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到顾恺之的著作时说:“著《魏晋名臣画赞》,评量甚多;又有《论画》一篇,皆模写要法。”接着下面转载了《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的全文。这里“名臣”和“胜流”意义有些不同,也许就是同一篇吧。这篇文章的内容,顾名思义,本来应该是魏晋时代著名画家的画赞(画的评论),可是所载的却主要是关于模写的方法,一点都没有关于“胜流”画赞的事项。这就不禁使人打个问号,到底是怎么回事?另外,开头第一篇《论画》,根据上面的引文,本来应该是关于“模写要法”的,可是这里转载的内容,却完全没有关于模写方法的事项,而是当时作家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募捐,主日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因为我的角色!”《圣诞  相似文献   

3.
一、“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苏拭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命题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只是对王维诗画的评价,抑或如有人所归结的那样,仅是一个诗与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对此,清代著名学者叶燮解释得颇为清楚明白:“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己畦文集》卷八《赤霞楼诗集序》)诗与画,即情与形的交融和统一,构成了艺术的审美意象,这是艺术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屈原在《天问》里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夜光”,《广雅》夜光谓之月。《事类赋注》引《淮南子》云:“月一名夜光,夜光是月的别名。死指月之晦,亮指月之生。一是暗的时候,一是亮的时候。这问题推广一些可说:月球为什么暗,又为什么亮呢?为什么缺,又为什么圆呢?“顾菟”,王逸解作顾望之菟。菟作免。朱熹也如此。旧说都把顾和菟分开来。顾  相似文献   

5.
我现在还记得“华浦”老师在我入学前说过的话“你为什么不成功?因为你没有下定决心!你为什么还不成功?因为你还没有下定决心!你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成功?因为你直到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也就在那一天,我的潜能被真正地激发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昼寝”为《论语》重要一章,常被后人援引,“昼寝”之解也众说纷纭。为切实明其义,喻其理,深入探讨很有必要。 自古至今,“昼寝”有三说,简言之,一为“昼寝”乃“画寝”之说;二是男女同寝之曲语;三为白天睡觉之谓。 一、“昼寝”并非“画寝” 首先提出“昼寝”为“画寝”之说的,是《启颜录》一书的作者隋人侯白,继之有唐代韩愈及南宋词人周密。周密所撰《齐东野语》中说得更为具体:“昼寝”实为“画寝”之误。(繁体字)“画”与“昼”仅有一竖之别。“画”者,用彩绘作装饰也;“寝”者,用作名词,卧具也。“画寝”意为绘龙绣凤的卧具。进而指出孔子发火的原因——“恶其画寝之侈”。周文之说,以“画”代“昼”,有无根据?  相似文献   

7.
李志刚 《今日南国》2006,(21):14-16
8月13日至25日,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10多个门户网站教育频道和路透社等国外3家通讯社相继转载了武汉媒体一则消息——《是作秀还是复古:“童学馆”现身武汉》,随后一个星期,《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对此作了述评,武大哲学学院博导、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勇等知名专家、教授则旗帜鲜明地支持童学馆。由此,继“孟母堂”之后,“童学馆”再次引发了全国性的国学大讨论。就在前不久,上海的“孟母堂”遭禁,似曾相识的“童学馆”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童学馆馆长乃何方神圣?他为什么要创办童学馆,又是怎样一步步地惊爆全国?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大奇观。明代王世贞称它“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长篇之圣也!”切中肯綮,评价毫不过分。也许是爱之愈笃、究之弥深的缘故吧,越是圣作,越是神品,便愈能引起人们钻研的兴趣。而它们也仿佛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你肯挖掘,总是有收获的。笔者对《孔雀东南飞》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德言工容俱佳的刘兰芝为什么不讨焦母的喜欢?二、兰芝被驱遣为什么还要那样精心修饰打扮自己?三、县令、太守那样热衷于娶一个被驱遣的小吏之妻做儿媳该作何理解?既为探讨,只能是一孔之见。是耶?非耶?尚祈识者指教。  相似文献   

9.
山东淄博市刚刚拍摄了一部5集电视专题片《历史拥抱今天》,专门探讨齐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专题片介绍说,古代的齐人不仅重视生产,而且还重视管理。一次齐王问大臣们:“为什么官府的手工作坊制造的弓弩质量不高、射得不远?”大臣答道:“因为官府养的  相似文献   

