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喜剧审美客体的“丑”从来都是喜剧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西方美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将“丑”定位于“美”的反面的同时也将喜剧中的“丑角”定位于“否定性形象”。这一承袭了几千年的观念在中国当代喜剧美学界受到了质疑:“丑”不是“恶”,“丑角”也不只是“否定性形象”,还可以是“肯定性形象”。无疑这是对“审丑”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士兵突击》与《丑女无敌》的接连热映,宣告了继俊男靓女之后,一个傻男丑女时代的来临。这些作品将人物外表的丑升华为内在的美,将客观的丑升华为艺术的美,将生命的丑升华为人性的美,使审美与审丑这样一对看似悖反的文学宗旨,经过非同寻常的艺术耕耘,巧妙地统一在人物身上,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事实上,审丑化审美张扬的是一种被喧嚣的社会忽视了的人性内在美,一种未被现代文明异化的原始生命状态,一种超越了精英审美视野的草根化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苏轼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士大夫词人的疏隽之风,用"以诗为词"的方法对当时词坛香艳俚俗之风进行反拨.苏轼有意扩大词的题材,弱化词的音乐性,改变词的语言特色,并将诗中才有的小序引入词中.这些在客观上抬尊了词体,打开了宋词创作的新局面,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南宋与金元词人.  相似文献   

4.
《审丑》从主角赵无定的观察与叙述出发 ,带出一个以捡拾垃圾为生的老人的故事。赵无定从小便观察老人 ,当别人因老人的丑而轻蔑他的存在时 ,赵无定却长期深入老人的生活及情感世界 ,带领我们从另一角度体悟丑中之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轼绘画艺术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理论方面的建树相应,苏轼在文人绘画的实践方面同样具有突出的贡献。文 人画成熟阶段基本的美学追求以及一些代表性的特征,在苏轼的绘画作品中已经得到比较明 显的展示。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电视、电影和网络成了大众最直接、最普遍的娱乐方式。大众在娱乐时反叛传统的审美观,出现了强烈的审丑倾向。此文通过电影、电视、网络恶搞三个方面对大众娱乐审丑的表现进行分析,指出要对大众娱乐时走进嗜丑误区的现状进行必要的审美导向,最后提出正确的审丑观。  相似文献   

7.
当丑被引入美学领域时就成为美学上的丑,即审丑。贾平凹1990年代后的长篇小说创作都带有明显的"审丑"倾向,《高老庄》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子路是《高老庄》中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其本身凝聚了丑的多种意义,较为全面地体现了贾平凹的审美观照。贾平凹选择以审丑的艺术方式来观照终极关怀的失重,就是以一种"反美"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批判来实现文化人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辞达”是他对孔子“辞达”说的创新和发展,是他一生从事文艺创作的经验总结。他认为,只有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心体验和反复构思,才能写出辞达意畅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9.
文学自古以来就有审美与审丑的双重功能,怎样去表现丑,是将丑当作通向美的艺术手段和途径,还是终极目的;是为美而丑还是为丑而丑。在中国及外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许多以丑为审美关照对象的作家,有些作家在审丑时却也透出了一些弊端,如果过分张扬丑言、丑行、丑态,那么美感就会受到伤害。因此,究竟如何在创作中表现审丑意识是作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0.
苏轼别开生面,以戏为诗,探寻文学创作的新路径。俳优人格的浸染,苏轼张扬了清远旷达的胸襟和随缘自适的生存智慧。苏轼的以戏为诗观,不仅表现为文类技法上的融通化合,也是宋人诗学继承脉络中孜孜创新的一种突出表征,它体现了宋型文学自出机杼的开放特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苏轼不仅看出了王维诗中有画,而且他自己的诗也是这一诗歌理论的实践者,他的诗中画不是油画性质,而是文人山水写意画性质。本文从实地考察得知:他的诗中画既包括风景的,也包括风俗的,并且分别具“奇”和“淳”的特质。本文还对这两种画的两种特质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作了较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道家美学对苏轼文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中展现出的崇尚真朴,傲视荣贵的思想品格;提出了寓意于物,游于物外的审美态度;其被贬谪期间的作品展示了他看穿忧患,随缘自娱的超然的人生境界;在文艺创作上提出了随物赋形、成竹于胸、反对雕琢、因任自然等重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3.
