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词语的翻译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外翻译史表明,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文化词语的翻译必须采用"异化"策略。文章从词语搭配和文化词语翻译的角度,分析讨论了"邓小平理论"的英译问题,并对唐义均文中的观点进行了商榷。文章强调翻译政治文化词语一要准确理解,二要依据英语语言规律,创新词语搭配,创造新词或词组。  相似文献   

2.
英汉文化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存在共性与异性两面。英汉文化词语的翻译可根据他们在两种不同文化中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共性与异性,选择适合不同类型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使译文中的文化词语在不同层次实现与源语文本的对等。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 ,而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大量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词汇。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 ,文化词语的翻译成为当今翻译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纽马克成份分析法是翻译文化词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选集》中文化词语翻译的分析研究 ,试图对纽马克成份分析法的具体运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英汉文化词语特征与翻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在翻译中的处理会涉及到文化的不同内涵,产生不同的理解.本文通过对英汉文化词语内涵的分析与对比,找出差异,提出文化词语在翻译中的处理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活动,又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任何语言都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文化转换。翻译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文化的开放,是不种文化互相承认、互相尊重和互相补充的过程,译者应当是一种文化传播者的身份,文化翻译是翻译中意义转换的一部分。从文化接受机理的角度,对翻译的文本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90年代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差异造成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概念空缺,已成为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切实可行地填补文化空缺?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笔者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不折腾”这一俗语词为个案,通过具体分析目前流行的各种译法及问题,揭示此类文化空缺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理解的困难性,总结此类文化空缺词语填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熟语体现了所在地区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的通常表达。在语言交际中对熟语的了解与翻译,有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在不同语种的翻译中,熟语的异同最能反映不同文化的特点,也最是熟语翻译的难点。以泰、汉熟语中的形象词语为例,对泰、汉熟语中的形象词语的翻译进行探讨,有利于了解两个民族间的文化以及促进双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其实也是词语文化信息的转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需充分考虑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了词语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翻译策略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格特的关联翻译观看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负载词语集中反映或表达了某一民族的风俗习惯、气质情感、历史典故、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宗教心态。文化负载词语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难点。文章通过格特的关联翻译观论述了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迅速发展的电影产业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需要。汉英字幕翻译已经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种重要手段。文化是和语言紧密相关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字幕翻译者来说,如何处理字幕中的文化词语已经变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对《满城尽带黄金甲》字幕中的文化词语翻译模式进行研究,从中找出电影字幕中文化词语翻译的一般规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文化认知理论,阐释谚语的可译性问题,旨在为文化承载词语的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理解和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谚语,是因为人类有共享的认知标准。认知理论的介入使人们对翻译的认识,特别是对文化承载词语的翻译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与语境、与文化、与社会是不能分割的,解释语言必须在社会文化的语境中进行。因此,在英、汉语翻译中,正确理解原评论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就显得格外重要,同一词语或句子,从不同的文化视点出发,往往得出不同的译文。笔者谨想通过涉及文化因素的若干翻译实例,采用对翻译的结果进行静态研究的方法,透视一下文化视点与英汉翻译的关系。着重强调二点:一、要刻意领会英汉词语在语境中的文化内涵;二、要正确把握英汉习语的民族文化背景。这样做有益于避免误译或不达意。  相似文献   

13.
科技翻译的难点之一是专业词语的正确表达。文章通过对专业词语的正确理解、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新词语的处理方法、字面相同的词语的翻译等的分析,对专业词语的表达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从事科技翻译的工作者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图式是人们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或者说是对客观事物的表征形式,它是认知的基础。讨论了认知图式理论在文化词语翻译中的应用,并指出通过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段来消除认知图式差异所带来的理解障碍,才能有效地进行文化词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跨文化的词汇翻译。首先讨论英汉词汇层上跨文化的差异,阐述由于认知体系不同,对同一物体中英文可能用不同的词语指称;其次讨论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指出在进行跨文化的词汇翻译时,要顾及词语的文化因素和国情内涵,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的实践中。语词的翻译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在研究语词翻译的时候。其与语境的联系又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境是影响词汇意义的主要因素,忽略了语词提取时意义与语境的结合。不能达到对句子的充分理解。就不能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正确翻译。词语的翻译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语境包含的诸多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直接影响着词语的翻译。本文作者就语词翻译与以上诸多因素的联系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译例比较分析《红楼梦》杨宪益夫妇和戴维·霍克斯、约翰·阂福德两个完整英译本在文化词语处理时采取的不同方法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翻译行为中,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要求,对文化专有项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从而取得特定翻译目的所要求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8.
蒙古语和英语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导致蒙英语言中有些词语的对等失败,形成一些文化空缺词汇。本文分析了蒙古语文化特色词汇的特点,探讨了对这些词语的不同的翻译方法,提出了应尽量采用音译、直译和音译直译结合的异化翻译策略,以便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翻译很容易,只要懂语法,有一本双语词典,谁都会翻译。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我们这里讲的翻译不是指课本练习中某个词语或某个单句的翻译,而是真正的交际中的翻译。在交际中,每个句子都不是孤立的,都处于一定的上下文之中。因此进行翻译时首要的是要理解全篇讲什么,然后才能正确译出每一句的含义。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在不同的搭配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在查字典时要根据上、文选择适当的词语。下面谈谈个人的体会。一、首先要注意不同语言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两大语系,不仅在语法上有不同的结构(如英语中…  相似文献   

20.
英汉民族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英汉两种语言按照各自的方式对主客观世界进行不同的观察和认知,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在翻译实践中,源语表达文化的独特词语在译入语中找不到对等或契合的词,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词汇空缺”(leal gap)。词汇空缺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构成了翻译活动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