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几年来,学术界在认识论领域的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进展,提出了不少新观点。现举要综述如次。 一、关于认识本质的新理解 一些学者从控制的视角观照认识的本质,认为控制的认识功能和作用深刻地揭示了能动反映过程及其本质:根据预定目的借助于认识结构对客体信息进行控制,即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处理、变换和反馈等思维操作活动过程,从而构成一系列概念、范畴、规律、假设、理论、观念地改造和创造客体,把握其运动和规律性。这个能动的反映过程既是主客体信息双向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认识,是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来源于客体的信息材料,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而产生的。在认识过程中,人脑的思维活动起着客体形态向观念产品转化的“桥梁”作用,这种作用,已经得到了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认识发生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多方面确认。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们通常讲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念掌握方式。这种观念掌握方式是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际的相互作用,即物质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但它又不是同物质的实践活动合而为一,而是可以同物质的实践活动分离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识、思维活动过程。意识、思维活动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但这不是主体物质地抓住和改造客体,而是主体观念地抓住和改造客体。意识、思维活动观念地抓住和改造客体,主要是通过各种意识、思维的形式来实现的,但又必须借助于语言这种感性的中介手段。  相似文献   

4.
建构·反思·反映: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反映是双重决定的 ,没有自在客体就不会有观念客体 ,没有概念结构对自在客体的分解 ,也不会有观念客体。思维的建构就是指思维通过概念、范畴关系把自在客体转化为观念客体的进程 ;反思思维直接产生于思维内在的逻辑与非逻辑的矛盾 ,其作用在于 ,批判、否定原有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思维圈 ,并形成新的建构性思维 ,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思维圈 ;思维反映存在不仅通过实践及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而且通过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形式 ,通过特定的主体坐标系来进行 ,并通过实践反思的形式不断发展 ,反映是在主体、客体、反映形式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主体依据自己的反映形式对客体的部分信息进行加工的信息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5.
三论信息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完整功能存在于客体感知信息和主体操作信息的相互转换与交流之中.客体感知信息是来自客体的、反映客观环境中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的状况的信息,主体操作信息是主体产生的、引导主体在客观环境中追求其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信息.通过主体控制中枢的信息处理,前者转换为后者,通过主体感受器对主体的操作活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反映,后者转换为前者.两种信息相互依赖和促进,客体感知信息提供能动主体制定操作信息所依据的材料,并检验操作信息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主体操作信息通过其实施,检验感知信息反映客观环境状况的真实性,并开辟新的认识视域.总之,能动主体是通过观察其与客体世界的相互作用来认识世界的,这使两种信息的相互转换和交流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6.
<正> 一、语言操作的必要性 在认识活动中,主体总是首先直接操作认识客体,把关于客体的信息输入主体的思维活动中,并通过对客体信息的过滤、加工、整理和重组等,把握客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就是实际的操作工具。可见,主体并不总是停留在对客体的操作阶段,而且还必须从客体的操作过渡到语言的操作。  相似文献   

7.
格式塔强调感知过程的整体性,使我们从“感觉→知觉→表象”的线性思维的迷梦中苏醒过来:主体并非被动地分别接受一个个刺激,然后才进行诸感觉要素的整合。而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要,对潮水般涌来的刺激选取适当的信息,作为一定的样式整个地感知客体。皮亚杰进一步把认识看成是在主体已有的内部结构中进行建构的不断过程,外来的刺激总是内化于主体原有认识结构中。从中我们又进一步得到启示,作为真正人的认识过程,客体主体化总是作为通过思维加工过的理性形式而存在。例如,对于红玫瑰的刺激,红玫瑰的意象,花、红的概念以及“这朵…  相似文献   

8.
认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关系。认识主体认识或反映客体,从实质上说,是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客体的观念的映象,以便使客体成为主体观念中的内容。在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即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语言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认知图式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必须首先了解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主体利用其大脑皮层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功能和反射整合机制将信息所包含的语义、概念、观点“移入大脑”,在主体意识中进行复制、再现,形成对信息客体具有相关性或对应性的形象和概念,并进行记忆和储存的活动。反映既是主体接受信息客体的渠道,也是主体有目的地作用于客体,主动与客体发生信息联系的过程。主体内部的一切观念形态的存在都必须通过反映而获得。反映既是认识的本质,也是认识活动后继环节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反映与信息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观念的或理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反映(主体反映客体)和被反映(客体被主体反映)的同步过程来实现的。按照通常的理解,反映是主体的意识以不同形式复制或再现客体,在主体的头脑中形成关于客体的观念的映象,而客体则彼主体所反映,转化为主体的观念的内容,这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主体的意识一经达到了对客体的复制或再现,造成了关于客体的观念的映象,就意味着认识了客体,获得了关于客体的知识。但为什么说这就是主体认识了客体,获得了关于客体的知识呢?客体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它被意识复制或再现  相似文献   

