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少数从事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学者试图从音韵学的角度证明记录上古汉语的许多单个汉字可以离析出"词根 词缀"的形式;也就是说,有些汉字的单字本身就有词根和词缀.他们有两个方面的证据:一个是上古汉语内部的同根词,一个是汉藏诸语言的比较.我们从上古音的构拟、原始词和滋生词的确定方面证明,在上古汉语出现的单字里,目前还找不出词缀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少数从事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学者试图从音韵学的角度证明记录上古汉语的许多单个汉字可以离析出"词根 词缀"的形式;也就是说,有些汉字的单字本身就有词根和词缀.他们有两个方面的证据:一个是上古汉语内部的同根词,一个是汉藏诸语言的比较.我们分别从词缀的确定、汉藏诸语言比较研究方面证明:在上古汉语出觋的单字里,目前还找不出词缀来.目前的汉藏比较还证明不了原始汉语有某种词缀.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作者运用汉藏、苗瑶、壮侗诸语言的活材料(包括汉语方言的活材料)和汉语古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远古、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写出了一组论文,其中包括: (1)《远古、上古汉语阴、入、阳声的辅音韵尾问题》; (2)《远古汉语的九大韵部》; (3)《上古汉语元音的高音化规律》; (4)《远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5)《清儒古音学研究的再评价》。下面是第一篇《远古、上古汉语阴、入、阳声的辅音韵尾问题》(全文约两万数千  相似文献   

4.
徐德庵先生在《上古汉语中的系词问题》一文中,曾列举了《诗经·秦风·小戎》:“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一本作(马师),是中,(马呙)、骊是骖”中两个“是”字的的用法为例,说明上古汉语已经在使用肯定系词“是”了(见《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二期)本文并不打算同徐先生讨论《诗经》里面有无真正的系词问题,仅就“骐、骝是中,(马呙)骊是骖”中的“是”是否为系词的问题与徐先生商榷。我认为徐先生把上述两句中的“是”当做系词来理解不太恰当,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1、引言对量词的产生及其发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汉语发展史的内容,同时对于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也很有帮助。有关量词历史的研究,语言学界的前辈们已作了不少工作。首先是刘世儒先生花了七年时间完成的《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该书对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量词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王力先生和史存直先生分别在他们的著作《汉语语法史》和《汉语语法史纲要》中对量词的发展也有专章论述。论文方面有:黄盛璋的《两汉时代的量词》;王兆麟的《古汉语数量词定语后置问题》;【法】游顺钊的《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名量词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在王力、潘允中和向熹等先生所撰写的专著《汉语史》中,没有提及后状语和后定语的问题。笔者根据汉藏语系中十多种少数民族语和上古汉语的大批语言事实,详细论证了上古汉语存在有后状语和后定语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语言学界目前尚有分歧的合成词中的派生词"词根 中缀 词根"或"词根 中缀 后缀" 的形式作结构分析,通过对几十年来多位学者关于现代汉语中缀问题的研究进行细致梳理,从中缀名称的确定、中缀存在与否、中缀性质的确定、中缀的范围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确定了现代汉语中缀这种构词形态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三位先生以普通语言学为理论指导进行研究工作 ,共同开创了语法时期 ,吕氏《中国文法要略》(《要略》) ,王氏《中国语法纲要》(《纲要》、《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理论》) ,高氏《汉语语法论》(《语法论》)便是其间的代表作。朱德熙先生在《汉语语法丛书序》一文指出 :“吕、王二氏的书反映了前半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所达到的水平。这两部著作 (笔者按 :是指吕氏《要略》和王氏《语法》)几乎是同时出版的 ,同工异曲 ,各有千秋。”而高氏的语法体系同样在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一直产生着深远…  相似文献   

9.
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传注里记录的"破读"很多属于构词现象。从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到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前贤时彦对上古汉语发生过的变声构词现象或自发或自觉地进行了艰苦的摸索,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目前,系统理清上古汉语变声构词研究的状况,对确认研究方向,加快研究步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最近十几年来,s-前缀的讨论成了汉语音韵学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上古汉语中可能存在着一个s-前缀。但是,各家都只是在讨论上古音时顺便提及,并没有对这个前缀的功能进行专门的、进一步的探讨。他们主要利用了谐声材料,这些材料只能反映语音上的联系。所以到目前为止,s-前缀仍然只是一种可能的推测。本文打算在前人古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论这个前缀在上古汉语中的形态功能,以求教于方家。我们认为,所谓前缀,就是上古汉语中构词构形形态的表现形式。光从语音平面看,它  相似文献   

