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邓演达军事思想演变经历国共合作前、国共合作时期和国共合作失败后这样三个时期,其每一时期军事思想都是对其前一时期军事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不断变化的时势、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影响、苏俄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均是推动邓演达军事思想演变的基本因素。邓演达军事思想尽管不断演变,并给后人和今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但最终还是落空。此从一个角度说明,只有中国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亦即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就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波动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运用国家资本主义防止私人资本主义的弊害、实行"集中"与"干涉"原则、肃清封建残余、改变帝国主义掠夺状况和实行对外开放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以近代中国社会实际为根本出发点、以不断发展生产力为主要手段、以建立平民政权为现实基础、以达到社会主义为目标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邓演达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邓演达提出的民族的平民革命的政治理论, 实质上就是以农工为中心的农工和小资产阶级联合的民族民主革命。因此, 邓演达的平民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相近的  相似文献   

4.
从大革命失败到邓演达先生牺牲时为止,邓演达在反蒋斗争和组建第三党的过程中,与中共分道扬镳,在有关民主革命理论和政治主张上与中共有着多方面的矛盾冲突,并互相公开批评,争论也为之激烈.为此,本文拟就邓演达与中共之间的矛盾的根源作一些探索,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5.
邓演达的民主政治思想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时期形成的,有其社会历史时代的特征。他的这一思想是其国民革命、平民革命、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自“中山舰事件”至北伐前夕,蒋介石采用卑鄙的手段,篡夺了国民党的党政军最高统治权,并在嗣后继续扩大权力,排挤、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了抑制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反对蒋的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统一和加强国民党的领导权,以1926年底“迁都之争”为起点,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发起了一场恢复党权运动,并于1927年2月19日武汉召开的国民党高级干部会议上成立了由邓演达、吴玉章、徐谦等5人组成的行动委员会,作为恢复党权运动的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人的领导下,不仅成为当时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的坚强柱石,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以后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者在国内外邓演达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收集新资料、提出新见解、拓展新领域,在邓演达研究方面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从研究概况、既有研究领域出现的新观点和新分析、一些新领域的开拓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和介绍,以反映邓演达研究的深化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何处发源是统一战线学科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不断深化统一战线发源地的研究,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于深刻理解统一战线的初心与使命,对于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发源地问题的提出及学术界讨论的几种不同观点进行梳理与评述,最后重申并论证广州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国民大革命时期尤其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著名领袖邓演达继承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特别是欧洲的经验,既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邓演达的教育思想亦即平民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位民主革命家亟欲改造近代中国不合理与落后的教育制度、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振兴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抱负。邓演达平民教育思想是邓演达平民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范畴,虽有不足之处,但其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其中许多主张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过程中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水族青年、山东党组织创立者、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革命历程艰难曲折。家乡的生活和教育、水族英雄潘新简的英雄事迹孕育了邓恩铭的革命思想。邓恩铭革命思想的发展源起于新思潮,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邓恩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表明邓恩铭革命思想已经成熟。在革命过程中,邓恩铭历经艰辛组建党的组织和工人组织,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工农罢工和暴动。当革命事业危机四伏时,邓恩铭在革命斗争中献出宝贵的生命。邓恩铭短暂而辉煌的革命历程彰显出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当代贵州改革发展事业的推进有显著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新思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邓演达作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坚定地和共产党人合作共事,即使在国民党右派疯狂反共的时候也不动摇。邓演达在革命生涯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联共的勇气、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干部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创建培训制度、培养本地干部及把好选人关和管理关等举措,为右江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政治觉悟高、革命斗争坚决的干部队伍,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的显著特征是,强调历史的实践主体与历史的价值主体的统一。其内容涵括主体利益的群众性现实性、渐进性和统一性。它的形成,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结果,并在新的实践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和邓演达对落后中国的对外开放问题,包括其原因、原则和具体内容均作了可贵的探索,主张中国利用外国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和经营与管理方法来振兴中国实业;同时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惠、结合中国实际、有利于中国财政与工人等原则。这不仅在当时中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日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党和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邓小平深入地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理论教育主体是由理论教育客体转化而来的;理论教育主体要能继续胜任这一角色,必须不断地把自己转化为理论教育客体继续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和理论教育客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邓小平提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报刊工作思想。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报刊的重要性、阶级性(党性)、真实性和人民性等多个方面。邓小平的报刊工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报刊工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当前我国报刊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配问题是邓小平晚年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而是先后有别和快慢有序的有差别的共同富裕,并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主义出现两极分化。他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富裕起来怎样分配"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强调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分配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决贯彻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避免两极分化,解决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的痼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农民革命进行了艰辛地探索,形成了农民革命主体论、农村阶级划分论、农村土地革命论、知识分子动员论为主线的内涵丰富之农民革命思想论纲。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论纲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是一个宏伟而精细的理论体系,以人民为本是该体系的核心,公正与民主构成了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的道德原则。公正主要包括制度正义与分配正义,民主则涵盖党内民主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间的民主两个层面。邓小平政党伦理评价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党员的培养方面,邓小平认为要采用以下措施:理论学习、道德示范、自律他律相结合。纵观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系统性、传承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