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 促进高校建设发展晓邢,长恩住房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是倍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十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使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目前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才7.1平方米,住房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在这样艰难...  相似文献   

2.
小康住宅设计初探翁飞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自1979年至1994年,城镇住宅建设达22.1亿平方米,(约4000多万套)为建国以来前30年住宅建设量的4倍,人均居住面积从3.6平方米提高到7.7平方米城镇居民的住房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住房一直实行的是福利制、供给制和等级制的分配制度。城市居民的住房一直靠单位和政府无偿分配。建房难、分房更难,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据镇江市198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尽管当时城市住宅建设以每年开工240万平方米,竣工22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但市区的无房户、拥挤户仍有13000户之多,还有一批人均居住面积在2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新体制的主要内容.认为改革的前提条件中是把目前住房的单位所有制改变为国有制,以消除旧体制所形成的住房不平等问题。本文还着重构思和论证了住房商品化的方案,提出以“住房券”形式实行新制度,即人均最低居住面积住房的住房券补贴和超出人均最低居住面积住房的住房券购买办法。  相似文献   

5.
公积金激活住宅业权威部门透露,到1995年底,中国商品房积压5031万平方米,其中普通居民住宅3618万平方米。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全国尚有325万住房困难户(人均居住面积4m2以下),有3340万平方米的危房急需改造。另一个数字是,到1996年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对城市人口的住房自有率、居住面积等基本住房信息并没有清楚的把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我们精准、全面地分析城市人口住房状况提供了基础。分析我国城市人口住房状况表明:2010年城市人口住房自有率为69.78%,住房自有率比2000年下降了2.2%的原因在于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9.15平方米,虽然人均建筑面积提高迅速,但距离小康居住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且不同家庭居住空间的差距很大;过去十年城市大规模住房建设,使得城市家庭户各项设施的拥有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住房成套率达到81.13%;城市租房户平均租金为473元/月,在最近十年中增长近3倍,并且增长幅度大于住房价格的增长,这反映出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对居住住房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1,(31):6-7
公共租赁住房以40平方米左右为主 中国政府网日前全文刊登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要达到20%左右,力争使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原来狭小、阴暗的旧屋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居住环境的改变不仅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人的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据统计,人的一生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住宅内度过的。如果一个人活75个春秋,那么,他大约有50年是在居室中生活的。可见,住宅对人有多么重要。按照国际规定,人均居住面积最低水平是8平方米。研究表明,居住面积越小,住宅内的细菌总数越多。有人曾做过测定,当人均居住面积由3平方米增加到4平方米时,细菌总数减少三分之一,如果增加到人均8平方米时,细菌总…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农村住房过剩与城市住房不足矛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农村住房过剩与城市住房不足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矛盾。调查显示农民工家庭的农村住房45%处于浪费状态,但他们在城市的居住面积人均却只有4平方米。从农村来说,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回乡预期,建房潮留下的后遗症,农民工投资保值需求,农村宅基地政策的束缚等原因导致了农村住房过剩;从城市来说,商品房价格远远超过农民工的承受能力,低端房地产市场供给之路不畅,政府公益性住房因数量有限无法惠及农民工导致了农民工城市住房短缺。在对农民工住房理论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市场与政府干预两条解决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既受住房保障需要范围的影响,又受政府供给能力的约束.城镇住房保障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消费支出、商品房市场价格、居民人均使用面积、住房自有率、城市化率、住宅用地年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量等,将这些影响因素分别与住房保障量或应受保障家庭比例之间做实证相关分析或理想值的模拟分析,可得到部分有意义的结果.其政策含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政府可对上述指标作政策性的适度调控,使城镇保障型住房的供应量努力保持供需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对我国城镇住房状况与人口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状况受人口状况因子影响较大,其中性别比和人口年均增长率对自有住房拥有率有反向影响,平均家庭户规模对自有住房拥有率有正向影响;专科以上学历在校生人数作为唯一影响因子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同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在中国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中,一组反差强烈的数据,把有关住房的困惑和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是世界上住房最紧张的国家之一,目前城市人均住房仅7.7平方米,有400万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5平方米。中国又是世界上空房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闲置的商品房超过5000万平方米,足够安置100万户居民。  相似文献   

13.
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可以视为我国开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标志。但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明显加快是中共"十七大"以来的新气象。党的"十七大"后不仅明确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还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四万亿计划"中,加快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步伐。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覆盖农村的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可望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住房需求模型对安徽17个地市的城镇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住房需求函数存在地区差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对住房需求有显著影响,而房价和居民人均储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影响程度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从河北省政府获悉,这个省将扩大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保障方式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租金核减和实物配租为辅。据了解,2007年河北省继续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提供廉租住房制度保障。从2008年起扩大保障范围,保障对象的具体条件是:具有当地城市常住户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家庭年收入在当地上年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以下;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总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个别保障能力较差的市、县(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适当推迟扩大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地产事纪     
人民生活,最关注住房问题11月18日至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新加坡,并出席在狮城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提问时说,应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住房的条件有很大的改善,现在城乡居民住房面积人均超过20平方米,但是分布不均,特别是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较快,人民  相似文献   

17.
虽然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深化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住有所居,增进居民的住房福祉。改革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系统改革的基本原则推动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要适应城镇化推进进城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九五”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城镇住宅城镇住宅市场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力量。“八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90年的6.7平方米提高到1995年的8平方米,每年城镇住宅建筑面积均在3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六五”期间,我国政府曾为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投资1500多亿元,新建了居民住宅6亿多平方米。这个数字,超过了以往29年住宅建筑的总和。我市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在三中全会以后,通过各种渠道集资1.05亿元,新建住宅建筑92.72万平方米,相当于以前29年住宅建筑面积的4.3倍。但由于城镇居民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在分配制度上的种种不合理等因素影响,住房矛盾并没有真正缓和,全国尚有缺房户754万户,占城镇总户数的28.8%。据我市调查,也有缺房户3460户,占市内总户数的10.2%。  相似文献   

20.
分析判断我国城镇住房状况与市场发展阶段,有助于政府、企业和家庭科学地制定住房相关的决策。目前我国城镇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已经跨越了住房绝对短缺的阶段,住房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匹配,但仍存在住房占有分布不均衡和住房质量水平偏低两个主要问题。展望未来,我国还需要经历5—10年的高速建设时期才能彻底解决住房短缺问题。随着住房短缺问题的逐步解决,人们对住房质量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即更加注重城市宜居性与住房舒适性。为解决住房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我国现阶段住房市场的发展目标要以保障基本住房需求、促进住房资源的合理分配为核心,同时也要逐步注重提高住房质量与舒适度,加大对低质量住房的改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