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蜀是五代十国时期四川的地方政权,于公元九○七年在成都正式建国颁号,称大蜀。因与此后孟知祥在成都所建蜀王朝区别,史称前蜀。从建国到灭亡,前蜀王朝仅延续了十八年之久,历王建、王衍两代。综观前蜀的兴亡,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正> 前凉是公元四世纪时建立在今天甘肃一带的割据政权。在整个前凉时期(公元301—376年),由于中原地区政权更替频繁,战火连年不断,尽管它偏于西北一隅,仍然没能摆脱这种局面的影响。因此,在它立国时期,安定内部、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是它的主要任务;同样,处理好与其它割据政权的关系,也是它立国政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荆南,又称南平,是五代十国中最小的割据政权,公元963年以疆土归宋时,“尽籍其境内为州府三:江陵府,归、峡二州,县17,户14万3百”北有先后割据的梁、唐、晋、汉、周五代,南有据地14州、监,66县的马楚政权,东为兼跨19州3军108县的吴唐大国,西则先后出现了拥有二川、山南西道的前、后蜀。四雄虎锯于“无地无割据,无岁无战争”的动荡年代而这处于“四战之地”的荆南小国却能维持五代四十年之久,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前蜀与荆南疆界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926年以前,荆南政权和前蜀政权谁领有归(治今湖北秭归)、峡(治今湖北宜昌市)二州地区,历来说法相异.《新五代史·职方考》和《十国春秋·地理表》列归峡入前蜀版图.称荆南只领荆州;今人蒲孝荣所著《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杨伟立所著《前蜀后蜀史》以及陶懋炳所撰《五代史略》亦主此说.而《资治通鉴》卷264、265、274所书及胡三省之注则视归峡为荆南属郡.《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前蜀》、《南平》政区图也将归峡地区画在荆南界内.谁是谁非,不仅关系到两个政权的疆界划分,而且关系到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看法,有必要辨正.  相似文献   

5.
马楚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以今湖南地区为主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在近七十年的统治过程中,其统治集团经历了一个由蔡州军将集团到马氏家族集团再到湖湘土著集团的变化,发生一个统治集团的本土化现象.马梦政权统治集团的本土化是南方九国政权中外来统治集团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对揭示五代十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内在规律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代十国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代十国分裂时期,代表中原政权的后唐以及"十国"中的前蜀、后蜀、楚、南汉等政权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先后发生过、有时还较密切的关系.对唐宋之际这一"过渡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值得重视.本文疏理这一较少为学界关注的史实,从中亦可以看到宋王朝南方边疆民族政策之先导.  相似文献   

7.
五代十国中的南汉政权,是由刘谦父子创建的.南汉政权如从唐天复元年(901年)刘隐被推为岭南东道节度使留后算起,至太宝十四年(971年)亡于北宋,垂70年,经历三代五主,管辖岭南60州之地。今广东、广西及海南岛三省(区)皆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我国的历史文献包括解放后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在论及五代十国的族属时,除承认后  相似文献   

8.
一以契丹族为主建立的辽朝,起自公元916年至1211年,将近三百年间,其中公元916——1125年的209年主要建立在东北、漠南、漠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公元1131——1211年被称为西辽,是以中亚及天山南北为根据地的割据政权。契丹族最初居于辽水以北,北魏时属于鲜卑贵族统治,到唐时,部落已逐渐强大,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就背离突厥,归附唐朝。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朝便在契丹地区设立松漠都督府。从此契丹就归入了唐朝的行政建置。  相似文献   

9.
五代十国时期,唐室覆亡,原为唐节度使的钱缪在东南建立了割据政权吴越国,被北方的后梁王朝封为吴越王。钱缨虽一小国之君,在政治和经济上并无多大建树,但他称王后还乡宴请父老的事却很值得一书。 史载吴越天宝三年(公元910年)秋天,钱缨回故乡临安附近的临水里拜望故人父老。一路上旌旗猎猎,斧钺耀目,盛大的仪仗车马连绵  相似文献   

