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冬梅 《理论界》2012,(5):206-207
近年来,印度借经济强劲发展之机,凭左右逢源的对外国际政治关系,正在稳步推行其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强国的军事战略,这一切为近年印度军购提供了充足的外部条件与直接动因,而发展战略性及信息化武器装备与技术则构成了近年印度军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美国去年为适应其"战略东移"战略,强势介入南海争端,30年来的南海平静随即被打破。在南海争夺上先入为主、以小搏大的战略不断上演,军购暗战不断涌动,各种利益纠葛在不断纷繁呈现,往日和谐迷人的海洋,危机潜伏、浪花四溅。本文从美国介入南海积极化、扩大化;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相关思考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莫翔 《兰州学刊》2006,(5):115-117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成为了影响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重要因素。借“反恐”战争之机,美国除了在中东与中亚扩张外,亦在中国周边的亚太区域广泛渗透。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形成了这样一种态势:即以军事基地为基点,以岛链系统为依托,以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双边同盟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点、线、面互为支撑的遏制网络体系。美国以上战略部署对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在地缘政治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手段上和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为了突破美国的战略围堵,中国必须在中亚和东南亚寻求战略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启动TTP与TTIP谈判,试图通过推行"贸易保护"对中国进行围堵,而同时"中国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论调也大行其道。当前中国经济下行与"中等收入陷阱"无关。拉动经济重点在扩消费,必须建立扩消费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尽量减少政策掣肘。  相似文献   

5.
2004年陈水扁连任成功之后,接连抛出“制宪”、“军购”等议题,挑衅大陆,制造紧张局势。纵观2004年台湾岛内军事的动向,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防工业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从经济视角来看,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防工业全球化中是一种合作竞争关系。本文通过简单的博弈论分析,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国防工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则发达国家一般不会与其进行军事技术合作。为打破这种困境,我国国防工业参与全球化时应在自主研发、军购渠道、军售市场等方面做出应变。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8年间,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台湾推行“台独”政策。而台军历来被岛内“台独”当局当作是“抗和拒统”的工具,军费预算年年增加,军购武器也从防御转向进攻。  相似文献   

8.
大国的崛起与衰落一直是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受现实主义关于大国崛起必然面临“安全困境”理论的影响,西方某些大国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一直给予围堵和打压。本文分析和解读了大国崛起“安全困境”理论的内在矛盾,阐释中国在崛起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超越传统“安全困境”理论效应,创造安定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是今后很长时期中国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美国的反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其全球的战略重心开始转向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形势异常复杂,大国林立,利益混杂,处理棘手。由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所在,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历届美国政府总想打"台湾牌"来遏制和牵制中国,"以台制华"成为其对华政策的重要方针。美国重返亚太后台湾的战略地位不降反升,台湾的战略定位从第一岛链的中轴转向以台湾、冲绳、关岛、达尔文四角组成的对华菱形围堵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的竞争因素明显超过合作因素.为了围堵中国,美国将原先传统的"亚太"概念扩展为"印太",并积极打造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试图以此为依托实施"印太战略".尽管美国方面宣称要将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发展为"亚洲版北约",但这一机制在发展历程、主要功能和角...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