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道德观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它是新时期人类道德领域的延伸与拓展。其内涵包括人类平等观和人与自然平等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强调人类利益平等,要求发展的权利平等。人类平等观分为“横向”的代内平等原则和“纵向”的代际平等原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生态文明道德观倡导人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要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和“自律”推动力。生态文明道德观将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乐章,带领人类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现代史上中国文化的危机在中国传统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都不能应付当前国家与社会的需要。如果人类历史的主流已走上强国与富民为存活发展的道路,不能面对这个需要,就是再好的精神文明也无法继续下去。从这个意义来说,现代新儒家如果认清这一点,就必须肯定促进物质文明的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与先决性。问题是:要发展科学技术是不是就要放弃传统的精神文明呢?新儒家显然主张传统的精神文明不但不可弃失且要更新发展,中国人应建立中国文化的共命,并追求道德理性的实现。新儒家这样的主张实际上已包含了几个重要的假设或认定…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活跃于中国学术界的现代新儒家对儒家道德进行了新的阐述。梁漱溟、冯友兰、贺麟、徐复观、唐君毅、杜维明等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儒家道德观。经其诠释,儒家道德观成为一种以“心性学”为“枢纽”,建构在道德形上学基础之上的、由天道而人道而现实的规范律令,成为能够贯通社会伦理礼法、内心修养、宗教精神及形上学的系统理论。现代新儒家道德观是历史的产物,是对时代需要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唤醒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向往。儒家美德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了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一度在工业化过程中失去方向的儒家美德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4.
反思与整合:构建当代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千百年的发展与和谐是靠了各个民族的自我规范、自我制约和自律机制才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不应囿限在“孔孟”或“儒家”的圈子里来谈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遗产,而应从更广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中国各民族的优秀道德文明,各民族都应该相互吸取传统的优良道德观,只有进行整体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整合,才会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生机。  相似文献   

5.
回族的忠孝道德观是回族道德中的核心内容。它源于伊斯兰教教义,又吸收和融合了儒家伦理思想,形成了"二元忠诚"的社会道德忠诚观和"人伦三典"的家庭伦理孝道观。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中,这种道德观日臻完善,并在现代社会赋予它新的内涵。它影响着回族群体的思想、行为,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伦理思想或道德观是一种社会意識形态。它具有社会意識形态的共同属性,但同时又具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在人类历史上,道德在沒有阶級的原始社会中就已經存在。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集体生活,需要道德来調整人們之間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間的各种关系。同样的道理,到了将来的消灭了阶級的共产主义社会,道德(那是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这种社会意識也仍然耍存在下去。但是,这并不是說,道德的內容和实质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的”。可以說,根本不存在不管在什么社会历史条件下都  相似文献   

7.
论先秦儒家的道德观符浩从现存文字记载看,关于社会道德的观念,我国在商代时就已初步形成。《尚书·盘庚下》有:“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又有:“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可知,商代统治者已经注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并主...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学者德育思想述评黄钊我们中华民族,是素有道德教养的民族。早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许多先贤圣哲就以建设文明道德的社会生活为已任,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德育思想理论,对我国古代道德建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厚的德育思想遗产。在这...  相似文献   

9.
在对洪承畴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认真分析,这两个问题是正确评价洪承畴的前提条件,也是正确评价洪承畴的症结所在。尽管我在《洪承畴传》一书中已有所论及,但在这里仍想再深入一步加以分析论述。一、封建的道德观必须打破中国旧的历史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并不重视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所发挥的作用,即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诈用;而只注重历史人物的言行是否合乎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即用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的道德纳常来衡量,也就是说人的价值是用人的道德来衡量的。对于封建王朝的大臣来说.“君为臣纳”、“忠…  相似文献   

