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铁蛋白(SF)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112例,对其进行HCY及SF检测,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HCY和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单支病变组的SF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血浆HCY和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HCY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r=-0.448,P〈0.01),SF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r=0.350,P〈0.01)。结论血浆HCY和SF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血管成像(CTA)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昌图县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37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143例,无2型糖尿病者94例,将合并2型糖尿病者按心绞痛类型分为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组(A组,n=4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n=7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组,n=29),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CT行冠状CTA检查,对比分析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冠脉CTA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弥散性病变、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单支病变、非钙化斑块及冠脉各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组和C组多支病变与Ⅱ级和Ⅲ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且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与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病变以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双源CT冠脉CTA评价冠脉病变无创、便捷、可靠,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脂类指标表现。方法3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接受了血脂检测,并与56例无DR的同龄、同病患者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DR患者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脂蛋白a、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B浓度均明显高于无DR老年糖尿病组,而前者中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清脂类指标异常是发生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冠心病、糖尿病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对照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黏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黏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具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吸烟指数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阜新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老年男性患者226例,他们中吸烟指数≥400,吸烟者58例(25.66%,高吸烟指数组),不吸烟者92例(40.71%,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结果高吸烟指数组的3支病变例数、平均病变支数以及平均Gensini积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前者的单支病变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P<0.01)。结论高吸烟指数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均较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的心电图临床特征分析。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93例,男性319例,女性174例,平均年龄58.3±18.4岁。根据入院2小时OGTT水平分为三组:A组(<7.8mmol/L,n=158),B组(7.8~11.0mmol/L,n=172),C组(≥11.1mmol/L,n=163),观察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到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性质及时间。结果 B组心肌缺血发作877次,平均5.1±2.5次,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493次(56.24%),其中夜间发作204次(41.35%);C组心肌缺血发作1011次,平均6.2±1.8次,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641次(63.39%),其中夜间发作322次(50.26%);A组心肌缺血发作411次,平均2.6±1.3次,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130次(31.79%),其中夜间发作36次(27.65%)。 B、C两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无痛性心肌缺血比例及夜间发作比例均显著高于A组( P<0.05),但B、C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血糖水平越高,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无痛性心肌缺血比例及夜间发作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sCD40L介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共62例老年健康男性,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sCD40L、MMP-1的血清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IMT厚度及粥样斑块的类型。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SDP,FPG,TC,UA,sCD40L,M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2例中15例有斑块(25.8%),糖尿病组102中73例有斑块(7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32.54,P〈0.05)。糖尿病组MMP-1水平及危险程度不同,其动脉斑块检出率亦不同(X2=16.88。P〈0.05)。以颈动脉斑块分型与危险程度之间作秩相关分析,二者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Kendall’staub=0.521,P〈0.05),随着MMP-1水平及危险程度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类型亦增加。DM组患者外周血sCD40L与MMP-1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浆sCD40L和MMP-1水平的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扩大,而且使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变差,增加心血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选择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治疗组,34例)和未接受治疗(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其他化疗方案相同,两组患者均进行近期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17.64%,控制率为73.53%,而对照组分别为9.09%和39.39%,两者相差显著(u=2.37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QOL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组治疗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结束时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时还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P〈0.05,P〈0.0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配合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PCI)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PCI前后生存质量差异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及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及3个月后均较前次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老年IFG、IGT、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FPG、TG、TC、HDL—C、LDL—C、HbA1c等,同时送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和CD62P。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舒张度(FMD)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度(NTG)。结果①T2DM组、IGT组、IFG组的FMD较NC组显著下降(P〈0.05),而T2DM组的NTG与IGT组、IFG、NC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②T2DM组、IGT组、IFG组的CD61和CD62P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了,两者互相促进,在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共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09年本溪市中心城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常住本溪市中心城区的2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采集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CHD患病率为28.34%。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而上升(P〈0.05)。吸烟、BMI≥24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伴有视网膜病变(DR)、周围神经病变(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HD的患病率高于非上述情况者(P〈0.05)。结论增龄、病程增长、吸烟、BMI≥24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合并DR、DPN是糖尿病合并CHD的危险因素。因此,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同时戒烟、减轻体重、低嘌呤饮食,积极治疗DR、DPN对预防CHD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观察了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清脂质的关系。方法对9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48例老年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TB)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I(ApoAI)、载脂蛋白 B(ApoB_(100))、脂蛋白(a)[Lp(a)]进行了测定。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 TB 含量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 TC、LDL-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HDL-C 水平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 TC、ApoA I、ApoB 及 Lp(a)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组,脑心通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ELISA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vWF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和PAI-Ⅰ的活性.结果 患者应用脑心通前后血浆vWF和PAI-Ⅰ水平显著降低,而t-PA活性则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及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与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郭峰改良法"透 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分析检测49例老年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CRP和HCY,并与32例健康老年人作比较.结果CHD组的RBC-C3bR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ICR、CRP及HCY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甚(P<0.01).结论老年CHD存在严重的EIF低下,免疫机制和炎症因子CRP、HCY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伴IR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卡维地洛组,前者给予氨氯地平片,后者给予卡维地洛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血清瘦素(LP)检测和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空腹血糖(FBG)均有下降趋势,但用药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用药后卡维地洛组ISI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升高不显著(P>0·05)。③用药后卡维地洛组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清瘦素(LP)分别显著降低(P均<0·01)。④用药后卡维地洛组2h血糖及2h胰岛素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伴IR的患者中应用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IR,降低瘦素水平,可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血压与胰岛素水平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高血压及正常血压人群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血压各参数与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正常血压者138 例,收集如下资料: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腹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两小时胰岛素,血脂(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观察两组胰岛素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并进行血压各参数与胰岛素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收缩压和脉压与胰岛素水平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65, 0.204,P分别<0.01、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水平升高,提示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的发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方法 :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照病史分为高血压组 (HT组 )和非高血压组 (NHT组 ) ,对比分析两组的重要临床事件。结果 :两组病人基础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梗死部位相似。严重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和梗塞扩展在HT组略多 (P >0 .0 5 )。HT组发生左室重构 ,心力衰竭 (心功能Ⅲ~Ⅳ级 ) ,心梗后心绞痛和死亡明显多于NHT组 (P <0 .0 5 )。结论 :伴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CHD患者和30例绝经后女性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进行了检测.结果两组间年龄、绝经年数差异无显著性.绝经后女性CHD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的E2、E/T、HDL-C明显降低(P<0.001、P=0.002、P=0.001),TC、TG、LDL-C增高(P=0.027、P=0.041、P<0.001),两组T、P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绝经后女性CHD患者的E2与TC、TG、LDL-C均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E/T与TC、TG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CHD患者血脂异常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有关,它们共同参与绝经后女性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10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5mg,每日1次;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MSE、HDS)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MMSE、HDS及ADL评分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身对照结果显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12周,治疗后MMSE、HDS及ADL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1),在治疗4周时,MMSE、HDS及ADL评分已有提高。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为改善,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