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把近百年来的爱国主义诗歌创作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概括了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家及其传世作品,分析了近百年爱国诗词创作经历了由古代单纯的忠君报国思想演化为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直至追求民族解放的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抗日救亡时代主潮的影响、现代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等促成了以《生死场》为代表的萧红前期小说创作中的反帝爱国特色的形成。四十年代,女性作家的情感记忆压倒了占据时代主导地位的男性话语,伪满前后的东北地域文化以民间狂欢节的形式在《呼兰河传》等小说创作中鲜明地呈现出来,拓展了人们对特定时期东北乡村社会及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为个案,研究林纾的爱国思想。在选择翻译文本时,林纾并不是盲目的,他选择那些能够表达他爱国思想的作品,林纾选择翻译《黑奴吁天录》就是出于警醒世人,爱国保种的意识;在翻译过程中,林纾也表现出他的爱国思想,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采取了特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作的字里行间发出强烈的反帝救国的呼声,向全国人民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主要使用了孝义黑三郎、呼保义、及时雨三个绰号。结合小说分析这些绰号的含义,可以看出宋江形象始终蕴含着浓厚的忠君思想,忠君报国始终是宋江追求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论述了《天问》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屈原的理想情操,进而从总体上阐释了《天问》这首千古奇诗的思想内容。作者意在说明,《天问》反映了屈原的哲学思想和历史观点,表现了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站在时代前列的勇气,并提出了“天命反侧,何罚何佑”的反“天命”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享誉中外、垂训后世的军事学经典著作,它绝非向壁之作,它势必奠立于某种特定的社会实践。这一社会实践应是作者成书的那个特定的时代以及作者在那个特定时代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基于此,本文将视野投向与《孙子兵法》成书年代紧密相关的吴楚战争这一战史领域,试图通过考察作者孙武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读解《孙子兵法》的文本,希冀在吴楚战争这一参照系的观照下,对《孙子兵法》作出更深刻、更全面、更客观的诠释,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继承和评估这部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认识成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建筑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筑审美取向是特定时代、特定文化、特定社会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常乃德的世界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历史教学的参考书,常乃德在教学实践中,为青年自学编写了三本世界历史著作《法兰西大革命史》、《文艺复兴小史》、《西洋文化简史》。一类是抗战环境下撰写的德国史,反映的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候,爱国知识分子寻找强国之路,重新研究这两本德国史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爱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和现实对于他们的冲击所导致其史学研究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蛋》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见证了一个特定的时代,表现了一个特定的地域,且首次尝试用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挖掘人物内心。他以此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畸人”形象,作品中一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也颇具特色。安德森的短篇小说《蛋》是其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孝论在《论语》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对后世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文章确定了《论诘》中孝的本质内涵,并分析了和谐社会视阈下,我们如何在传统孝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孝观。  相似文献   

11.
总体性概念贯穿在卢卡契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早期的《小说理论》中,总体性被理解为生活与本质的统一,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即古希腊的文化形式,近代只是在艺术中得到了表达;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总体性指的是只能由无产阶级认识到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意识与其存在的辩证统一,这一总体性只能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中得到表达;直到《审美特性》,总体性才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因而总体性终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回族抗日爱国歌曲作为一个时代主题的符号象征,它不仅反映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中华民族特定时期国家认同的建构发挥了重要的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13.
梁信芳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曾写下不少感时伤乱的爱国诗篇。他与张维屏同时,但诗名不彰,知者甚少。本文试从他写于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841年)的两卷诗──《螺涌竹窗稿》与《归吾庐吟草》,详加征引、评述,以显扬这位在近代文学史上被冷落了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毛泽东以其超越时代的伟大建树,使《讲话》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而光华犹存;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它那丰富的理论宝藏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继承的。然而,《讲话》毕竟是特定时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在肯定《讲话》的伟大功绩时,也不必为尊者讳,对其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应给予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常常遭到误读。一方面是由于脱离文本所处的特定时代,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对文本本身的庸俗化理解。无论如何,儒家以伦理为本位,突出知识分子在道德素质上的要求。儒家鼓励知识分子从政也完全基于道德的考虑,这与"官本位"、"权力本位"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等教育合同有其特定的含义,其在本质上是民事合同,应归入民法范畴,亟待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合同一章,从而对高等教育合同进行有效的规范与调整。  相似文献   

17.
《成都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所载黄灵万同志:《试论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以下简称:《试论》)一文,读后颇有触发,爱就己见,与作者商榷。 一,《试论》篇首提出:“什么是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呢?”可谓开门见山,直接揭橥出该文论叙主题。但是答案却是:“我认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事物的不甚深刻的本质和更深刻的本质之间的差异、转化、流动;一是事物的一种特定本质在内外诸因素的作用下向另一种本质的转化,流动,  相似文献   

18.
法律本质论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个时代的法律都是该时代社会生活中矛盾和一般要求的反映,其法律观又都是基于对该时代的法的本质的认识而建立起来的。从阶级社会初期直至十九世纪,法律观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神秘主义法律观、自然主义法律观、封建神学法律观、理性主义法律观、实证主义法律观五个认识历程。回顾人类认识法的本质的历程,可以看到:1.这个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辨证发展的历史进程;2.各个时代的认识和观点都有历史的必然性、合理性及局限性;3.法的本质理论的科学性总是相对特定时代认识水平和社会存在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蒙古族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民族发展到近代,除沿袭传统的伦理思想之外,在与各民族,尤其与汉民族长期接触中,其伦理思想也呈多样性、复杂性,并注入了新的内容。本文以特定的历史时代为背景,论述了蒙古民族的爱国主义、以爱国为核心的英雄主义、平等自由观等方面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两个不同时代的标志性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白鹿原》,在相关的革命叙事中,都带有特定时代语境的意识形态色彩,显示出不同时代对“革命”这一中心话语的意识流变。与《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革命道路相比。《白鹿原》中白灵的革命道路似乎更具有普遍性:作为知识型的革命者,无论其参加革命的动因,还是遭受左倾路线迫害从而与之决裂的事实,更能代表这一类型的革命者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