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需要产权关系的变革,而且需要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和激励机制的改造。在代理人利益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根据商品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代理人的利益追求,重新构造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解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代理人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一、激励机制与代理人利益追求的矛盾企业生产运行离不开推动力,经济利益是运行动力的源泉。企业运行的动力产生于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根据自身利益对企业运行目标的追求。当政府把国有企业委托他人经营管理时,代理人是否尽责尽力,取决于用来刺激代理人动…  相似文献   

2.
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双增双节,既是社会、国家对企业的要求,也应该是企业自身需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总呈现着双增双节的号召与铺张浪费的事实相并存的矛盾现象。本文正是试图从建立企业双增双节动力机制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一、双增双节与企业目标一个独立的家庭,一般来讲,不用外界要求双增双节,自身就会追求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开支。当然,报纸也常披露一些青年人大肆铺张浪费,但这不能代替一般。何况,敢于铺张浪费的青年人,大多是因为还没有形成经济自立的家庭。  相似文献   

3.
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企业进行价值评价、决定价值取向的内在依据,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发展最本质的内在动力源泉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1957年的研究打破了传统观点,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的新见解。这一新见解及其研究方法启发了后人对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作用的研究,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从而促使经济加速增长,实现赶超。然而,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道路远非一帆风顺,而是成功与失败并存。因此,如何有选择地引进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需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作为一种主体追求与客体匮乏的矛盾 ,普遍作用于各个社会形态之中。需要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我们在实践中既要遵循客观规律 ,又要看到客观规律的展开是在人类对需要的追求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十年体制改革,结束了封闭和停滞的局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不断地强化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动力,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但是,企业技术进步动力、创新能力以及整个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的社会机制还未真正形成。为了有计划地推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技术素质,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造更为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当前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横向经济联合、企业相互承包、企业兼并等改革措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把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部分,其发展程度、生产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效果.因此,探索有利于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与社会经济环境,就成为我们除一项重要任务.而技术进步则是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堆动力;企业技术进步速度的快慢、技术进步水平的高低,则成为评价企业发展好坏的准绳.在治理整顿的环境下,如何利用这一时机,紧紧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已经成为我匀认真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提出一些基本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产权向来存在严重的主体模糊现象,这一方面降低了农地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给乡村治理带来了许多问题。随着农地规模流转进程的加快,涉农企业这一新的产权主体逐渐进入乡村社会,农地产权制度设计不断细化,乡村社会治理生态随之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然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尽管涉农企业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但在解放农村生产力和农业劳动力的同时,其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与政府、农户的目标也存在一些背离现象,容易引发乡村社会纠纷。当前纠纷解决方式仍然是以农地产权主体自身优势为主导取向,这不仅无益于各个主体目标之间的协调,而且使得乡村社会更加无序化,乡村治理从而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借助新近兴起的技术前沿距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存在着巨大差异,分别处在与技术前沿距离远近不同的位置上。虽然各地区企业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但是技术前沿企业并没有对其他地区落后企业的技术升级产生地区间技术溢出效应。引入企业自身技术努力和对外贸易因素的实证检验表明,自主研发和对外贸易有助于企业技术升级,而且自主研发与企业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要比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意味着自主研发与创新才是企业技术升级的最大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技术引进对落后企业技术升级的作用不显著,暗示着技术引进对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存在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制度安排、价值观念、市场规模以及经济主体行为是制约产业体系演进的关键因素。产业体系演进是在经济主体对自身行为结果进行认知与重复的过程中被型塑的,技术进步仅是产业体系演进的直接动因,经济主体的行为才是产业体系演进的"源"动力。在制度与价值观念的约束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现代产业体系演进也将呈现出渐进性的特征。在现代产业体系循序渐进、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创新阶层的培育、技术变迁"数据+融合"的引导、契约精神的重塑、产权制度的变革以及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是推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演进的五个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是促进技术溢出和知识扩散的主要途径。国际贸易影响一国或地区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拓宽国际信息交流和知识扩散的渠道,加速各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二是加剧各国企业的竞争,迫使企业不断追求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三是技术落后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中间产品,可以促进引进国的学习模仿和二次创新。  相似文献   

12.
周国琴  陈群 《江海学刊》2012,(2):230-233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深刻认识,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科学发展观蕴含着对人的价值关怀,所倡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等发展理念为当下中国教育实践"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如何教才好"提供了很好的原则;对教育的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动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规定,即"个性鲜明的个人"是教育的价值主体,"自我实现"是教育追求的价值动力,"创造"是教育追求的价值核心,"全面、和谐"是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源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关键在于解决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伍现实现形式。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搞市场经济,不仅一般地要求卢权关系明确,而且要求公有资产产权归属主体的分散和所有权主体的多元化,实行“多层次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是必然选择。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以全民所有制即国有制为主导的多层次、多形式公有制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公司制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并存,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特色和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钱津 《中州学刊》2002,1(3):4-8
经济全体化已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其核心是资本的全球化运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资本运动具有现代特征,有其自身自发的追求动力,资本的人格化在这其中起到现实的作用。但现代的资本运动是靠自身质量的提升才起到推动全球化作用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其决定的源泉是劳动主体的智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全球化与造就它的资本运动是不等同的,它具有自觉性和公益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根本意义上的中国模式的精神实质,是一种多维结构的经济模式,又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系统改造工程,但不能替代中国模式。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制度基础并承载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宗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道路与方式,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国际经济交换中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办事,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追求社会主义多重价值目标,既讲效率又讲平等,追求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将社会主义的短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是一种多维结构的经济模式,又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系统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所分析的市场主体,应当是自主经营,以追求市场利润为目标、自负盈亏、产权关系明晰的经济实体和独立的利益承担者.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其地位、决策机制、经营动力都行政化,因而,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建设势在必行,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目标,使自身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是基于利益追求的主体在适应性选择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产业政策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由于政策目标与主体目标之问以及区域间动力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弱化了政策效应,所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执行等要建立在主体适应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邓小平技术创新思想博大精深 ,学习领会邓小平的技术创新思想 ,主要要认清技术创新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 ,重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建设 ,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自主创新的引进和创新并举 ,等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相对过剩主要表现在结构性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下一轮健康快速成长的客观要求。当前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注意发挥我国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优势。结构调整的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产权结构、城乡结构等,通过这些领域的升级、整合、转化,实现整体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此外,还要注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企业财产(关系)的运动和操作,亦即企业经济运作或运行,乃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并以企业行为作为自己过程的集中表现。企业动力与目标、企业行为、评价企业行为的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几个基本问题。一、企业行为所谓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在有关人、财、物、产、销等各方面活动的经济决策中,所具有的、以统计上的大数定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带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