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杨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6):14-15
萧红的作品近年来很受关注,《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散文体的诗化小说。《呼兰河传》体现了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得《呼兰河传》刚柔并济,既有批判的力量,又有对民间、对故乡的柔情。 相似文献
2.
彭祖鸿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
南江民间故事有着鲜明的叙事立场,对于这种叙事立场的分析有助于探索南江文化中与众不同的道德评判标准,从而进一步发现南江文化精神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3.
4.
金仕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22-24
新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多元时代,尤其引入注目的是先锋小说的出现。在这个文学创作潮流中,呈现出诸多与传统现实主义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将从先锋小说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汪安亚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340-344
法律实证(分析法学派)和社会实证(法社会学派)是西方法学界倡导的分析法学问题的两大基本路径。我国法学者对诸多法学问题的分析,往往只择其一而用之,其结果因研究路径的缺漏,导致法学理论研究或立法的不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立法应采用法律实证和社会实证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能既参考国外成功的立法和理论,又照顾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雪国》的双重叙事声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2):90-94
《雪国》叙事上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叙述者赋予了形式叙述者双重的叙事声音,或曰对形式叙述者的事后性话语进行了双重编码。双重叙事声音互相矛盾,在维系和暴露文本表层的不可靠叙事时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这种矛盾和平衡诱导着充满含混矛盾印象的阅读去面对语义和情节的复杂性,特别是潜故事形态的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文本中情感和思想的容量。 相似文献
7.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5):167-172
著名导演吴天明的《百鸟朝凤》以游天鸣的唢呐学习和坚守为主线,将唢呐作为叙事意象,以俯身贴近和生命沉潜的姿态,展开了有别于传统民俗叙事的故事阐述。影片在民间立场的基础上,通过唢呐艺术遭遇的种种困境的讲述,图绘了文化根基正在瓦解、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正在被抛弃、民俗文化的力量规约正在遭到消解的乡村现实。而游天鸣、焦三爷对此种文化窘境进行的种种拯救又显得无力而空洞,其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无疑是沉重而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8.
9.
吴兆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Z2)
同乔伊斯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一样,劳伦斯的心理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一个痛苦甚至是病态的"自我"。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劳伦斯独特的双重叙事策略。本文以其著名短篇小说《公主》为例,对双重叙事策略的含义、构成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廖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76-78
福克纳的著名小说《喧哗与骚动》是受到广泛评论的文学作品之一,文章仅从其第二章入手,解析他利用“时间”的叙事方法来刻画出一个极度扭曲的灵魂,以及他以“时钟时间”和“心理时间”的不对等关系剖析主人公昆丁所表现出来的时间错位所带来的深刻隐喻。 相似文献
12.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的设定,面临人何以可以成善、如何能够成善的疑问.荀子认为君子小人本性并无不同,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是否能对其加以控制.性虽不可去除,但可以加以节制,能够控制自我就能化性起伪.现实中人可以通过学习圣人先王了解各种行为规则、在礼义法律的约束引导中以校正自我,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有意识的长期自我磨砺等途径向善为善. 相似文献
13.
时空叙述与韩少功的小说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坚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5):76-79
韩少功的小说中,多层次、多形态的时空叙述赋予文体以明朗、悠扬而深沉的意味,这是一种特殊的对于小说文本形态的设计与搭建,它隐含着叙述人的情绪结构和对世界的体认。 相似文献
14.
韩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3)
《左传》开启了我国叙事艺术的先河。《左传》叙事中反映出的时间观念:时空定位的宏观格局与寻求过程描述导致的虚构参与以及情节编排服务于意义生成的现象;叙事秩序中的顺序与方向所映射出的线性观与循环观的共融状态;由其文本断限和缀段组合完成的对时间人为的意义把握。 相似文献
15.
郝一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5-20
对于康德的时间图形理论,海德格尔有两种不同解释:一是认为过去构成时间的本原,只有过去才是作为时间的时间;二是认为未来构成时间的本原,未来先行规定现在与过去的综合统一,只有未来才能提供时间图形的框架结构。文章阐明:本原分为定义本原与生成本原,过去构成时间图形的定义本原,未来构成时间图形的生成本原;语言是造成双重本原的终极原因,语言(此在)是对于时间的存在建构,语言的谓词功能建构时间的未来维度,语言的名词功能建构时间的过去维度。 相似文献
16.
黄曙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20-124
艺术领域内曾被广泛使用的先锋一词在命名的同时 ,也为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某些艺术的本质设置了迷雾。不同的先锋艺术群落在表面上往往表现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共同姿态 ,但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却可能截然相反。比如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朦胧诗虽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量采用象征、变形、自由联想等手法 ,具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但理想与关怀依然是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而第三代诗歌尽管继承了朦胧诗的叛逆精神 ,但在价值取向上却大多走向了游戏与虚无 相似文献
17.
高小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77-82
在中国传统叙事中,人物、情节、时间是三位一体的。早期的历史叙事呈现的是历史规律在时间过程中的客观流变,这与中国古典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以后的通俗叙事中,人物、情节在时间的展开中渗透了浓厚的道德与文化意识,其中不自觉的流露了人们在那个时代的一种怀疑意识;明清以后的长篇叙事却凸现了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恰反映了人意识与时代的藕合。整个中国传统叙事中隐含的时间意识,反映出的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一种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王秀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80-82
《世说新语》叙事对时间进行了模糊处理,使时间的表达人文化、情感化,成为写意性叙事的一部分。这为《世说新语》选材所规定,哲学思想影响是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8)
时间哲学是福克纳小说作品叙事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福克纳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其小说创作之中.他以独特的时间技巧来展示他的时空观.运用时空跳跃等技巧描绘了其小说作品中人物混乱的精神世界和多层次的意识活动.他通过透视人物心灵凸显人性本源真实地表现了美国南方的社会崩塌与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