苏轼饮食文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大家,而且是一位美食家、品酒师、酿酒师和园艺师.他的饮食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雅的意蕴,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上;作为学识渊博的文化人,开明士大夫中的一员,他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主张与人同乐;他喜欢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他还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等等.苏轼饮食文化的特色与他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相关,亦与他对儒、佛、道的信仰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一般所主张的物我合一、 物我交融,苏轼在老庄、 玄学、 佛学等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物我平等思想,认为世界是由万物的多样性组成的,人也是与他物平等的万物之一.物我都是无须任何外在根据的自身的存在,同时也通过彼此彰显自身的存在;物我之间"合"而"有间",任何一方都既不能全部倾其所有也不能不交出部分所有去与另一方建立联系.这意味着物我之间不能以一次性完全重合的形式达到直接的认识和交流,而只能是无限次的部分重叠,并且即便在物我平等的理念中,"我"也很难完全将物的一切都无误明晰地表达出来.正因为此,诗歌、绘画等美学活动凸显出以隐喻、象征、情境创造等手段迂回接近事物、打开物我之间无限空间及变化多样性的特点.也是在这种物我平等的思想作用下,苏轼还对人一直以来将自身置于他物之上、化约他物的行为展开反思和批判,认为艺术家形槁心灰的脆弱恰也就是其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5.
西方艺术丑的历史流变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艺术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古典时期,附属于艺术美;2.现代时期,开始与艺术美携手并进;3.后现代时期,挣脱艺术美的束缚,独立存在。在艺术丑的这一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五大特点:1.表现对象经历了由重外在到重内在的转变;2.创作手法经历了由再现到表现的转变;3.社会职能经历了由救赎功能到批判功能的转变;4.艺术特色经历了由尚共性到尚个性的转变;5.艺术风格经历了由“唯美”到“唯丑”的转变。当然,这些转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苏轼以《春秋》学为儒者本务,终身关心此学。他认为《春秋》一断以礼,当以观其意的办法探讨其旨;《左传》主以史实,不专为经,不专为例,最识《春秋》之用;而《公羊》、《毂梁》以义例解《春秋》有如法家,专求于绳约中,不可取。苏轼认为《春秋》立法虽严,而责人则宽。他还借《春秋》学反对王安石新法。在苏轼的影响下,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春秋》学学派。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不仅是一位才华卓著的文学家 ,而且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家。他的理论具有坚持以文为本、联系实际、经验性总结等特征 ,其理论构成方式主要体现为化崇道为重意、化求奇为尚易、化人言为己见、化偏激为中正、化力胜为情感等五种方式。苏轼文学理论的形成既符合文学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 ,更是苏轼本人个性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坎坷,仕途多艰。在其出任地方官吏期间,主持和参与了一系列救荒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救荒思想。他加强国家调控,以解决国家财政制度与地方救荒间存在的矛盾;明确责权,健全救荒的行政程序和监督机制。尤其是灾前管理和灾害预警思想最具前瞻性和科学价值,为后世的灾害管理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谪居黄州期间 ,苏轼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接受表现为道德自律 ,走向实践 ;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根据自己的需要 ,遵循实用的原则 ,把它应用于生存层面。宋代三教合一的文化背景和贬谪人生的结合是其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文学反映现实,提倡有为而作,这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苏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言必中当世之过”的口号,要求文学要能揭出社会之弊端,以引起疗救。苏轼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的创作理论,与宋代开明的政治有关;而作者要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则必须具有政治预见性和勇于坚持真理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