11.
《太平御览》引唐史甚夥,其文与刘书今本颇有同异,吴玉贵教授录之一编,逐条校证,有功于学术匪浅。然制巨卷繁,不能稍无疏漏。汉崔骃《章帝谥议》称引《尧典》,名以《唐书》,盖取经今文五家之教。吴氏不察,目以为李唐之史,遂误收崔《议》为今本阙载之文。其论《御览》、《旧书》之厏厊,尽归诸咸平三年有宋校史。殊不知当日君臣秕糠《旧书》,虽有官校之命,曾未令胄监刊板。且校史修史毕竟不同,删削之说,恐以非罪加诸昔贤。至若论"光福里第起兄弟同居"、"白衣宫锦袍"、"本某寺家人"、"一石止水"等处,亦各有舛误。  相似文献   

12.
试析词汇模因的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文化信息基本单位,从一个大脑传播到另一个大脑.模因的特点是:像基因一样被复r,像病毒那样传播或感染.我国学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首次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进行研究.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应用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能否充分利用模因论创建出一个新的适合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模型呢?本文讨论了词汇模因的概念和词汇模因教学理论,并得出了有实用价值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背景下,对单部作品、特定体裁的译介,无论是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层面,都引起了译界广泛重视。然而,将译作编成涵盖中国文学全/半跨度,综合所有重要体裁,塑造、传播整体形象的翻译选集却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文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选集编纂传统,海外汉学界中国文学英译选集、国内对外文学英译选集的编纂概况进行了梳理;对选集编纂和作用发挥的一般机制、“翻译选集”不同于一般原文选集的特殊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文学英译选集编纂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目前,国内译界对文学英译选集编纂的相关研究严重不足,对同属“选集”的共性部分与我国两千多年的选学传统相脱离,因“翻译”带来的新复杂性也疏于用当代译学加以阐释。未来,为充分发挥翻译选集在文学“走出去”中的作用,应将传统选学与当代译学结合起来,形成“译选学”研究,加深对此载体的认识。同时,应尽早推出同规模对外作品,摆脱此领域任由海外汉学“代言”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语序,与现代汉语语序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古汉语语序的特点,例如,宾语前置、比较句中的形容词谓语前置、介词省略等,在今天的闽南方言中可以找到相似性。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教科书上所谓的"古汉语存在不符合逻辑思维的倒装",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是欠妥的。其实,古汉语语序与古人的逻辑思维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5.
上古汉语中“来”母字的构成及其演变一直是汉语史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上古汉语部分“来”母字在苗瑶语中的对应出发,指出上古汉语的部分“来”母字不但对应于当代苗语三大方言中东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有的学者为[r])和西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而且与中部方言的舌根音声母[v]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指明这一对应关系在今后汉语史研究中将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诗律是中国古典文学和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只重在近体诗也即格律诗的领域而忽视包括古体诗在内的汉语诗律整体研究。本文对十九世纪清末董文焕的诗律研究集大成之作《声调四谱图说》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其四大特点和贡献,从理论上对其价值进行阐述.并指出在诗律、文学史、汉语等研究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很多标准都对译本提出了"忠实"的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忠实"标准在内容、语言和文体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的详细界说,与圣经翻译原则有内在的契合。圣经文学的经典地位要求圣经翻译也必须再现其文学价值。对圣经《旧约》诗集三个汉译本的文体对比分析发现,与其它两个译本相比,《和合本》内容忠实,语言通顺畅达,文辞古雅优美,基本上达到了严复所说的"信、达、雅"标准的较高要求,具有独立的翻译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汉语"江"的来源,学术界主要有"外来说"与"汉语固有说"两种观点。"外来说"认为"江"源自古越语,"汉语固有说"则坚持"江"为汉语固有词汇,而历史文献、考古、地理、语言学以及民族学等方面材料表明,"江"并非汉语固有词汇,而是来自古越语;汉语中专有名词的"江"大约始于商代,普通名词的"江"则是汉语与古越语进一步接触、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汉语中也有其他许多民族语的成分。汉代学者扬雄所著《方言》,纪录了一些南方古族的词汇。黄河以北,由于长期种族杂居,故汉语中的非汉语因素较多,主要有匈奴语、突厥语、鲜卑语、蒙古语、女真语和满语。东汉以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翻译事业的日益兴旺,大批的佛教和梵文的外来语被吸收到古汉语中。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 ,王光祈发起组织过“少年中国学会”和“工读互助团”等著名的社会团体 ,后赴德国留学。 192 3年改学音乐 ,在其后短短的十二年里 ,他写下了大量的涉及面相当广的音乐论著。王光祈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位以外文向世界介绍中国音乐的学者 ,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