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这些困惑的存在往往使宗教文化资源利用陷入左右失度的困境。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对宗教文化资源利用问题的认识和体会。区别宗教和宗教文化两类资源文化是一个多涵义、多层次的概念。人类所生产的一切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2.
宗教文化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要义之一。作为全国宗教和谐的典型代表省份之一,云南宗教文化融合的本土民族化、民俗化与世俗化,诠释着多元宗教兼容并蓄的"宗教生态平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宗教、习俗文化是青海城镇文化的一大特色。青海是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重要园地,执政者推崇备至。宗教文化之兴盛也反映在城镇的建筑文化之中,宗教的节日活动也成为城镇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城镇经济之发展,使其成为五方之民杂处之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居民,构成不同的文化需求层次,使城镇习俗文化既有共性,又具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积极引导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发展方向,对于丰富蒙古族宗教信徒的精神需求,促进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护内蒙古地区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傣族的宗教文化包括其原始宗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它是傣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傣族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中,宗教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试图探析宗教文化对傣族传统人居环境中社会、自然、农业生产、村寨布局等方面的影响,挖掘傣族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展示傣族地区人、神、自然和谐共聚的内因所在,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决定民族特征和文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宗教冲突实际上是文化冲突.宗教问题虽然主要由超世的信仰为核心的宗教差异引发,但其实质是具有宗教因素的各种社会关系在不同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文化权益上的深刻反映.在何种视阈下解读宗教问题,关乎从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有效调控和处理宗教热点问题的政策的价值取向,从而关系到人类社会自身的安...  相似文献   

7.
<正> 任何一种完善的宗教必然包括信仰体系、宗教社团和宗教仪轨三大组成部分。宗教的传播取决于构建宗教三大组成部分的社会条件是否完备。宗教要实现跨族传播,必然要面对非同质文化的客观现实,而民族文化又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系,因而宗教进行异族传播时,直接的制约因素必然是相关民族的文化差异。若两个民族文化接近,则构建宗教三大组成部分的社会条件必然相似,宗教传播则易于实现;若两个民族文牝差异甚远,受制于文化的社会生活条件必然差异很大,宗教跨族传播必然会遇到困难。就这个意义上说,宗教跨族传播的制约因素之一,核心在于有关民族的文化异同。本文拟综合比较我国宗教跨族传播的既成事实,探讨民族文化制约宗教跨族传播的原因、机制和结果,以供预测我国宗教跨族传播参考之需。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中最早的原创性文学作品是在接受宗教的影响下产生的,俄罗斯人姓氏是宗教对整个俄罗斯文化影响的一个缩影,分析俄罗斯文化现象中数字的语用内涵,对俄罗斯民族宗教文化现象的解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梅列日科夫斯基始终坚信俄罗斯的未来必须通过宗教才能得到拯救,东正教信仰是决定俄罗斯民族命运的基本因素,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精神气质、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受东正教的影响,俄罗斯人性格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宗教性。俄罗斯已经完全恢复了延续千余年的宗教传统,不了解俄罗斯的宗教就无法真正认识其文化内涵的民族心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40年代,边疆研究学者在抗战大背景下进行西部宗教调查和研究。在此情景下,李安宅不仅深入调查宗教,而且以宗教适应论、宗教体用论、族教分离论和宗教运用论等全面阐述其宗教理论,且直接将宗教论述所体现的文化理论与国家建设的关系放在其论述的重要位置。宗教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区域文化协作、中华文化秩序、国家文化整合和国民意识培育中有重要的价值,因而跟中华民族国家建设息息相关。他的宗教论述贯通“一中有多,多中有一”的中华复合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表达的是用国家文化建设来营造超越血缘、宗教和群体的整体秩序,重塑具有个性、适应社会和国家需求的健全国民,陶铸全国的理想。如此,李安宅宗教论述的价值不仅在宗教和边疆研究有重要的贡献,更在边疆文化与国家建设方面有独特的思考。此外,基于宗教论述所拓展的区域文化和国家建设研究中对宗教中国化具体路径、中华文化特性和国家认同的研究方面仍然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了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第一,应该倡导多元通和模式,该模式具有包容性,能够包容各个宗教和各种文化;第二,打破宗教鸦片论,建设温和的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理论,从宗教层级论和冲突论转向宗教平等论、适应论及和谐论;第三,当代中国宗教理论模式应该是生态的、和谐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心理的和温和无神论的。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2月,费孝通参加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活动之后,不顾78岁高龄,进入南岭山脉瑶族聚居区考察,并就瑶族的历史与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建立南岭瑶族经济开发协作区等做了深刻的论述。本文记录了费老此行谈话的内容,并探讨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迄唐、宋为止,东胡系与突厥系居地接壤,交错分布,因此杂居、融合是常见的历史现象,尤其是东胡系民族走出兴安岭向西迁徙,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历史上具有规律性重复性的一个历史景观。但是,关于通古斯系民族,按传统看法,由于有一个南北绵延数千里的天然屏障兴安岭的横亘,它除了与南面的中原王朝和东邻的高丽王朝交往甚多以外,与其西部的大漠南北草原部族,则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相。事实上,通古斯系民族向西迁徙也是很常见的历史事实。本文认为辽金时期迄13世纪初,在蒙古草原活跃的著名的篾儿乞部人在族源上应包含有众多的西迁人之后裔。  相似文献   

13.
陈剑 《民族学刊》2013,4(4):35-53,113-116
近年来国内史前及商周地震考古工作取得系列新发现与新认识,为龙门山地区这个多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的史前地震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基础和参考样本。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研究应避免"两张皮"的困境,田野工作与整合研究均需要考古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有机融合。龙门山地区史前先民在定居地点选址方面的科学智慧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个彝族山区的村落,既有彝族传统的毕摩,又有纳西族独特的东巴.毕摩和东巴共存于一个村落共同体,分工明确层次不同.村落中没有纳西族村民,为何会有东巴的出现,东巴和毕摩如何实现权力的互嵌与争夺,耐人寻味.毕摩和东巴都享有特殊的地位,都依赖于支持它们的文化根基,其本质是一种巫术的实践,并作为生存手段而不断被重复.通过小凉山毕摩与东巴共存之田野调查,得出共存之因国家权力的渗透能力之强是其一,民众权力争夺之智慧交锋是其二,矛盾各方彼此之间的妥协与让步是其三,以小观大,权力的互嵌与争夺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5.
李锦 《民族研究》2012,(2):55-61,109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揭示了硗碛山神的总体特征,总结了硗碛山神信仰的地域性特点,指出祭祀山神的仪式,即祭山会在当地社会结合中发挥着地域性纽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今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中的部分家族堂号,与其他民族及居于东南地区的回族相比,存在历史上溯期短、极少悬挂于门厅等特点。在家族堂号发展式微的今天,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仍强调家族堂号,这与家族堂号在回族间承担着承载历史、标记家族、指导婚姻等重要文化与社会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学、考古学、比较语言学、种族人类学、民俗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肯定哒的族源为阿尔泰山周围的呼得和东部天山以北的车师后部。  相似文献   

18.
何钧佑锡伯族长篇口承叙事是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锡伯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其文本中呈现出浓郁的山林文化特征。动物崇拜现象是山林文化的核心表征,何钧佑长篇口承叙事中所展现的锡伯族动物崇拜古老而神秘,既有对山林动物的文化认知,也有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兼有原始性与宗教性,是研究锡伯族民族心理和族群发展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大量的实地考察成果 ,论述了黑龙江渤海山城的分布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金源地区的曲江县、宜春县、巴刺海山谋克城、寥晦城进行了历史、地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