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实践观的诞生地,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笔者认为,《提纲》中有关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实际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都已基本提出来了。《提纲》不过是对《手稿》中实践思想的进一步概括和总结。本文就下述两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一、马克思实践观诞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诞生不是偶然、凭空的,是有其理论基础的。这一理论基础就是《手稿》中马克思所阐发的异化劳动理论。因此,《手稿》一书是马克思实践观的真正诞生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的本质的最为科学的阐述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这篇蕴含了天才世界观萌芽的伟大著作中 ,尽管这种纲要性的阐述带有较多的结论性话语而容易给人留下语焉不详的印象。其实若从整个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 ,《巴黎手稿》已经为这种结论性的阐述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不过是在更高、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于这种科学结论的具体展开和充分论证而已。《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完整叙述是这样的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3):143-145
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过去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人本学)的基础上引入科学的"实践"范畴,进而在建立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在理论上区别开来。因此,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人、社会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轨迹论说的一把钥匙。笔者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是最集中地展现马克思实践观的最基本特征,即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特征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把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和《哲学笔记》等哲学认识论著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列宁的认识论体系中,核心范畴是主体和客体,基本矛盾是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列宁的认识论就是以主客体及其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一、主体和客体的界说 对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的界说,列宁不仅坚持了马克思提出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等光辉思想,而且作了许多新的阐释。关于主体范畴,列宁提出了“具体的主体(=人的生命)”(《列宁全集》第38卷第…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思路为背景,深刻地阐释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真实语境。作者认为,马克思《提纲》中的实践规定是马克思自己在经济学研究中对社会物质活动的肯定,具体说,就是从狭义的经济学语义上“工业”向一般的“社会的物质活动”的总体——实践的过渡。有着具体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物质发展基础的实践,才是马克思新世界的真正起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规定,不是形成于简单的抽象的哲学演绎,而是丰厚的社会经济历史积淀的结果。这是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略的重要方面,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家和实践人道主义者们之所以误读马克思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首次发表了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份重要材料,《手稿》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是理所当然的。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们,竟然把这样一份仍然是片断状态的、没有最后完成的手稿,说成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主要关节点”,“马克思的中心著作”,“给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全部理论的起源和本来的真正含义,提供了完全新的基础”。根据他们对《手稿》的研究,发现青年马克思是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所注页码均见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本)中提出了关于“人化的自然”的思想,这不仅一直为美学研究者所重视,而且也开始为哲学研究者所重视。但是,现在有一种看法,比如赖金良同志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和《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发表的《“人化的自然”是认识的最终源泉》这两篇文章(以下简称赖文)中提出,认识对象只能是现实的感性世界,即“人化的自然”,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整个外部自然界,并且似乎认为这是马克思在《手稿》中的观点。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究竟什么叫“人化的自然”?翻开《手稿》,我们可以读到:“因为不仅是五官感  相似文献   

8.
一尽管马克思大量地吸收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然而他本人自称的真正的科学(他的“经济学”著作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可以被肯定和理解为是他一生全部著作中所关注的问题,即对整个人本主义的本质进行审美的问题。正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节中告诉我们的那样,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本身与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不同,它关注的是作为“实践”、“主观方面”的“人的感性活动”,而不“只是客体的、“观方面的形式”。就这点而论,马克思是把人类当作相对独立的、有思想的、有感性的和注重实践的动物来论述的,而不只是当作所谓“资本主义运动的普遍规律”制约下的抽象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人们往往忽视实践在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而走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就使得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更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对此体会很深,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小平实践观的特色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数十年的艰难历程中,科学的实践观一直是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指南,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在毛泽东同志和  相似文献   

10.
谈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丁学良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与探索》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马克思究竟怎样看待人性》一文的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论述虽然颇为全面,但是,细读起来,在许多根本问题上与马克思的本意不尽符合。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就教于学术界。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论述,前后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大体上可以把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论述分为两个阶段,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可以作为前后两个阶段的标志。在前一个阶段,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观点,实际上正处在形成之中,从总体上来说,还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这些观点集中地体现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相似文献   

11.
读了刘森林同志《论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求是学刊》1990年第4期)一文后,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略陈于后,与刘森林同志商榷并就教于方家。 1 何谓“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这是 对马克思哲学的主导倾向的断定,即认 为主体性象一种普照之光而掩盖马克 思哲学的其他色彩,还是对马克思哲学中有关主体性的思想的阐述?综观刘森林同志的《论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以下简称刘文),作者有时在论述前一种意义上的主题,有时又似乎把主题限制在后一种意义上。然而,在我看来,不论从哪种意义上说,刘文对其所论及的马克思哲学观点的把握都有失准确。 刘森…  相似文献   

12.
李成龙撰著的《〈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是一部对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国化研究的可贵探索,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本土化、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创新性成果。《研究》的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继承前人取得成果,又在丰富的理论积累和实践资料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做出了新建树,这部上乘著作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综观全书的每一章,都可分为两大层面:阐释《资本论》基本理论的层面和论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新哲学观和新世界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的新哲学观和新世界观刘福森胡金凤一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曾经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恩格斯对《提纲》的评价至少包含了下面几个观点:(1)《提纲》阐发的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是一种“世界观”,而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些学者按照马克思本人的提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我们认为,这种理解不但切近马克思哲学的特质,而且也切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性质。什么是实践唯物主义?为什么实践唯物主义更切近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性质?这是首先必须探究的问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集中而鲜明地显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特质。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评论,同时也是对于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论述。在这些论著中,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我们认为其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这样几个观点:第一,不能…  相似文献   

15.
孙全胜 《创新》2011,5(2):26-28,126
毛泽东的知行统一观是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而提出的科学的认识论思想。马克思的早期实践观是针对近代理性行而上学而提出的,它认为"实践"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包含着"感性是活动的,活动是感性的"两层含义。毛泽东的知行统一观与马克思早期实践观存在诸多契合点。  相似文献   

16.
刘长庚 《社科纵横》2010,25(11):118-120
目前学术界,对《关于费尔哈的提纲》第十条中的"市民社会"概念简单地解释为资产阶级社会。这种解读使人们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只有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和思想发展史,从马克思"市民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出发,才能掌握其本质内涵,正确解读《提纲》第十条中"市民社会"的本真含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评价马克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对于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在四十年代后半期,“马克思还完全站在古典学派的立场上来理解基本的经济范畴”(维·维戈茨基:《马克思经济理论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成熟标志》,见《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1辑,第32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经济学说在四十年代后半期即已形成,例如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中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马克思在这里已经完成了政治经济学革命。”(《政治经济学说史》第455页)本文对上述二种观点持有不同看法,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解释政治理论和社会实践间的关系的方法,对于理解他的著作具有实质性的意义。马克思几乎是完全在黑格尔哲学预先假定的范围内去解释这种关系的。马克思曾试图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去阐述他的政治理论。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即在批判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人们可以发现他的第一种尝试。在这些著作中,不论是在推理的方式上,还是在对这些推理的阐述方面,他仍然完全采用了黑格尔的方式;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存在从"经济事实"出发和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论述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旧术语、旧形式、旧观点的遗迹。马克思在《手稿》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克服了这些旧遗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朽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写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的进程,雄辩地证明了这一光辉论断的无比正确。从十六世纪算起,世界资本主义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今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堡垒美国建国二百周年,同时又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两部著名代表作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二百周年以及约翰·梅·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出版四十周年。这两部著作是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问世的,它们所起的历史作用也不尽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