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高校网络舆情是现代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舆情管理要求。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十分重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建立高职网络舆情传播预警机制、完善高职舆情传播引导机制、建立网络舆情传播处理机制、完善网络舆情传播法律机制,可以有效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从而发挥网络正向效能,保障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高祯聆 《公关世界》2023,(2):124-126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时代下,解读高校网络舆情影响下思政工作的特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思政工作开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积极影响,从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着重提高大学生互联网素养、净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环境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实现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舆情管理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普及和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融入网络,利用网络平台发声。网络大大拓展了舆情表达和传播的渠道和场所,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的表现形式。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需大力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价值引领机制、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疏导机制、优化网络舆情管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劝  方小明 《公关世界》2023,(14):31-33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对社会热点问题敏感、新生事物接受速度快的重要群体,大学生思想活跃、探索能力强、乐于表达个人观点,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对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用好网络育人的平台,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本人分析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面临的困境、探寻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孔建华 《公关世界》2023,(14):21-24
近年来网络舆情研究主要经历了两种研究范式的转变,一是从内部动力向外部环境的转变,二是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继而论述了“工具—价值”视角下的网络舆情管理、“情境—过程”视阈中的网络舆情治理、“结构—功能”框架下的网络舆情危机化解等三种分析框架在当代中国网络舆情治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的问题与高校管理密切相关,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然而,该问题的研究也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将2007-2016十年间有关高校网络舆情的文章为研究对象,对文章数量、质量、研究内容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在目前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5个问题:(1)轻视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2)忽略心理机制在网络舆情形成与引导中的作用;(3)忽视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的参与主体作用;(4)缺乏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实证研究;(5)与高校管理工作之间存在较显著的脱节。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殷军岗 《公关世界》2022,(23):104-105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传播能力的不断扩大,网络为公众参与社会建设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和无限的机会。石油企业舆情管理面临重大挑战,需要进一步探索加强石油企业基层治理中如何完善舆情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本文主要探讨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治理,审视网络舆情领导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舆情环境。新媒体时代显示出强大的网络沟通能力、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普及和媒体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所有自媒体用户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由说话。近年来,石油企业经受住了全球油价下跌的考验。社会对石油公司的在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方面有着更大的期待。政府和网络媒体也在关注石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石油企业的舆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朱磊  方媛 《城市观察》2011,(5):22-28
在城市社会管理的语境中,网络舆情就是公众通过互联网就城市相关的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本文分析了城市社会管理中网络舆情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网络舆情与城市社会管理具有刺激、沟通和邀约三种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城市社会管理应在平台、主体和制度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和国内经验来看,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高校的网络舆情环境,因而给突发群体事件的预防及高校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力、参与积极性、突发性及冲击力都大大提升,针对其进行的管理呈现有效处置周期更短、官方舆论引导能力更弱、管控复杂程度增加且容易出现群体极化行为等特点,高校应从组织管理体系、线下沟通机制、舆情信息处理机制、危机应急处理机制、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网络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改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更好地预防突发群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研究内容主要结合公司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实际,从公司网络舆情的特点;公司面临的网络舆情现状;公司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公司现有网络舆情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述。最后应用管理学的知识,对公司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提出进一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如何对网络舆情加强引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课题。文章对高校的网络舆情现状、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传播更是成为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现实社会各个方面,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新形势下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舆情发展的特点和现行网络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佳璐 《公关世界》2023,(14):28-30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的舆论、声音和情绪,主要以评论、帖子、微博、博客等形式的信息呈现,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体认知和情感表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网络舆情已成为一种难以忽视的力量,为校园应急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目前各高校已将网络舆情危机处理列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下面将对高校网络舆情多元化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剖析湖南民办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要素入手,根据网络舆情的一般属性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殊性,将网络舆情划分为弱型网络舆情、强型网络舆情与波动型网络舆情三大类型,分别提出相应的策略。弱型网络舆情采取"淡化式""萌芽式"应对策略,强型网络舆情则采取"强力式"策略,波动型网络舆情则灵活采取追溯式和重塑式策略。  相似文献   

16.
程许 《公关世界》2023,(5):61-63
当前,随着互联网科技崛起,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一些事件很容易形成网络舆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则有可能生成突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破坏力量。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中面临着预警研判工作不到位、处置方式不恰当等问题。为了解决困境,本文分析产生网络舆情危机问题的现象与原因,提出地方政府需健全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引导舆情能力等建议,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贾金才  何学敏 《现代妇女》2014,(12):I0069-I0069
网络舆情为高效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信息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同时网络舆情的不可控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和谐稳定维护工作的难度。加之高校网络舆情的发生类型较多,对学生群体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势必针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相关研判机制的制定。本文将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类型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研判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由于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应用形式,使其逐渐成为反映民情民意的重要方式。网络舆情对城市的社会管理和信息管控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政府在城市管理中提高对网络舆情全面掌控的能力,建立完善顺畅的信息运作体系,有利于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快速反应,及时调整政策,避免或及时处理突发性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网络舆情应对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从而提出加强舆情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舆情引导机制、构建舆情应对指标体系等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提高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朱娜 《现代妇女》2013,(12):15-15
从一组案例入手,认识到社会舆情对司法的影响,厘清网络舆情和舆情监测的概念,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了解我国现行的舆情监测制度。分析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对舆情监测制度提出完善建议,笔者将在本文提出一些个人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