11.
骆小所 《学术探索》2002,(5):124-126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 ,发话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 :认识世界所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 ,所以 ,它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的联系中的客体 ;在感知世界中 ,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却是流动的 ,变化的。这样 ,形成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区别。就艺术语言的言语表述来看 ,它反映的虽然不完全是客体 ,但它是客体信息对主体情感的激活。它有的指称相同 ,但语义却不同 ,有的无指称 ,但却有内容。这样 ,增强了人们对艺术语言描写对象的感知度 ,淡化了对描写客体的抽象度。  相似文献   

12.
通常人们认为,符号的认识功能仅只在于它是人类借以传递、存贮和加工信息的主要手段。符号的认识功能无疑是包含这一方面的。但是,符号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认识关系和本身得以确立和实现的中介,因而符号的主要认识功能应是分化功能、内化功能、社会化功能与信息化功能。 一、符号的分化功能 主、客体之间认识关系的确立是以主、客体二者的分化为先决条件的。主、客体的分化不是与人类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同步发生的。外部世界客观存在着这个经验事实并不构成主、客体分化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原始人所感知的外部世界与我们所感知的物理世界全然不同。对原始人来说,纯物理的现象是没有的,每个存在物、每种自然现象都具  相似文献   

13.
思维方式是由知识、观念和思维习惯等要素相互作用、有机组成的一种思维结构。这种思维结构对外界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输入和输出的反馈作用,这就使思维方式具有特定功能,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认识对象的不同范围和性质上看,思维方式的功能主要具有认识功能和行为功能。(一)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在主体把握客体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具有认识功能。这是由思维方式的结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建构”(construction)一词源出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发生论识论原理》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认识的个体在与外部客体进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自我平衡调节机制”逐步建立起思维结构和认识对象的概念以达到对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体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引用“建构”一词同皮亚杰的原来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有其确切含义.所谓科学认识的建构是指科学认识主体(科学劳动者)在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有目的地观察或运用各种科学认识工具和手段对科学认识客体进行作用,对所获得的有关对象诸信息要素或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加工和处理,或构造新质信息并使之概念化、形式化和系统化的思维操作.建构是科学认识的动态机制,是科学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性地反映认识对象本质规律的过程.因此建构正是根本性在科学认识中的体现,是科学认识发生、发展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认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仅仅‘相互作用’=空洞无物”,“需要有中介”(列宁《哲学笔记》,第172页)。实践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物质性中介,而思维活动则是其精神性中介。当前,要澄清哲学界有关认识的主体性、客观性以及认识的本质诸问题的争论,关键在于深入考察主客体在思维中的相互作用,探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维机制。所谓思维机制,就是主体的思维机能系统接收和加工客体信息的具体方式。主体的思维机能系统包括知、情、意三要素,这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黑格尔关于表象的思想,探求表象作为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认识环节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一、表象是认识辩证法不可缺少的环节确定不同的认识阶段,必须明确规定认识过程的本质根据。思维、主体与存在、客体的相互作用决定着认识的过程。认识过程是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与矛盾不断调解、同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共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创新与思维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与思维是认知的主体 ,信息是认识的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作用 ,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思维创新对知识总量的增殖和知识结构的优化起重要的功能作用。敢于质疑 ;多阅读、与人交谈 ;科学用脑 ;宏观思考是思维创新对于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客体以及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少哲学论著来看,许多作者论述哲学基本问题都把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列作为哲学基本问题,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的文章则认为,“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就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也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所以哲学基本问题又可以概括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等等。笔者认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基本问题只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社会历史观的一  相似文献   

19.
意向因素是指与感知、表象、思维等认知因素相对而言的注意、情感、意志、兴趣、目的、期望等因素。本文整合当代脑科学、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论等实证科学的成果 ,指出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 ,意向因素对认识的发生具有驱动作用 ,对认识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 ,对信息的储存具有催化作用 ,对感知的形成具有过滤作用 ,对思维的运作具有监视作用 ,从而为完整把握人的认识过程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活动。它包括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但是,作为以概念体系把握客体的思维结构却只存在于主体头脑中。一方面,构成思维结构生理基础的神经系统主要存在于主体头脑中,另一方面,加工信息所凭借的概念和知识也存在于头脑中。如果撇开其生理基础不谈,概念就成为构成思维结构的最基本元素。主体所把握的概念并不是以散在的、混乱的无序状态存在着,而是依据其自身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联结成不同的概念框架。思维结构中的概念框架首先表现为由数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