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问题必须符合逻辑——《巧用逻辑断粮袋》一文辨析杨景亮《思维与智慧》1995年第4期刊有《巧用逻辑断粮袋》一文。文中描述了案件当事人胖地主和农民的自我申辩以及郑板桥的断案过程。郑板桥在山东为官时,路遇一农民和胖地主为一袋粮食争吵,胖地主认出了郑板桥...  相似文献   

2.
列宁指出:“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集》第十五卷第146页)。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表现。所以,列宁又教导我们:“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持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列宁选集》第  相似文献   

3.
研究古代农民问题的传统视角是从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冲突层面分析农民破产、流亡的原因,对土地、赋役制度的缺陷注意不够.汉唐时代个体农民的普遍性是国家授田制的实施结果,无论是在授田,还是在占田、均田的名义之下,农民在本质上都是国家的课役农,都依附于国家;而以丁身定额征收田税、赋役的制度则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使农民由国家课役农转变为地主依附民,是赋役制度的缺陷使农民走上破产、流亡以至于揭竿起义之路的第一动因.两税法部分地舍人而税地,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弱化,也放弃了用行政手段调整土地占有状态的努力,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农民与地主的冲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改革封建的土地制度,合理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路线,就是要消灭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即采用暴力手段,没收地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一是实行和平的土地改革,即由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的超额土地,通过赎买来改变封建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国的土地问题最后是通过暴力手段即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其分配给农民的方式解决的。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有过和平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并作过具体尝试。为了有助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民法通则》对公民和法人的人身权赋予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民事权利”的第五章中,设有专门一节对人身权作了规定,显示了我国《民法通则》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 人身权制度由来已久。早在罗马法中就有人法,但当时主要是保护奴隶主阶级的人身权。在封建社会里,农民依附在地主的土地上,法律保护的是封建地主的人身特权,维护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人身权的保护,主要是借  相似文献   

6.
国民革命引发的近代中国最大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乡土社会动员,给民粹主义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场;盲目崇拜农民,从小生产者的立场出发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财产私有制,运动贫苦农民对乡土社会进行激进改革,是湖南农民运动民粹主义思想潜流的重要表征;涌动于乡土社会动员中的民粹主义是农民运动和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我们要从维护共产党执政安全的高度,来审视宗教的"三性"。必须正确处理好共产党执政的久远性与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泛性与宗教群众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共产党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复杂性与宗教传播的国际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国统区、根据地三类不同地区实施的土地政策各有不同,日本把沦陷区作为补充基地,疯狂掠夺土地和资源,维持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国统区的土地政策是集中全部力量,赢得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施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仅改变土地使用权,地主少收租,地主和农民达到了一种平衡关系,共同为抗战努力。最终,上述三类地区土地政策都是为了战争需要。  相似文献   

9.
鄂豫边界地区的红枪会,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起来的土著武装组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兴起,豪绅地主为了对抗和破坏农民革命运动,纷纷建立起反动红枪会组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种反动武装力量急剧发展,充当了  相似文献   

10.
珠海三角洲是我国农业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直至解放前,其土地占有关系仍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突出表现为地主对沙田的集中占有和多层剥削。官僚地主为了控制沙田,实行了集团占有和层层占有的方式,共同瓜分农民劳动成果,从而极大地加重了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执政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共产党执政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共产党立党之本 ,是执政的根本要求。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永葆党的先进性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在农村土地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不公正现象。权力资本雄厚的地主,更容易获得土地兼并的机会。地主与强权人士结成利益同盟。丧失权力保护的农民不得不忍受超经济剥削。交纳赋税表面上是经济剥削,深层次上呈现的是权力的胁迫。地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一种固化的人身依附。地权分配是社会权力关系网中的重要一环。只有使农民具有真正平等的身份,才能防止按权分配的等级分化再度猖獗。  相似文献   

13.
如果只会种自己的田,这是农民;只会种别人的田,是打工仔;能把别人请来种田,收获自己的果实,这是地主。——在2009年最后的几天,马云语录又多了一条。而这比喻中的地主,则是湖南卫视,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芒果台。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至二月五日为了迎头痛击地主资产阶级对农民运动的污蔑和攻击,彻底批判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紧紧依靠广大农民,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继续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深入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县考察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英雄的锦州城西北角,有一条士英路,它是以人民英雄梁士英的名字命名的。锦州市人民牢记这位为人民解放而献身的英雄。梁士英同志是吉林省榆树县人,一九二一年生,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种田,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直到日寇投降后,来了共产党。他才得到了自由,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他见到八路军帮助群众又扫院子又挑水,同别的军队不一样,便到部队寻问:“你们八路军都做什么?”战士说:“我们是打蒋介石,反恶霸斗  相似文献   

17.
集体化时期的农民政治社会化沿着三条路径展开。一是土地改革导致的中国传统乡村政治形态的断裂为共产党改造传统农民,对其进行政治社会化打下了社会基础;二是人民公社集权体制为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政治社会化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日常生活政治化使农民在政治实践中获得了政治知识,提高了政治能力,完善了政治人格。经过集体化的洗礼,农民成为了"政治人"。  相似文献   

18.
浩然同志的长篇小说《艳阳天》,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刻地描写了我国农村在社会主义时期尖锐,复杂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小说突出塑造出了肖长春这一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英雄形象;同时,小说中还写了一个颇值得我们今天注意的人物,就是东山坞的二队生产队长马连福。他的变化,正是小生产者固有特点的一面镜子。马连福,他从出生那天起,就被地主逼得无处安身。他从小要饭,七岁就给地主放猪、扛活,后来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是共产党把他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先进性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最本质要求,是共产党有效执政的生命线。党的先进性,对于共产党有效执政的作用是具体和历史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在党的执政理念上与时俱进;必须在党的执政体制、执政方略和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必须在党的执政资源拓展和执政环境建设上与时俱进;必须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上与时俱进;必须在党的执政主体建设上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