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和价值取向进行反思,从哲学层面思考研究生教育本质内涵。研究生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而不是片面人格的教育,是研究性教育而不是知识性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而不是封闭的教育,是多样化的教育而不是单一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对图书馆评价的认识,是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而逐渐提高的。因为图书馆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也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与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教育等密  相似文献   

3.
教育救助(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洁琼  陈阳 《社会福利》2002,(11):58-62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救助的专题讲座。作者向我们指出:贫困地区落后的经济决定了教育的滞后,而贫困家庭困窘的经济状况同样限制着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形成家庭和地区的文化贫困。国家和社会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不仅要给予经济的援助,也要给予教育方面的引导和扶助,否则经济援助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教育投入固然不能像经济领域的投资一样直接带来利润和经济效益,但是教育投入产出的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资源,并且转换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更高一级的生产力,从根本上说受益的是国家与社会,当然也包括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教育救助主要是对教育投资不足的一种补充,它考虑的基点不是投入与产出的对应关系,也超出了在确定教育投资主体时所遵循的“只要投资就能受益”原则。  相似文献   

4.
人才资本的管理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如果教育是发展与增加人才资本的过程,那么,教育、技术进步和就业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性的支点。由此可见,教育是社会合理投资、而不是加重物质生产部门负担的一种社会消费形式。因为教育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技术进步的功能,增加运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投资应该被视为再生产的必要因素。所以应该寻找一种新的经济政策,鼓励集中进行人才资本和技术进步研究,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良性循环。这样做的依据是,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政府财政政策是彰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也差别较大.研究发现,最优财政政策取决于分权经济与社会计划者经济的对比;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不是等价的.对R&D部门征收的税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低;对R&D部门的补贴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财政政策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6.
怀特海过程思想的核心要素在于强调:过程、关联性、创造性、自然价值、和谐、互补、尊重。过程思想对教育的关照,教育即为人延续终生的过程,走进学校的知识绝非文本,而是经验、情境的承载;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给予不是施舍,不是分发,不是强送而是共享;学校教育应该保护好学生挑战,冒险、探究、创新、求知和希望的机体本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发展的冲动而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7.
郭光华  侯迎忠 《社科纵横》2010,25(8):125-128,134
高校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在中国教育界已经达成共识。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学,对通识教育更为重视。从美国的情况和中国一些重点大学的做法看,通识教育理念正在趋新,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拓宽知识面。本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学院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佐证了上述改革取向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识教育要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要注重与专业教育的联系而不是与之脱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8.
吴愈晓 《社会》2010,30(6):136-15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大幅下降。本研究利用1995和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检验了教育获得、家庭责任(婚姻和子女)和家庭经济状况三项个人或家庭因素对女性就业决策的影响以及它们效应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1995年至2002年间,教育的正面效应变小,即教育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力下降,但婚姻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力上升。对照1995年, 2002年时家庭收入高的已婚妇女更有可能不工作,表明这是城镇女性就业决策走向理性化的一个过程。另外,作者并不认同“沮丧的工人”观点,认为失去正式工作的低收入家庭女性因生活所迫更可能进入非正式劳动力市场继续就业,而不是对再就业失去信心而永久退出劳动。  相似文献   

9.
<正>公权力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不是领导干部的私权私域、更不是封建社会的"黄袍加身"。在全党开展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要目标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已经进入了整改阶段。经过近半年的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群众期盼的就是将反对"四风"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一直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把培养产业界所需要的人材作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出发点。日本在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训练更是政府所经常研究的问题,日本国会还通过工业技术教育促进法,明言“日本工业教育成为发展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基础”,并代表日本主要经济团体呼吁:“日本的教育必须改革,才能适应日本的经济发展。如果日本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里,不是有目的地发展培养工程师和专业技术教育人才的训练计划,以确保未来工业科技的继续进步,我们的工业科技将会一天比一天地落后于国际水平,使日本无法和其它国家竞争”。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门虽然不具有产业部门的某些经济性质,一般的学校教育也不是为了盈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拿去出售。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把经济分析用于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劳动者,而且还要用较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去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就是说,教育活动也要讲究经济效益。它可以通过教育劳动的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与教育成果的比较来反映。教育经济效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间接性。教育是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因素。它直接生产的“产品”,只是一种生产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究竟是什么?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范畴和基本规律究竟是什么?这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必须及时解决的重大政策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科学确立的基本理论原理。我认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不是利润,而是“工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范畴和基本规律,不是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而是工益和工益规律。试述如下。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不是利润  相似文献   

13.
关立新 《学习与探索》2005,1(6):216-218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不断扩张的必然,也是民族、地域的历史不断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从而得出: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经济资本主义化”,经济全球化不是“西方化”、“美国化”,社会主义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不是回归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教育事业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事业,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培养出质高价廉的劳动力;经济的发展,又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增加受教育的时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对教育事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见,教育与产业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主体定位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前提。从现实条件、历史实证和国际比较的多重角度分析,西部大开发正确的主体定位应该是:开发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资本主体是民本经济而不是官本经济、服务主体是公务员服务企业家而不是企业家从属于公务员、规模主体是中小企业而不是大型企业、产业主体应该是自主选择而不是人为调整、战略主体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源为本。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1):56-59
"斯密悖论"并不是悖论;"科斯定理"只具有短期局部均衡意义;"帕累托最优"也只具有局部均衡意义;凯恩斯"节俭悖论"也是不存在的;经济学需要以新理念综合多学科知识建立大经济学体系;经济新常态也呼唤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哲学的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哲学最有用的功能之一是预见前景。在一个忙乱纷繁和应接不暇的世界上,我们很少有时间停下来,转而寻求对事物的统观概览性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对有关教育哲学的思想作一般性的哲理思考,既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哲学流派,也不是要罗列在教育领域内我们有哪些哲学上的选择。我试图描述的前景既是观念性的,又是规范性的。它是观念性的,因为我将尝试令人信服地说明什么是教育哲学;它是规范性的,因为我  相似文献   

18.
美国《幸福》杂志1979年3月号刊载的这篇文章,对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国内政治冲突的变化情况作了论述,说当前美国“经济领域中的阶级冲突实际上已经结束”,而出现了一种“以教育水平为中心”形成的“新型的社会阶级”;说新的分化不是取决于一个人的阶级属性和经济地位,而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文化背景。这些“新的论点”和本文提出的一些情况,仍然值得我们注意。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式,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的形成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连续的作用。教育扶贫属于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教育扶贫效果间接且周期长、难于量化的特点,因而教育扶贫往往并不是政府确定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首选之策。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人文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脱贫致富的路径选择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咸阳、安康、汉中、商洛、渭南、榆林7地市18个国家级贫困县57个村四千多个农户问卷调查发现:陕西贫困山区教育扶贫效果处于"有功不明"的状态。教育扶贫具有推动人口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减轻当地环境承载压力、引起家庭收入来源结构发生变化、外出务工的工资同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农户由单一的种粮转向种粮与经济作物相结合、人们生育观念发生变化等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体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我们应该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已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不是停留在静态的理解和思考上,而已开始应用动态的实际操作和运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