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赶年集     
记忆里,过年最热闹的地方是老家的年集。儿时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骑"父赶年集。幼小的我"骑"在父亲那宽大的肩膀上赶年集,瞬间成为"最高的人"。我借着"身高优势",小手南一下、北一下地指着冰糖葫芦、玩具枪等好吃好玩的,向父亲撒娇讨要。父亲不紧不慢地在各个摊位间穿梭,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将我稳稳当当驮在肩上。我的小背包慢慢地被自己喜欢的物件塞得满满当当,父亲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我多次要下来,父亲却不肯,他说:"孩长爹高,跨新年,登高望远,好风景。"年幼不懂事,但"骑"父赶年集的画面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每每回忆都是幸福的。而今,早已明白,父亲心甘情愿地把肩膀给我,愿我年年都有好风景。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父亲为抗日救亡,为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他军旅一生,留下不平凡的足迹。在纪念他的日子,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少年的生活和父亲对我的爱,令人难以忘怀,心潮澎湃起伏!父亲在我出生之前,就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在我出生之后,是他和邱清华叔叔一起给我起了一个"周建华"的名字。当我刚会蹒跚开步时,父亲就奔赴皖南参加了新四军,皖南事变时被俘囚于上饶集中  相似文献   

3.
寂寞城     
《北方人》2008,(9)
剑桥一位老教授告诉我:"我们让孩子独立,过自己的生活。"他的女儿也告诉我:"父亲太关心我了,他有时实在很过分。我长大了,我要自立。"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8,(19)
"因为我父亲吴××独自一个人居住,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经常摔倒需送医院抢救,我自己远在桐乡无法照顾父亲,所以本人今天特别委托杭钢北苑社区全权处理我父亲吴××的一切事项:1.父亲财产由社区处理,包括父亲生病、住院、去世需要的一切费用,有医药费、治疗费、护工费、丧葬费等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肩膀     
第一次骑在父亲肩头,我便想,自己何时才能长得像他一般伟岸刚强?于是,在艰涩而又漫长的成长之路上,父亲成了我人生的标尺。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嚷嚷着走到他跟前:"爸,别动,别动!你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家乡苏北一带的方言里,称父亲为"爷"、"爷爷",称祖父为"爹"、"爹爹"。这来自古代汉语的叫法,喊起来有很浓的家乡味。小的时候,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的父亲好,每次叫着"爷"的时候,心里那个甜劲让人永远地回味。其实很羡慕邻居家的小伙伴亲热地叫着"爸爸",心里总想着为什么我叫父亲"爷"。随着年龄的增长,陡然发现自己和父亲说话少  相似文献   

7.
社科文荟     
美国职业篮球协会最佳新秀杰森·基德,谈到自己成功的历程时说:“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去打保龄球。我打得不好,总是找借口解释自己为什么打不好,而不是去找原因。父亲就对我说:‘别再找借口了,这不是理由,你保龄球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练习。’他说得对,现在我一发现自己的缺点便努力改正,决不找借口搪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类似的情况,遇到一些自己不愿干或不想干的事情,找个理由替自己推脱——“没有时间”;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想到自己一事无成,找个理由自我安慰——“别人的机遇好,而自己不走运”……如果我们真的想做一件事,想得食不甘味,夜不  相似文献   

8.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回家探望父母,可细想想又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在忙些什么。父亲退休之后,赋闲在家,虽然同城住着,却总会接到他的电话。有时候是外出的路上,车多人多,环境十分嘈杂,却接到父亲打来电话询问:"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而且雨量很大,你带伞了吗?要不要我给你送过去?"我连忙说:"不用不用,我带雨伞了。"嘴上虽这样说,可心里却在发  相似文献   

9.
莫非 《可乐》2008,(10):34-35
1990年7月,王小丫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改革时报》工作。1996年1月,报社在经营上遇到较大困难。父亲王传庭打电话叫女儿回家,语重心长地说:"小丫,我可以找人给你安排一个工作,但我不想这样做,因为我女儿是世上最棒的。"  相似文献   

10.
格林  林毅山 《可乐》2008,(10):22-23
有位父亲,膝下有两个儿子。小儿子从来不知道害怕。一天,教堂的执事到他们家做客。父亲对执事说:"我问小儿子打算靠什么养活自己,他却说要学会害怕。"执事说:"让他跟我走好啦!"执事把小伙子带回家,叫他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我曾是云南省个旧市人民路第二派出所居委会副主任,如今80岁了,我还常为居委会的同事们出谋划策,被选为居委会党总支支委和居民小组长,担任"人民调解员",大伙儿都叫我"小巷高参"。二十多年里,我究竟调解了多少件矛盾冲突和邻里纠纷,自己也记不清了。记得有个刚出狱的小周为了钱和父亲吵翻了,抓起刀来要和父亲同归于尽。我得到消息,赶去制止了他。经过多次苦口婆  相似文献   