10.
明玉珍(公元1329—1366年)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之一,大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重庆地方史上的重要人物。据历史文献和最近出土的《玄宫之碑》记载,他的历史活动时期共有十六年(公元1351—1366年),其中十年的时间在四川地区活动,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国,建元“天统”,至正二十六年死后,其子明开继位,改元“开熙”,直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才被朱元璋灭掉。现将明夏政权建立始末简述如下,供地方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前凉政权的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张氏家族,自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至前秦苻坚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张天锡战败投降,亡于前秦。张氏家族经五代,历九世,计七十六年,以凉州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县)为统治中心,“跨据三州(凉洲、河洲、沙州),带甲十万,西包葱岭,东距大河。“史称“前凉”。在西晋丧乱之际,张氏前凉地方割据政权,作为西晋王朝的残留部分,是当时中国西北部唯一政局较为安定的地区。张氏一系列治国措施,使这一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的分合,原因不一,结果也不相同。但是,与统一时期相比,分裂时期给予中国历史发展的助力也不可忽视。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江淮的一个小王朝。尽管南唐仅有39年的历史,但是,在其统治之下,江淮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对当时中国的分合大势,而且对宋代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五代十国的政治形势来说,各割据政权实际上是以中原和江淮为核心,形成了对立的两大集团,互相对抗,互相牵制。南唐虽然没有实现统一天下之志,但对于阻止中原政权兼并南方,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南唐政权的存在,是以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得以持续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江淮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为后来的统一与发展提供了保证。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一个关键环节,南唐不仅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且应该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之间形成了以中原和江淮为核心的两大对立集团,互相对抗、牵制并出现多次征伐战争。南唐(杨吴)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历经与后梁、后周和北宋3个主要的阶段。了解战争阶段形势及其战争特点的发展变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南唐的历史地位,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大势。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期的割据和战争使地处南陲的交州凸显出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殊战略意义。为此,吴、蜀以及魏、晋等围绕交州展开了数十年的较量。而交州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与各政权势力的此消彼长、整个国家的分裂聚合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明玉珍(公元1330——1366年)是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的将领之一,也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活动,见于文献记载的共有十六个年头,即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二十六年(1366年),其中有九年时间活动于四川,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农民革命政权。明玉珍死后,他的儿子明昇还继续维持了五年多,直到洪武四年(1371年)为明朝灭掉。解放以来,史学界对明玉珍的评价还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明玉珍是农民起义军的部将,但大都语焉不详,约略提及;有的认为明玉珍所属部队是一支“与地主阶级完全妥协”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明玉珍的“大夏”政权是割据势力。本文拟就明玉珍的活动作些介绍和评价,并对一些意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宋代思想家的价格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已进入它的后期。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史称“五代十国”;在此期间,战乱频仍,根本谈不到发展经济,因此没有出现可以称道的经济思想家。公元960年,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公元960——1126年)。后由于受金人武装势力逼迫,赵构迁都临安,直至公元1279年为元所灭,史称南宋。两宋政权共历时三百一十多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商品货币关系还是在不断扩展,从而使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17.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李唐以后,历经了五代十国与宋、辽、金的南北割据局面。南有赵宋帝室政权,北有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西北有西夏和畏兀儿,西南又有以兄弟民族彝族为主的大理王朝,各霸一方,相互争雄,战端频仍。大抵与此同一时期,在祖国的西陲西藏地方,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统治集团内讧,二、三十年之后,又爆发了声势浩荡的平民大起义,摧毁了二百余年的吐蕃王朝统治,促进了西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特别是公元十世纪之后,在  相似文献   

18.
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新崛起的北宋王朝以武力征服了割据四川的后蜀政权。作为亡国之君的后蜀降主孟昶,受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礼遇。入朝后即授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等勋衔,并赐第京师,厚加赏赉。然而,这个曾幻想能在赵氏王朝的恩赦下“全躯于今日”的孟昶,却在授官七日后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19.
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刘备(公元一六二——二二三年)、孙权(公元一八二——二五二年)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法家人物;而曹操尤为出类拨萃。他们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革新派,同豪族世家大地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坚持统一、坚持革新,还是分裂割据、复古倒退。这场儒法之争,受着当时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影响、制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轴画卷。  相似文献   

20.
(一) 唐中叶后,土地进一步集中到封建主手中,均田制无法施行了。控制了主要生产资料的封建主——节度使和各地地主,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安史之乱后,这些势力更加发展,由是出現了藩鎮割据的局面。他們各据一方,自派官吏,自有軍队,自征租稅,腐朽的李唐政权,对于他們已失却控制的能力,后来爆发了唐末的农民起义,李唐政权已根本瓦解了。不久就出现了十世紀时五代十国的局面。本文所要討論的事件,就是十世紀中叶发生于现在粤贛地区的农民起义。从公元907到960年,中原的封建王朝相继更换了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东南地区在五代前后建立过九个国家,加上山西的“北汉”,恰好十个国家,史称十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