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必珍和李怀君两同志研究“普遍联系”问题,已有多年。他们以往发表的有关文论,引人注目,我是每逢必读。去年,河南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他们联手撰著的《普遍联系新论》,读后更是深受启发。在辩证法研究成果较比“贫困”的年份,能有《新论》这样的哲学专著问世,确属难能可贵。 可贵者之一,在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执著追求。捧读《新论》,此种感觉相当强烈。本来,“普遍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以往的哲学研究中,并不十分显眼。正是在这被人忽视的地方,作者以哲人的眼力发现了“显眼的问题”。于是,他们积年累月,孜孜以求,“青灯黄卷,苦读寒窗”。他们一反那种浮泛学风,下功夫深钻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以此为基,研究中外古今之往论,坦陈自己的独特见解;阐发了普遍联系的性质,及其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等著《生态文明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新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学术研究著作. 第一,《新论》在学理探讨层面丰富并深化了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内容,显示了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精深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3.
周山著的《易经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后简称《新论》),是探索《易经》逻辑思想的一部新作。 近年,中国逻辑史界曾经讨论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源头在哪里?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逻辑导源于邓析、老子、孔子和墨子的逻辑思想;另一种  相似文献   

4.
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蒋孔阳的《美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是蒋先生半个世纪以来对社会、对人生、对美的观察、体验和探索的一个总结,也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我认为《新论》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视角高,方法新。蒋孔阳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世界美学史和文学艺术史。把美学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研究。蒋先生《美学新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5.
由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温宪元同志撰写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论》,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这是温宪元同志专职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以后,出版的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方面的第一部专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论》具有如下几个明显特征:第一,立意新颖。书中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生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理论内涵、伟大意义和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新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与现代生产力、现代经济发展、现代文化建设、科教兴国和科教兴粤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践前沿和理论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崔焕青副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最近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大学等1 5所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是一本近40万字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著。 《新论》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为主线,.加强了运行理论,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研究对象到体系结构,从内容到方法均有不少创新,是一部在党的十三大以后首批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的新教材。我认为这本《新论》主要“新”在以·F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学派奠基──《现代化新论》评介郭春生罗荣渠教授新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七五”重点研究项目“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的一项成果。该书的出版是我国社会科学界尤其是...  相似文献   

8.
一本阐述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书──读《实事求是新论》余品华最近,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潘宝卿教授等主妇的《实事求是新论》一书。这本书是在《邓小平》第三卷公开发行后,由广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组织了几十位正副教授和青年学者,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一部研究社会生产力理论的力作──评余少波教授新著《社会生产力新论》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是华南师大哲学所组织策划"社会历史哲学"系列中的一部著作。《新论》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曾经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1页)并且强调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4页)然而,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恩格斯这一极其重要的思想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在理解和应用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和一系列范畴的时候,往往离开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因而不仅自觉或不自觉地犯过形而上学和诡辩的错误,而且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也未能从哲学上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这就不能不使得人们重新研究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问题。近几年来,不少哲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联系的一般含义及其基本特征,作一点初步探索,请教哲学界的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1.
评《文艺学新论》王元骧编写一部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反映文艺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这已是许多文艺理论教师企盼已久的事情,不少同志在这方面也作出过许多努力;最近读了狄其骢、王汉成、凌晨光合编的《文艺学新论》,我认为就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2.
红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阐释──《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读后胡邦炜李庆信的红学专著《新论》出版后,即以一册见赠。翻读一过,获益非浅。我认为此书的研究视角和阐释方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红学研究领域,象《新论》这样采用“现代化”的全...  相似文献   