12.
徐英 《华人时刊》2008,(10):69-69
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父亲每年至少有两三个月奔波在旅途中。这些年,父亲到过很多地方,有时是公干,有时是考察,有时是纯粹的旅游。每每结束旅程,返回家中,他都要给我讲述一段段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然后再添上自己的感触。最近从韩国旅游归来,父亲说了一句令我吃惊的话:"在国内旅游真是没什么意思,要玩就得出国去玩。"  相似文献   

13.
五星级父亲     
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是轮船售票处。冬天里的某一天我加夜班到凌晨两点,打开单位大门的时候,发现售票处外面的花坛边有一个人蜷缩着身子,起初我以为是父亲来接我了。我家离单位有好长一段路,遇到加夜班,父亲便早早地开着那破旧的拖拉机来接我。父亲总是怕我在单位不好意思,偷偷地把  相似文献   

14.
余平 《新天地》2012,(1):40
父亲家在6楼,他中风后就很少出门了。我去看父亲时总会送他一些营养品,当然也会按父亲的叮嘱给他带几份杂志。父亲对我送的水果、豆奶、芝麻糊等吃的似乎不太"感冒",却对我送的杂志情有独钟,父亲称之为"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5.
莫儿 《今日南国》2007,(16):14-16
她出生在韩国一个名声显赫的富足家庭,19岁的时候,她向父母宣布:"我不要你们1分钱,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美国完成学业。"于是,青春年少的她离开了温暖的家庭,远赴他乡开始了独自在美国的艰难求学生活。来到美国,她看到很多留学生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做出了越轨的行为,而她始终牢记着父亲的一句话,那就是"行动靠自觉"。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满手的老茧让人不能相信她竟是韩国名门的小姐。她就这样坚持着,不仅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大学的教授,而且遇到了她生命中惟一的男人。  相似文献   

16.
蒋波 《老友》2014,(1):42-42
正难得有个长假。外面的过年气氛虽然很热烈,但是我却只想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好好地品味春节长假的味道。大年初三的晚上,匆匆吃完父母准备的丰盛晚餐后,我就走入属于我的那一片小天地,打开电脑上网,一个人徜徉在自我的空间里,在忘我的空间里悠然自得。门忽然开了,父亲有点拘束地进来,盯着电脑好一会,讪讪地说:"闺女,你能教我学电脑吗?怎么才能在上面听歌啊?"我怔住了,父亲向来对电脑不感兴趣,今天是怎么了?"来,我教你。"我扶父亲坐到电脑旁,耐心  相似文献   

17.
同在蓝天下     
2004.10.20星期三放学了,学生们都离开教室准备回家。我牵着小华同学的手,来到五楼的楼梯口。“我好怕”小华胆小地说道,不敢再向前迈出一步。“别怕,老师牵着你,小华自己走,好吗?”她看着我,眼神充满焦虑,好像在说:“我能行吗?”我微笑着,给她鼓励,并紧紧握住她的小手,那双穿着白色皮鞋的脚,终于迈向楼梯,一步,二步……“噔,噔,噔”,有人迎面赶来,我抬头一看,是小华的父亲。小华像忽然遇到了救星似的,扑过去喊道“:爸爸,抱抱”这位父亲心疼地抱起自己的小女儿,客气地对我说:“麻烦老师了”我报以微笑,对他说:“让小华自己走吧。”“不用了,…  相似文献   

18.
没有谁是凭空来到世间的,亦没有谁是独自走完人生的。父亲不仅赋予我生命,更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人世间,父亲是最懂我喜怒悲哀的人……,所以在我的诗文中,描写最多的只怕就是我的父亲了。父亲的英雄事迹从小就深深感染着我,也正是在父亲的指引下,最终确定了自己人生的正确航向。无论面对怎样得意失意的沧桑感悟,父亲都能令我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我坚强的精神柱石。包括到东北大森林里锻炼了8年也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去的。父亲对自己要求很严,但他也很会做思想工作。记得有一段时间因误会回到家後情绪低落,父亲便拿出珍藏了几十年的茅台…  相似文献   

19.
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左边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右边分别是我的四叔、和父亲一起南下的朗广富叔叔。我的父亲王精才早年参加革命,母亲张桂花也是党员。1948年冬的一个傍晚,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父亲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过江去"。过了些天,父亲  相似文献   

20.
五星级父亲     
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是轮船售票处。冬天里的某一天我加夜班到凌晨2点,打开单位大门的时候,发现售票处外面的花坛边有一个人蜷缩着身子,起初我以为是父亲来接我了。我家离单位有好长一段路,父亲担心我一个姑娘家晚上回家不安全,又怕我总是麻烦同事,于是遇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