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讨论是在市委宣传部组织下,发动社会有关各界参加的一项大规模文化工作研究讨论活动。这次活动作为上海文化工作规划决策过程中的一个咨询研究阶段,已经以《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调查报告集》、《文化理论研究论集》、《关于制定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建  相似文献   

2.
集聚是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演进的过程,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发展,可概括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3.0演进模型。上海城市在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沿着1.0产业型——2.0经济型——3.0社会型的演进路径,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能级提升和政策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是近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代上海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外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塞法迪房地产商人,他们对近代上海房地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近代上海房地产近一个世纪的活动,使他们参与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对这个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近代上海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仲礼研究员主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综合性专著,在此上海建城700周年前夕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该书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变迁,系统全面地阐明了上海城市形成、兴起的原因、特征及其历史地位,又重点地探讨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总结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福建旅沪同乡团体在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中影响甚大 ,其组织机构和活动方式颇具特色 ,在上海这样一个移民社会中 ,弥补了政府管理体制的许多不足 ,起到了一种社会整合作用。其别具风格的会址建筑和闽南生活方式 ,也在上海社会文化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公共卫生与城市现代性:1898-1949年的上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前半期是上海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卫生制度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推动角色。公共卫生制度的形成是租界正向示范和反向刺激、政府和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华洋冲突与合作等多方作用的结果。公共卫生引发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民间社会力量在近代上海公共卫生的发展中广泛参与,民众个体的文明习性因此逐渐养成,推动了上海都市文明的进程,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现代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世界级城市:上海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的基本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安 《社会科学》2003,(10):13-17
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 ,必须使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路径和战略构想进一步清晰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抓手和发展举措。本文指出了上海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向应该是打造世界级城市 ,勾勒了上海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的基本构架 ,并分析了上海城市创新发展的若干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继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后,当人们对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进行探讨的时候,不难发现上海三十余年来文化发展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投资太少。主要表现为:(1)上海对文化(包括科、教、文、卫)的投资,从绝对额上看虽每年都有增长,但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左右。如果就本文探讨的仅从文化系统,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系统  相似文献   

9.
以集聚区的形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性的潮流。上海是全国较早推动文化创意集聚区发展模式的城市。其集聚区的崛起源自20世纪末上海城市产业升级。作为盘活国有资产的一种手段,上海集聚区发端于老建筑、老厂房的改造,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初步形成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形成了"集聚区"路径模式,构筑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当然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要进一步获得发展,就必须对宏观政策和微观操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全国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街是清末民初上海城市文化重要表征之一,是当时文化的集中体现,并以其文化优势影响着周边地区。本文试图从历史的文化积淀,便利的交通网络,以及与青楼、报馆、茶社、餐馆和商业街等的共同繁荣三个方面,探索上海文化街形成并走向繁荣过程中所彰显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郑祖安 《社会科学》2004,(10):92-100
本文通过对法租界“花园洋房区”的兴起 ,及其在上海城市发展中历史特色的考察 ,揭示了上海城市建筑文化的渊源之一———上海高级住宅区形成的历史脉络。这一研究对当前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制定与优化 ,对方兴未艾的上海房地产业 ,尤其是新高级住宅区的开发与管理 ,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上海城市生态建设的新思维陈燮君进入90年代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人瞩目,城市形态结构增加了辐射功能,城市开发机制实现了由旧到新的跨越。在上海城市形态布局的变化创造着本世纪末的奇迹的同时,城市生...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基因的展示媒介.因而以文化基因视角介入公共设施更新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上海是城市文化基因解析研究的范例.结合上海城市文化基因的微观解读与设计形态学理论知识阐释,以旧城公共设施更新为代表的公共设施文化性更新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公共设施的文化性设计统领城市意象,提升城市文化传承力;以旧城公共服务与设施文化性更新助力宜居城市建设,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以公共设施构建城市街道空间子系统的内在文化联系,提升城市文化品牌辨识度.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基因的展示媒介.因而以文化基因视角介入公共设施更新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上海是城市文化基因解析研究的范例.结合上海城市文化基因的微观解读与设计形态学理论知识阐释,以旧城公共设施更新为代表的公共设施文化性更新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公共设施的文化性设计统领城市意象,提升城市文化传承力;以旧城公共服务与设施文化性更新助力宜居城市建设,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以公共设施构建城市街道空间子系统的内在文化联系,提升城市文化品牌辨识度.  相似文献   

15.
孙梦诗 《江淮论坛》2015,(2):181-184
本文分析了民国广告的现代性特征,认为在民国上海城市现代性物质空间的作用下,民国广告通过现代物品、时尚、女性等符号化表征,建构了现代性想象空间。民国广告的现代性特征引领了民国上海的消费文化,并因之改变了民国上海市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民国广告是促进进步的力量,但是消费和欲望的膨胀也显现了物质现代性的悖论,提醒我们今天注意。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上海人形成及其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上海人形成、认同及其共同文化特征进行综合的论述,认为宋代以前中国城镇中还找不到“上海”,直到元代才设县,在1843年之前依然是一个普通县城.开埠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特大的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移民对上海的认同是在20世纪初年,促使其认同的原因是上海形象的稳定、移民居留的时间较长、对上海城市的依恋和公共媒介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浦东开发区的的建立开创了深化改革开放,振兴上海经济的新阶段,同时也揭开了上海地区人口城市化的新纪元。上海城市化的历史本来就是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对外开放以来,150年中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政建设的近代化进程及其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约在清代乾隆年间,上海城市已经获得“江海通津”、“东南都会”的美称。到嘉庆、道光年间,上海港即发展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大商港,上海县也成为我国江南的商业城市,其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较早地步入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并以转口商品,通过南北两洋及长江等内河,冲击着沿海与内地之间的闭锁状态,与各地区发生联系。一些新生事物如船队、会馆、钱庄、洋行等不断在上海出现,标志着作为沿海通商城市的上海,正迸发出巨大的潜力,试图冲破封建制度的樊笼,向近代化方向前进。正当上海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浦东新体制与股市新契机 上海股票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产物。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为股票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这种契机之所以能够在上海出现,是基于浦东新区获准实行有别于上海现行政策体系的特殊政策。这些特殊政策所决定的新的经济运行体制,能够为股票市场的发育成长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到了一本很好的社区研究作品,即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社区发展与现代文明——上海城市社区发展研究报告》。这本书是由上海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和上海经济社会综合研究中心,邀集全市众多学科专家、政府部门研究人员及街道社区工作者合作完成的成果。这种多学科、跨部门综合研究,赋予该书以不同一般的特色。最具特色的方面,首先在于此项研究不走大多数有关社区研究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写作者路,而是直接切入上海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过程,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等城市体制变革的宏观背景下,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