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游万仞气吞八荒──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赏析王志尧,杨金荣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诗史,他的《沁园春·雪》又是这部诗史中最为辉煌的代表作.从其产生到发表再经毛泽东忆及此事均有不同寻常的政治背景。从而巧妙地构筑成为富有戏剧性变化的三部曲,颇值得我...  相似文献   

2.
行书四条屏临王羲之《兰亭序》隶书立轴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郭诚文书法选@姚国瑾  相似文献   

3.
我爱读毛主席的诗词,尤其喜爱《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首。它们分别作于1925年和1936年2月。在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50首《毛泽东诗词选》中,从1925年到1936年2月这11年间作有20首。这11年对毛主席一生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这期间从在湘赣组织秋收起义到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其中经过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可以说毛主席的鸿鹄之志和伟大抱负已初步实现。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期间可以说毛主席诗词的总体风格和成就已基本形成,其意义和地位不容忽视。因为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的思想风格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当推两首《沁园春》.《沁园春·长沙》借景抒情、忆昔抒情,是毛泽东青年时代诗歌作品中的佳作.《沁园春·雪》写景咏史、境界宏大,是毛泽东诗词作品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首词.从两首《沁园春》可以窥见毛泽东诗词作品的艺术风格,堪称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双璧".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学习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时,不能不想到宋代的两位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不能不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毛泽东与苏轼、辛弃疾,词人的气质相似,风格略同,然而,无论是思想,还是词的表达方法,词的文采等方面,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既是对古人词的借鉴,更是以创新为主,超越为其必然的结果。毛、苏、辛词均被誉为时代艺术高峰,时间流逝近千年,后者终于还是超过了前者,成为名篇佳作,千古绝唱。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二月“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这千古绝唱的无产阶级文艺珍品,是一篇能很好地体现诗人历史观念和国家思想的杰作,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日再读,深感更有体会不尽的新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不少人对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存在着误读 ,故从三方面重新解读 :一是诗中的“莽莽”并非“茫茫” ,实表现气势磅礴雄浑 ;二是该词并不是一首咏物词 ,而是以咏物言志的方法将山水、咏史两个传统统一起来的作品 ;三是诗中“文采”“风骚”不应解作“文治” ,还是属于文章学术 ,这里应指思想理论建树 ,所以“风流人物”包含着毛泽东追求的更高的理想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对自己的诗词总是反复斟酌,力臻尽善尽美。就是对一面世就被誉为“精品”、“杰作”甚至于“千古绝唱”的《沁园春·雪》,诗人在十多年后正式发表时还是作了认真修改,结集时再作修订。他这种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可敬可叹。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的咏雪词《沁园春·雪》是毛主席诗词中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情况,过去不很清楚。现在经过大家的调查研究和有关同志的回忆核实,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一、关于这  相似文献   

10.
胜利长征,千古无双,笑咏雪飘。望长城内外,蜂拥抗战;运筹窑洞,左卷能操。①赴会山城,胸怀成竹,岂独夫能与比高。②挥洒下,把风流数遍,还数今朝。世途向有波涛,鸣鸦噪蝉今又鼓潮。看卖身文痞,摇唇弄舌;擅权学阀,蛮横喧嚣。可鄙之徒,辞穷理屈,耍鬼招中伤造谣。焉能阻,绝唱千秋颂,无产英豪。①《沁园春·雪》毛泽东同志是在1936年2月填的。时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七·七”以前。广大人民纷纷要求抗日。1935年发生了“一二·九”运动。也就在此时,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重要讲话,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②1945年8…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由于《野草·雪》被选入中学教材,学术界关于讨论《雪》的文章也象进入严冬的雪花,漫天飞舞。见仁见智,意见常常尖锐对立。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何处呢?粗疏地归类,大约可集中在下列几个问题上。首先是《雪》有没有象征意义?有的同志认为《雪》无象征、无寄托。《雪》的主题是揭示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抒写了鲁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比较少。大部分同志都认为《雪》有象征意义。但一旦论述到“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的具体的象征意义时就产生了三种对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是杰出的词人,以数十首词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应有地位.柳亚子在读《沁园春·雪》时就深深地称赞毛泽东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并且在《沁园春·这韵和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里形象化地抒发了上述同样的赞叹之情:“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着,艳想秾情着意雕”.这虽然只是对毛泽东具体词章的深切感受,但这种感受实际上艺术地概括了毛泽东词(以下简称毛词)的整体成就与艺术特征,因此也就无异于是对毛词的总体评判.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三首词,连续创造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民族复兴的中华巨人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革命风采和时代精神;展示了崭新的中国国格和人格。巨人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学灵魂和主旋律的象征。巨人美学感召力是鼓舞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台”辨     
说到台,自汉代以来,一般都认为它是一种积土而成、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例如:《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毛传:“四方而高日台。”《楚辞·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王逸注:“无木谓之台。”《尔雅·释宫》:“谓之台。”郭璞注:“积土四方。”《辞源》:“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中国古代衣食住行》(198年第1版第118页)也说:“台均为土石堆积而成。”诸家说法侧重点不同,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积土成台,高平无木。(唯姜亮夫先生作《楚辞通故》引《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选登视台以望”及杜…  相似文献   

15.
秦汉弃市非斩刑辨张建国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刑法分考》中考证“弃市”时,根据《周礼·掌戮》郑注:“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认为汉之弃市乃斩首之刑。又提到《史记·高祖本纪》:“偶语者弃市”一句下的索隐:“按礼云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故今律谓绞刑为弃市是也...  相似文献   

16.
鲁迅给普列汉诺夫的艺术理论以很高的评价,认为他“给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放下了基础”,他的艺术理论著作,“不愧为建立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社会学底美学的古典文献”。(《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鲁迅亲自翻译了普氏的《艺术论》,《车尔尼雪  相似文献   

17.
《诗经·周南·螽斯》主题辨龙建春《诗经·周南·螽斯》的主题,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三:韩诗认为是歌颂贵族子孙贤良(《韩诗外传》卷9),齐诗认为是歌颂贵族的子孙众多(《后汉书·苟爽传》),毛诗则认为后妃“若蠢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毛...  相似文献   

18.
晏殊诗选注     
白塔诗①白塔青松古道栖,塔高松矮不能齐。时人莫讶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①《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宋诗文》载:“公年五岁,题所居道傍白塔。”这是晏珠孩提时代写的一首言志诗,也是目前发现的晏珠最早的一首佚诗。不见录于《全宋诗·晏珠卷》。青松诗①矮矮青松倚曲栏,标姿无奈雪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擎天仰面难。①《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宋诗文》载:“韩把七岁,因家中负税被逮,见县公因命吟松,即应声云。”这是晏殊孩提时代写的又一首言志诗,也是一首佚诗,《全宋诗·晏殊卷》末录。忆越州①湖山杏渺不可状,登览幽求无所…  相似文献   

19.
一、“六书”的分职与伪素辨“六书”是我国传统文字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六书”之说提出较早,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成文于班固《汉书·艺文志》,详释于许慎《说文解字·序》,至今两千多年,可谓流长源远,历史悠久。“六书”之说,见文虽早,然内容为何,未见名列。《汉书·艺文志》虽列“六书”各名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但未明其各自意义。所以,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才对其分别详细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序》的卷上中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于归”和“有行”的意思都是“女子出嫁”。但是二者的使用对象和时间却截然不同,决不混用。“于归”一词见于《诗经》的《周南·桃夭》,《周南·汉广》、“召南·鹊巢》、《邶风·燕燕》、《豳风·东山》五首。《桃夭》篇中凡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