10.
冯芸 《船山学刊》2010,(3):210-213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继承了儒家荣辱观的精华,更多的则是对儒家荣辱观的发展与超越: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内在的自我约束要求,又有外在的制度规范;既是对人类道德共识的肯定,又有社会主义道德特性的阐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修正了儒家荣辱观的缺陷,更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徐国利 《江淮论坛》2012,(2):97-104
孙中山的历史观实为民本史观,具有浓厚和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在他看来,人类进化史应当是互助的道德文明进化史;道德理性的不断提升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历史发展就是道德文明不断提升的过程;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建立道德完善的大同世界;中西文化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文化是道德文明和王道文化,西方文化是物质文明和霸道文化,中国文化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社会急剧变化的环境,使得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受到冲击,当下所言的道德观的变化就是这种冲击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对传统与超前道德的冲击与否定传统道德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有代表性又最有影响力的是儒家说教。从儒学的开山鼻祖孔子的道德说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仁爱”、“礼”性社会的向往;他试图以“仁”、“礼”观念为核心,建立一种既有利于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又能通过身传言教成为社会大众接受的道德价值观。他的确达到了他所能达到的历史最高度——儒…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起点,旨在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人道主义、和谐共生、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思想相契合,但又弥补了传统道德观之不足,实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科学性和道德理想层次上的超越.研究两种道德观的“合”(契合)与“分”(超越),目的是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价值引领,辩证审视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抵制全面否定传统道德观的历史虚无主义,在道德层面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张鹏  高凛 《理论界》2006,1(12):46-47
道德和法律作为人类历史上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与法律的断裂和错位,从而使“道德失范”成了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现象。因此,道德的构建必须以当代法律为参照,实现传统道德观的转型,并且使道德和法律保持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儒家道德中存在君子、平民之分,道德主要针对君子而非平民,同时君子具有政治与道德双重内涵。现代社会人与人逐渐趋同并走向"同质化",也不再有儒家意义上的君子。由此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儒家道德主体性发挥受限,对普通民众的约束也显薄弱,二是其在君子问题上的混同做法也出现诸多弊端。对此,首先要以道德主体对接政治主体,同时依靠民主法制重塑儒家"礼法"传统;其次要推进官员的政治与道德分离,上述路径都有赖于政治建构来实现,在此意义上,道德离不开政治。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揭示了在传统儒家道德范畴下弘扬信任文化的时代意义.指出文化精神的继承性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文化思想发扬光大的传统.在肯定道德文化的传统继承性基础上,阐释了儒家作用于人的内心善性的道德文化,探讨作用于人的内心善性的道德文化与影响人的社会合作行为的信任文化的关系,强调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建立道德文化基础,在道德文化的精神范畴内发展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道德文明历来包含先进与落后两个部分。先进文明形成的社会物质基础是相对于以往时代处于先进状态的经济关系,包括为建立这样的经济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革命斗争;高尚文明历来都是以往时代创造、洗礼、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是人类道德文明的精华。根据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把先进文明与高尚文明合乎逻辑地统一起来,是每个历史时代道德建设的应有理路。  相似文献   

18.
王船山的道德观是依从《易传》"道、善、性"顺序建立的天道论的道德观。他以天道"生生大德"的价值意涵作为人世道德的形上依据,人本于这种"生"的秩序而有知能,进而通过实践开辟出福祉与道德。但进入历史视域以后,人困于自身的有限性难以实现道德与福祉在历史中的统一。天道通过"假手说"曲成人类历史,表现为对人类福祉的成就;而道德必须归于主体方有意义。于是呈现出福祉与道德、天道大德与人的道德主体性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本文以道德之建立为问题,以船山史论为主要考察对象,检视船山为建立现实的、主体的、形而上的道德所作出的努力及其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被誉为道德的国度。儒家、道家的道德学说构成了中国古代的道德生态系统。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平衡性、制约性、整体性等特点,庄子道德学说在道德生态系统内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庄子道德观以"无"为基点、以"真"为原则、以"生"为目的、以"心"为归宿,为儒家道德愿景夯实了根基。庄子道德观沉积在社会底层,构筑起中国人的道德基准。庄子学说的价值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也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在当今社会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种道德能像儒家道德那样绵延两千多年而不断,成为维持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工具,并能跨越地域之限制影响于四海。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乃是儒家非常重视最具普遍性的基础道德的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遵从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