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家和批评家的文体意识及文体的自觉,对于这种文体的变化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鲁迅的小说文体意识对于现代小说文体发展的影响且不说,鲁迅的文体实践对于乡土小说以及其它后世小说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小说史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及《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同他的小说文体实践一样,也反映着鲁迅独特的小说文体意识。他用辑录周秦古籍的方法来辑录古代小说,并经过消化吸收,以自己的体裁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古小说的基本框架和格局,一方面又经过自己的增删变异,形成了自己独具的治史风格和现代小说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库切都是重视文体的作家,在文体实践上也表现出鲜明的一致性。这不仅体现为对自传性和改写体小说的择定,更在于每种体式的具体表现形态。自传性小说虽以作家的经历事实为主,也不乏虚构成分,是纪实与虚构的交融;改写体小说虽保留了原本的基本或部分内容,却更致力于创造,是对原本意义的颠覆和消解。从中可以见出后现代历史观对库切的深刻影响,以及鲁迅思想和创作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3.
田园牧歌∶沈从文小说的﹃文体﹄●李德尧1在现代中国小说家中,能称之为有“文体”的不多,而最能称之为有“文体”的是鲁迅、沈从文。沈从文在30年代初被人称为“文体家”。从事小说创作而被誉为有“文体”的“文体家”,当然不是说只有他的小说才具备小说的完美形态...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突破传统小说构成模式和规范的因素,表现出一种偏离公众小说认同感的倾向.文章用"边缘化"一词概括鲁迅这种在小说文体上的创新特质,结合作品分别就其"边缘化"的表现形态和构成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并指出清醒的文体意识和永无止境的文体追求是鲁迅在小说艺术形式上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由鲁迅先生拟定而为现当代学术界一致认同的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志人小说”,究其实质不能算作小说,因为无论以古代还是现代的文体标准衡量,此一文体类型都不具备完整的小说特征,而应属笔记野史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鲁迅杂文、散文文体特征对鲁迅小说艺术系统的影响与渗透,指出正是由于这种渗透与影响,引起了鲁迅小说艺术系统的适度调节,增加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是鲁迅使杂文成为独立于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之外的新型文体。然而对于鲁迅杂文艺术本质的界定,至今仍是一个严峻的命题。杂文究竟算不算“创作”?能不能进入“文艺之林”?实际的情形是,杂文这种文体早已随着鲁迅的名字而理直气壮地“...  相似文献   

8.
近代小说作为“谈资笑柄”的性质,有鲁迅先生的论断在先,只是这层意思容易被“谴责”所遮蔽。吴趼人“笑话小说”的概念虽然不大为人注意,却很能体现笑话与小说两种文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吴趼人短篇小说中的笑话因素及吴趼人长篇小说中的谐趣风格其实也会让人联想到“笑话小说”。在吴趼人的小说中挖掘笑话特征及其它谐语因素的明显印迹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强调“谈资笑柄”可以理解为一种文体;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对鲁迅所理解的吴趼人进行再理解,力图恢复吴趼人小说的原本风貌。  相似文献   

