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广东佛山城镇居民的调查,运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对居民购买无公害农产品的意愿及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收入、溢价接收度和标识认知度是影响城镇居民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而性别、住所、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溢价接收度和质量关注度则对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居民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不一定对购买经验产生作用。当前,改善流通方式、设定合理的溢价水平、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地点、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强化居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度及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是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居民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倾向作为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参数,对该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扩展支出系统模型,定量地讨论了上海市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文化、居住及杂项商品和服务等8大类项目上的消费行为。从而看出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方面,消费较低的是医疗、交通和通信。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倾向作为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参数,对该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扩展支出系统模型,定量地讨论了上海市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文化、居住及杂项商品和服务等8大类项目上的消费行为。从而看出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方面,消费较低的是医疗、交通和通信。  相似文献   

4.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文化消费支出高度相关等结论。建议通过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产品供给、发展教育、培养城镇居民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经济学中的弹性有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等,其中需求价格弹性还包括需求自价格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对弹性的实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收入变动和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规律,对搞活微观经济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起着积极作用。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以贵州统计年鉴(2002)公布数据为样本,以2001年为典型,对贵州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弹性进行实证分析,合理求出各种弹性。  相似文献   

6.
安溪铁观音茶叶目前面临着众多同质茶类的竞争。以服务质量为视角,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为目的,利用市场调研的数据检验其影响的路径系数。结果发现:服务质量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忠诚,其直接影响系数为0.369;服务质量到态度忠诚的双因子模型中介是存在的,其中企业形象占总间接效果的64.4%,而转换成本占总间接效果的35.6%。因此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要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并设置较高的转换成本。  相似文献   

7.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需求弹性3个方面对2005年和2010年东北三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整体边际消费倾向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各省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且各省内部的城镇居民消费差距也较大;辽宁省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吉林省次之,黑龙江省最低;交通和通讯目前已经成为三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8.
安溪铁观音茶叶在全国的茶产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也面临众多同质茶类的竞争。以服务质量为视角,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为目的,利用市场调研的数据检验了其影响的路径系数。结果发现,服务质量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忠诚,其直接影响系数为0.78,间接影响系数为0.410。服务质量到行为忠诚的双因子模型中介是存在的,其中企业形象占总间接效果的37.8%,而转换成本占总间接效果的62.2%。因此,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要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并设置较高的转换成本。  相似文献   

9.
将农户茶叶生产行为分成普通茶叶生产行为和安全茶叶生产行为,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茶农个体特征指标、家庭特征因素、认知水平、政府规制因素、参加产业链情况等因素对茶农安全茶叶生产行为的影响,提出扶持茶叶产业链运转、建立健全检测机制、推入市场准入制度等对策,以规范农户安全茶叶生产行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新的消费热点初步形成。同时,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已经由改革初期的那种还不能完全作为经济主体自主其消费决策而被动型消费、消费内容单一、消费倾向高而水平低的特征,逐渐演变成为目前的基本能够体现消费主权化、理性化、心理日趋成熟、注重体验式消费且明显市场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前 ,我国经济已由生产导向逐步过渡到消费导向 ,消费在经济运行诸环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研究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从消费需求出发进行生产 ,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分析湖南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等指标 ,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而且可为进一步启动国内消费市场 ,调整产品结构 ,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6~2002年的城镇居民微观调查数据考察食物消费行为,运用两阶段的Engel模型--Working-Leser模型和LA/AIDS模型估算各类食物的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变化趋势,同时就零消费问题进行相关讨论,并采用Tobit模型的方法予以处理,得到较为稳健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主粮类食物中的大米和面粉仍然是生活必需品;大米、面粉、牛羊肉是富有价格弹性的商品,猪肉的需求自价格弹性较小;肉类食物的需求收入弹性基本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中牛羊肉的需求收入弹性略大于家禽,猪肉的最小.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ELES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青海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进行了结构分析,测定了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及居民家庭基本生活线等,说明了收入变动和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且对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北京市三次产业1980-2010年的数据,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北京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北京市短期存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长期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因素分解结果说明生产效应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则延缓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生产效应明显大于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之和。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回顾我国消费需求不足成因的基础上,以城乡购买力动态平衡为切入点,构建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总量最大化条件下的城乡购买力配置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应用得出了一些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持久收入理论,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各种因素,计算了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以确定收入的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了非收入要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得出中国农民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中的持久收入而与暂时收入关系不大的结论,而其它非收入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镇居民的衣着消费朝成衣化、个性化、品牌化、休闲化方向发展,健康着装融入时尚潮流,纯棉时代悄然而至。人们衣着消费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近年来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衣着消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各种宣传媒介的强力推动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人格及其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城市居民自主性低碳减排的内在催生因素,从文明演进视角下人格内涵的协同变迁出发,界定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人格的概念。基于890位城市居民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手段,进一步探索了生态人格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人格是包括生态理智性、生态宜人性、生态开放性、生态外倾性和生态责任心的五维结构概念;城市居民生态人格整体表现为积极特质,仅有生态理智性接近中立;城市居民实施低碳消费的行为倾向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但是公众参与行为的强度远弱于日常使用行为;生态人格五维度与低碳消费行为均显著正相关;生态宜人性和生态责任心是低碳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且生态责任心的影响强于生态宜人性。据此,从全面培养城市居民生态宜人性和生态责任心方面出发,提出城市居民生态人格塑造政策和低碳消费行为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对消费者基本需求满足过程的简化,促进了消费类型从实物消费到概念消费的转变。概念消费涉及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消费期望、消费目标、消费流畅性、调节性匹配、多样性收集、特征疲劳、记忆保护与情绪体验等研究领域,影响消费者的物质消费、网络消费、虚拟消费和偏好形成。其研究不仅会使消费者受益,而且对于改善营销策略和理解人类消费行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