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訏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2.
"窥视"作为一种带有极强目的性的动作,经常出现在叙事作品中。通过对叙事作品中"窥视"情节或场景的梳理分析,探讨其对小说叙事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探寻"窥视"作为一种叙事视角的艺术价值。《金瓶梅》的出现,使"窥视"作为一种叙事视角的作用达到极致。由古典小说到新时期小说,"窥视"作为一种叙事视角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叙事空间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影响和价值是极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艺术形象,从叙事作品着眼,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以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画面;从抒情作品着眼,就是指作品中作家所创造的意境。前者侧重于再现,后者侧重于表现,然而,他们都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晶,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学术界关于艺术形象的解释,之所以有“图画”说和“意境”说,根本原因是对不同艺术样式的形象特征作出了不同的概括所致,就其本质而言,它们并无轩轾。在当今张扬创作主体精神、发挥作家主体意识的理论态势中,“意境”说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图画”说仍有其毋庸置疑的科学地位和难以取代的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庐陵学与六一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一居士的人格是六一风神的内在主体精神 ,春秋笔法影响了六一风神的行文风格 ,而庐陵史学与六一风神之人物形象塑造有密切关系 ,庐陵学之“人情说”则铸成了六一风神抒发郁愤的情感内核。  相似文献   

5.
脂批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论述,贴近作者的精神个性,从创作主体的思想素质和艺术素质入手,具体而深切地体会作者宽广博大的菩萨之心与追魂摄魄的刀斧之笔.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切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文字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颇多。无论是人物形象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意义还是审美价值,也无论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是读者对书中人物的观感,评点者们都进行了耐心的探讨和深刻的研究。而其中,评点家们对小说作品中人物身上的集体意识———传统伦理道德和作家本人的个体意识———作者心灵展示这样两个问题的评论尤有一定的深度。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及其批评者,理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注意一二。  相似文献   

7.
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亨利·詹姆斯通过男作家独有的女性意识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群与前人迥异的人物形象。作家认真审视女性和男性,严肃地思考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存在的价值。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来,小说中有三类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在压抑和反压抑中追寻自我意识和主体存在";与之对立的是一位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父权思想卫道士——奥斯蒙德。  相似文献   

8.
"典妻"婚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买卖婚姻。妻子的出典是穷困环境下的野蛮民俗,是对善良勤劳的女性的毒害。"典妻"题材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独特,令人慨叹,让人们对这种封建女性的悲惨遭遇和她们所背负的沉重苦难产生深刻的反思。"典妻"婚是宗法文化下女性的"无我"反映,是封建礼教下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9.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彭伟副教授创作的黑白木刻《而立之年》,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荣获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排名第一),引起了美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多元化的文化时代,一件黑白木刻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并把作品80后的人物形象与油画《父亲》联系起来相提并论,实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为此,大家或许要问:此作品的主题是否高扬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主人翁是否被成功塑造成为当代中国80后的一代新人?作品的内涵是否是对"中国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被誉为“当代史诗性”的作品 ,然而文本中习焉不察的男权意识却得到肆意的流露 ,从性别角度来考察《白鹿原》 ,以作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性爱描写为切入点 ,可以揭示作品为女性所设定的屈从角色 ,从而为女性重新命名和定义 ,并建构属于自己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一个非常显著的审美特征是"野",它不像精英文学、主流文学那般"正统"、"文雅","含蓄",它直朴、奔放,非常放得开,行得远,可谓无拘无束、来去自由。这种"野味",既表现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方面,也体现在作品的语言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中人物原型,是由于受作家塑造人物形象动机的影响、受作家生活经历影响、受作品情节拓展的影响和受作品中人物性格发展规律的影响所致。这亦是一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田小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又是形象丰满鲜活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其在《白鹿原》这一部"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的中国女性命运是何等的悲惨。若对其悲剧命运加以具体展现与冷静审视,不难发现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上体现出“年少大志”塑造模式。该模式所塑造的小说人物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领袖型、武将型和谋士型。这一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教育文化传统的影响、古代小说家对史家纪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与《三国演义》的集体创作方式,以及作家主体意识有密切关系。“年少大志”塑造模式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有较重要的地位,此外,该模式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和池莉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出现,反映了男性本位主义立场与女性本位主义立场的矛盾。贾平凹的作品体现了很浓重的男权意识,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或被男性欣赏,或依附于男性,她们无论被作者赋予怎样的性格与命运,最终都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而池莉作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人物,文学创作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她的作品多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用自身独特的感受来描写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描画她们勇于同命运抗争的自主性格和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史求真同志在《论<红楼梦>的人的主体意识》文中,从人是《红楼梦》的美学和历史意蕴的主要载体、主体对象,和作家及其人物的主体意识,以及“人性的深度”和人物性格,等等方面,论证了《红楼梦》的主要美学意蕴是:“在作品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体系及其人的主体意识的描写中,表现出人性的纵贯历史的深广度和横贯当时现实的丰富度,从而使作品充满了人性的魅力、充满了百读不厌的美学的魅力。”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见解,它抓住了当前《红楼梦》内容争论中的关键所在和症结所在。本来,构成历史的主体是人,让会的主体也是人;文学艺术描写的对象是人,  相似文献   

17.
继《亮剑》、《血色浪漫》后,都梁历时三年完成的新作《狼烟北平》已在4月底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都梁表示这是他迄今为止耗费精力最大的一部作品。与以往两部作品不同,《狼烟北平》  相似文献   

18.
威廉·斯泰伦被公认为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小说家,其代表作《苏菲的选择》更被赞誉为西方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远影响,展现了"二战"以后人类精神世界所面临的复杂矛盾与危机。与此同时,该作品在叙事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从叙事线索、叙事视角、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时间对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贤亮早期小说对性与政治主题的开拓,既展示了一段时间内国家意志和政治力量的无孔不入和无坚不摧,也显示了一种旧的主体的崩溃和新的主体的诞生。然而在《习惯死亡》《一亿六》等作品中,由于某种矫枉必须过正的创作思维的惯性作用,在一个性早已泛滥成灾的时代里,作家却误将对性说"是"当成了对权力和政治说"不"。这样的缺失,是晚年的张贤亮自己所没意识到的,也是今天在更大范围内谈论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  相似文献   

20.
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明威硬汉形象所受到的攻击,焦点主要来自反对派的"哑牛"理论和"对人的道德价值的贬毁"。事实上,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原动力在于现代人所处的极限生存困境的张力下所持何种态度的问题。"人可以被毁掉,但最终是不可战胜的",进而表现出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是现代文学悲剧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现代人所应取的正确人生态度和当代伦理道德价值的发展取向。海明威以其自身经历和感受所塑造的硬汉形象,对现代人战胜生存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