马和劣马。宝马良驹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是庸马和劣马而不可及。致天下之治在人才,乱世之时,有得士者强,失士者的沉痛教训。汉代的萧何在月下追逐韩信,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他是领军打仗的人才,能带兵百万,而且是多多益善。项羽有眼无珠,未能采纳范增的意见,与韩信无缘,最终吃了败仗,刎于乌江。类似之例,历史上犹有其他,故在此不作赘述。士,良马被人喻为人才的代名词,历来论述人才颇多,精言纷呈,唯韩愈的《马说》…  相似文献   

19.
“首级”是古人对头颅的别称.为什么头颅又称“首级”呢? 原来,秦汉时期,军队作战有一条奖励制度,凡是斩下敌人的一个人头者,赐爵一级.古人称头为首,一首一级,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头颅叫做“首级”了.首级制度,原是为了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岂料士兵们为了争夺首级,经常自相残杀.据《史记》记载,项羽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跑掉了,另外十余骑为争夺项羽的身子,“相杀者数十人”.此外,有的人还把首级当成了商品,卖给无战功的人.  相似文献   

20.
陈平贪金欺嫂的故事是这样的:陈平是刘邦的一员得力助手,对刘邦战胜项羽并最终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陈平刚投靠到刘邦手下不久,周勃、灌婴向刘邦进言道:陈平逆伦欺嫂,喜受贿金。品行如此,大王不可不察,毋为所惑!汉王听了,也免不得疑心起来,遂召入推荐人魏无知,当面诘责道:汝荐陈平可用,我如今始知他前曾欺嫂,今又受金,汝为何举荐这个无行之人?无知道:臣荐陈平,但重其才,大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