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与居住地的区域文化常常交织在一起,影响对民族文化的准确识别、考察和研究。从概念、创造主体、影响对象、内容与表现形式、存在形式等方面弄清两种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从本质上准确区分和识别民族文化,避免非民族文化因素的干扰,使民族文化研究更具针对性,更加理性地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知识与技能、影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对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制约;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心理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保存、积淀和选择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质量和水平的制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又服务于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基于共同体意识和自主性的统一构建出系统化的“反凝视”文化传播矩阵,从节庆、表演、民俗、影像四个维度呈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民族节庆仪式体现了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独立,自觉输出民族价值观和人生观;民族文艺表演通过沉浸式的感染与阐释,积极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民族民俗传习彰显了对民族文化景观的坚守与扩散,坚定维护民族文化特殊性;民族影像纪录呈现跨越时空的异域文化之旅,系统推进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建设的正效应,推动民族文化从村寨传承向由城镇和村寨共同传承的历史进程;把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中心;创新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互动前行的模式;在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挑战,因势利导,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促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扬;民族自治地方城镇的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群众艺术馆要成为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造就有利于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互动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民族院校的跨文化高等教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院校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构,应遵循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传承和创新高深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其文化使命.民族文化的多元冲突与整合、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调适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根基.民族院校发展除了坚持作为大学的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逻辑,还应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其特殊的文化逻辑,深刻把握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以传承和发展高深的民族文化为核心,构建跨文化的民族高等教育理念,走跨文化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同民族文化之间要实现和谐发展,就必须秉持理解和包容的原则,在交往中重视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性.简要分析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定义及其关系,论述全球化对我国民族文化造成的冲击,提出应协调发展全球化与我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摘要]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历史传承性的文化体系,是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分离的部分,而作为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的宗教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特殊地位及其影响,因而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如何吸纳宗教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资源,进而实现二者的互动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借助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导入公共文化的价值理念以实现文化转换与创新,而民族传统文化更是公共文化的根基和源泉,公共文化也必须建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获得持久深入的回应和精神共鸣。两者通过对接和互动而形成新的合力,必将实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一方面给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种种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也给民族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创造了机遇。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普米族文化在变迁过程中呈现出与主流文化不断趋同,民族自觉意识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地域差异性依旧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和应对民族文化变迁时,应尊重民族文化变迁的内在规律,遵循民族文化的自我调节机制,充分考虑和正视同一民族群体的内部文化差异,将民族文化变迁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成为文化持有者一种内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全球化也成为了一个不可抵挡的世界历史潮流。在此时代语境下,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理论的基本思想,对当前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之道进行探讨很有必要。努力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清醒认识本民族文化中的不同性质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改造和发展;积极吸纳外民族文化中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加以改造,创造出既能与世界文化接轨,又能保有本民族特色的新型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论述了什么是民族文化资源,哪些是民族文化可开发资源,提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理由以及如何开发等问题。文化与经济是互动的,民族文化资源也能开发出产品, 可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赖于民族文化的支持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适当的开发契合点。保护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则是民族文化开发的根本原则和任务。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重视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优秀遗产和传统。  相似文献   

11.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和发展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以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变迁中的时间、空间和社会意识形式三维特征,从民族文化的三维特性统一的实践视角、现代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统一的历史视角、民族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性的开放视角、文化变迁中层次性递进的发展视角等四维视角,探索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动因,能够为我们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旅游快速发展不断打破原有相对封闭的社会空间,民族文化以不断"再生产"的方式完成自我更新与超越。文章以文化再生产与空间生产为理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与访谈调查,从物质文化维、制度文化维、精神文化维三个维度切入,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泸沽湖社区民族文化的生产过程,以及民族文化的空间形态,动态揭示了文化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并指出"文化的空间生产"是民族旅游开发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理论上丰富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合理利用的研究体系,从实践上增强空间行为主体尊重民族地方文化传统的导向意识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的三分法, 即按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出发, 探讨了如何研究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认为根据中国民族的基本特点, 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做到纵横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研究相结合、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研究相结合, 这是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客观历史发展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共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心理素质"为切入点,通过对表现于和谐文化上的民族心理素质的研究,揭示了民族心理素质、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文化的潜在形式,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素质的具体形态,它们是以不同的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和谐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向,和谐文化中所蕴含的和合思维是处理矛盾时的一种态度、方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处事之道,通过和谐文化这条纽带使民族心理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民族心理素质通过内在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其影响,表现为预警、整合、调控和保障作用.因此,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生态旨在探明民族文化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特别要揭示民族文化赖以生成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本文阐述了长江流域民族文化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揭示了长江民族文化生态的地域性、开放性、和谐性、节律性和变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要表征的节日文化,是展示民族特色、寄托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昭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各少数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具魅力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恩施州节日文化为个案,探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发现节庆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与策略,对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与藏族体育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在适应青藏高原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维系藏民族认同的纽带.作为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民族传统体育,其产生与发展,体现着对藏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藏民族传统体育用在建立共同的民族归属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仪式化作用.研究民族文化认同与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全球化民族文化认同的变化等,对于新时期传承发展藏民族传统体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融合始终伴随着文化的建构。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通史性著作中,颇为重视对民族融合与文化建构关系的讨论。在民族与文化的构成上,强调中国民族与文化构成的复杂性,主张“文化不以种族而分”。在民族融合与文化建构上,肯定中原汉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同化力,强调民族融合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性,而且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不因民族冲突和政权更迭而发生变异。同时十分重视以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些观点既是传统史学近代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新认知,同时也是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与消亡。正确分析评价作为文化重要主体的传承人的历史作用与当代生境,实现文化解困,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利于人类在绚烂多彩、生动多样的文化生境中自由、和谐地共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起源于创新,又靠创新而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各少数民族必须通过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整合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整合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范式向数字文化范式的转变,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创新,使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