13.
江永为清代皖派经学宗师,其乐学著述以《律吕新论》、《律吕阐微》为著,其音乐史学思想则主要集中于《律吕新论》一书中.江永不仅对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予以细致衍算,深入阐发,还就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出“俗乐可求雅乐”、“声音自有流变”等富于真知灼见的学术观点,形成其独到的音乐史学思想体系,也为今天的音乐史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晚清政治史研究的起。久已很高,目前正面临着如何深化和突破的问题。由杭州大学历史系郭世佑教授撰写的长达42万字的专著《晚清政治革命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版),围绕政治现代化这个中心议题,理论探索与史实研究相结合,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专题论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了不少独到且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见解,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李文海教授为本书作序时所言“其中不乏颇具创见之处”。本文将以《晚清政治革命新论》(以下简称《新论》)阐明独立见解的几个论题为着眼点,谈些自己的读后感想。一、《新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逻辑学界青年学者张建军教授和香港学者黄展骥教授合著的专题学术论集《矛盾与悖论新论》,最近由一向重视文化积累和学术研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读罢全书和一些有关资料,甚感这是一部具有多层面重要意义的高水准学术著作,应当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广泛重视与研究。《矛盾与悖论新论》(以下简称“《新论》”)编撰完成交付出版之际,正值香港回归祖国之时,两位作者在“前言”和“后记”中均明言以该书纪念“回归年”,表现了两地学者高度的爱国情怀。同时,《新论》的出版,亦为两地学者于“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6.
王国炎同志的论著《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这本论著的诞生,焕发出国炎同志对学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这在论著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体现。论著以三个新论为主线展开,即:“文化新论”、“现代化新论”和“传统文化现代化新论”,这三个新论就是这部论著与其他同类论著的不同之处、闪光之处、创新之处。一、“文化新论”:“人化”与“化人”对“文化”概念进行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却又是文化现代化理论研究者所不能回避的问题。综观学术领域,文化的定义已经千奇百出,而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对…  相似文献   

17.
赵树民教授历经十数年所磨之“剑”──《比较宪法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自2000年3月出版至今,一直被我恭敬地陈放在我最易拿到之处,时时拿来拜读、品味,越来越发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宪法学著作,是比较宪法学上的一朵奇葩。《新论》之新,在该书的《序言》和《关于本书的说明》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我在此主要是想谈一谈《新论》的另外几个特点:体系创新、论述深刻、行文流畅。国内的宪法学教科书和比较宪法学巨著,在结构上大同小异,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体系。目前的这种宪法学体系,既受到前苏联宪法学的影响,也因循于我…  相似文献   

18.
《按劳分配是一种假说》(载《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以下简称《假说》)是一篇颇有深度的新论,读后深受启发,情不自禁亦想发几点旁论.首先是,新颖的观点建立在充分论证之上.仅仅提出新颖的观点并不难,几乎只要有足够的胆量即可,而对新论进行充分论证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不难看出,作者在探讨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经典著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态度确是严肃的.提出的论点具有相当的深度与力度,这应归之于《假说》的论证来自对实践的发掘与升华.这种学风值得赞许.其二,《假说》并不象某些文章那样,断章取义地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思的话作为论据,而是在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思  相似文献   

19.
联系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但是联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中的意义,迄今却很少为人所注意。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材料。笔者曾在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了《论联系》一文,主要对什么是联系,联系在辩证法中的地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本文则想就联系作为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普遍联系和具体联系,联系与条件等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引起讨论。联系是物质存在的最普遍的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存在是以物质的各种不同形态而存在。恩格斯说:“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体存在,从星球到原子,甚至以态粒子,如果我们承认以态粒子存在的话。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股不小的“《金瓶梅》热”,随之而来的是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金瓶梅》研究的论文与论著,可谓成绩斐然。上海师范大学李时人的新著《〈金瓶梅〉新论》(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版)是其近年来《金瓶梅》研究的结晶,也代表了目前《金瓶梅》研究的新水平与新成果,尤令人瞩目。《〈金瓶梅〉新论》突出的特点是“新”,这“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观念与方法的更新。《金瓶梅》是一部伟大而又复杂的小说,单纯用文学批评的标尺去衡量就难以把握其真正的价值,正如李时人同志在书中所说,“那种对《金瓶梅》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