9.
文体不能被简单理解为语言修辞本身,而应该被理解为结构世界的方式。文章选取辛亥革命前鲁迅翻译小说从《斯巴达之魂》到《四日》的转变进行分析,呈现不同战争“风景”背后的文体差异,分析其与鲁迅民族政治思想转变之间的关系,回答辛亥革命发生之前,鲁迅“弃医从文”前后从“科学或政治的小说”转到“纯粹的文艺作品”的文体选择转变的问题,该转变标示着鲁迅以文学文体重建民族国家想象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2015年的中国鲁迅研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有关鲁迅的综合研究除了对鲁迅的“人”学思想、左翼文学信念、后期思想等的关涉,更多的是集中在心理、学术、艺术观等方面。对鲁迅创作的研究大多围绕小说、杂文、散文诗等文体和内容与艺术形式的专题进行。对鲁迅的比较研究在古今中外的多维度对照中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新文学旗帜的鲁迅在逝世后逐渐被权威化、神化。一段时间内,国内研究者很少再触及鲁迅作品中表达的自我心理黑暗面,然而,这些具有暧昧色彩的侧面,却有鲁迅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所在。本文试图通过鲁迅文本中的一系列特例——"双身小说"接近鲁迅心灵上的真实——孤独,并联系他对古代文体的借鉴与《野草》的对照分析来审视鲁迅内心的孤独感与人生选择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12.
鲁迅注重小说这一文体的形式特征,在他的第一人称小说中巧妙地安排小说叙述者的角色及功能,让叙述者与作者区分开来,始终在幕后进行叙事,从而保证了小说的客观性。这使鲁迅的小说不仅保持了思想上的深刻性,而且确保了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先锋文本对于传统的文体理论及观念是一次挑战,因为它对传统的小说文体模式,既不是文体变异也不是文体嬗变,而是一种文体解构。文体解构是先锋文本的存在状态。本文具体地从语言、叙述、情节三方面阐述了先锋文本对于传统小说文体的解构过程,指出了文体解构的意义,即文体早已在无论是否知道的情况下消解了它的基础,以此使文体赖以屹立的基础化为消解状态。既然语言意义及文本意义都是境域性和差异性的,那么,我们就无法否认文体同样具有境域性和差异性,文体意义也同样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解构状态。而当代先锋文本正是这种状态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14.
萧红小说具有诗化、散文化特征已是研究界公认的结论,其散文的"小说化"却少有人论及。本文以叙事学理论方法,从散文叙述的时间性、人物形象刻画和叙述人称三方面,重点分析了萧红散文的代表作,阐述了鲁迅对萧红创作"越轨的笔致"评价中所包含的"文体无意识"内涵,指出应避免因文类划分而割裂对萧红创作风格的整体探究。  相似文献   

15.
当代性写作与汪曾祺的小说文体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曾祺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体现了他对当代性写作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在对传统小说文体观念批判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直觉的表象的真实;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小说与其它艺术门类、中外古今文学传统及作者和读者关系;在题材、结构、人物塑造和小说语言四个方面的小说文体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喜剧性的表象氛围下包裹着一个悲剧的内核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试从小说中的种种笑相入手,探讨鲁迅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及其造成的阴郁的悲剧基调。并指出,正因为此才使得鲁迅小说对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环境下世态人情的批判是空前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始于鲁迅之手,又在其手中成熟。作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创和奠基人,鲁迅对小说结构艺术的开掘自有其叙事学上的价值。鲁迅小说叙述层次的多维性,叙述角度的灵活性,叙述语言的含混性是其小说叙事艺术的显特征。这种灵活多样的叙事艺术也增加了其小说表达上丰富的审美含蕴。  相似文献   

18.
从“杂感”到“杂文”——鲁迅杂文的文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鲁迅杂文的创作动机和现实环境影响出发,从体制、内容、表现、风格等方面分析鲁迅杂文的文体属性及特征,提出了鲁迅杂文作为新型的文学体裁的文体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六经国史之外,其余著述皆为小说"的命题潜含丰富的理论内涵:延续了从班《志》开始的小说文化定位,以对经史文化的逆向超越和顺向认同肯定小说的文化价值;确认了小说范围的宽广无边性,是对小说从细流到大海的发展历程的总结;认定了小说文体和话语的驳杂性,揭示了小说超文体的独特特征,指出小说文体的包容力和活力的巨大.  相似文献   

20.
萧红跨文体写作打破传统小说学的限制,融合多种文体与非文学因素,注重场景的象征性铆接、风俗的审美性表现和氛围的艺术性营造。跨文体写作和小说文体的融合能力、接受主体的审美需求以及萧红的文化心理结构有关。萧红跨文体写作开创了现代小说诗学的新路向,创造了小说的新形式,促进了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