10.
糖是画家     
因为小石头今天又没画好画,被小朋友们嘲笑了。"我为什么画不好画呢?""只要努力会成功的。"哥哥鼓励小石头。"我现在就介绍给你会画画的糖,去看一看?"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五篇,按《风》、《雅》、《颂》的体例编排。什么叫“风”、“雅”、“颂”?它为什么按《风》、《雅》、《颂》编排?这个问题自古以来,诸家学者见解甚异,争论不休,各持己见,至今也未完全一致。要深入研究《诗经》,探求它的真谛,搞清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读”是语文课的基本功之一,可是,不少学生不重视“读”。对于语文阅读,他们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既使这篇课文很有趣,初读还很认真,但不肯细细钻研。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促读法”,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一、以画促读 像《皇帝的新装》、《宋定伯捉鬼》等课文,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学生读的兴趣不能说不浓,但他们往往满足于看个热闹。为了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我组织学生画连环画,然后展画、评画。学生要想把画儿画好,就必须认真体会课文。这组画由几幅组成?每幅画的内容是什么?给每幅画配什么文字?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搞清楚了课文的结构,吃透了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用5首流行歌曲来概括当代中国青年的心态:第一首歌是《一无所有》,第二首歌是《心中的太阳》(其中有一长串“我不知道……”),第三首歌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第四首歌是《跟着感觉走》,第五首歌是《半梦半醒之间》。正是因为“一无所有”,正是因为不知道前面等待的是什么,所以只有大胆地往前走。怎么走?“跟着感觉走”。什么是感觉?“半梦半醒  相似文献   

14.
小笑话     
美术课 一位刚毕业执教的小学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问学生:“这是什么呀?”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屁股。” 女教师哭着去找校长,校长听后到教室训斥学生说:“你们越来越不像话了,为什么又把老师气哭了?”回头一看黑板,更恼了:“啊!你们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郑振铎指出:泰戋尔的《新月集》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集”①。《新月集》是怎样表现儿童心理特征的?诗人为什么能慧眼独具地洞察和理解儿童心理特征?《新月集》通过儿童心理特征观察和表现世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儿童心理特征与诗人的“生命之神”  相似文献   

16.
许多研究者认为在舍勒思想的发展中展现着三个“谜”:⑴为什么舍勒没有为他关于价值和人格的明察提供现象学的基础?⑵为什么舍勒在《形式主义》之后转向宗教、形而上学的研究,而未完成其伦理学?⑶为什么舍勒会从一神论的立场突然转向泛神论的立场?斯佩德的《舍勒的伦理学人格主义》针对这三个谜,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体现了一种追寻舍勒思想发展的连贯性的努力。结合斯佩德的论述来分析这三个“谜”及其解决,并检讨之或补充之。  相似文献   

17.
《核舟记》里在交代核舟的大小时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试问“二黍”究竟是多么高呢?因为古代曾以一百粒黍的长度作为一尺,所以一黍就等于一分。那么,“高可二黍许”自然也就等于说核舟的高处大约有二分多一点了。既然如此,作者说“高可二分许”不就完事了吗?为什么偏要换成个“黍”字呢?原来古人做文章在用字上是十分讲究的,很忌讳在上下文中,特别是上下句中用重复的字。因为这里在上句说“长约八分有奇”,所以下句就  相似文献   

18.
除夕之夜“撞钟迎年”是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那么,除夕之夜为什么要撞钟?撞钟迎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除夕撞钟又为什么要敲108下?据我国古代文献《白虎通·五行》中记载:“钟者,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  相似文献   

19.
立社与分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立社是同分封制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着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心理。什么是“社”?《说文》云:“社,地主也。”《周礼·大司乐》:“土示,五土之总神也,即谓社。”社又称“后土”,与主宰上天的“皇天”相对应。《尚书·武成》:“告子皇天后土。”什么是“立社”?为什么立社?《白虎通·社稷》云:“封土立社,示有土尊。”该书《祀典》篇又说:“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极功也。”《礼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里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它把一百八人的性格都写出来了。”这话虽有点夸张,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传》的确是一部写人物写得较好的小说。《水浒传》人物为什么写得好?据《七修类稿》说,是施耐庵先把一百八个好汉的象,请人画出来,他每天对着画象揣摹,想象出他们的声音笑貌,据以来写的缘故。这话是不确实的。大概是从周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