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变化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均期望寿命由于其概念明确、不受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影响、宜于对比,常被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疾病死亡模式和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但是,平均期望寿命的变化不仅受到人口总死亡率以及各年龄别死亡率的影响,而且还受死亡原因及其构成变化的影响。自5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区由于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迅速下降和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死亡率的增加,人口死亡年龄和主要死亡原因模式已经  相似文献   

2.
决定人口增减的第二个因素是死亡人数。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时,除预测每年出生人数外,还要预测每年死亡人数。推算时要根据:(1)未来某年的人口数;(2)一定的死亡率。 按照工作的需要,预测死亡人数时,可以根据全体人口的总死亡率,也可以根据各性别年龄组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分民族死亡率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云南省23个民族(除水、满、蒙三个民族外)的死亡率状况及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死亡水平和预期寿命的差异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各民族死亡水平的差异及预期寿命的长短除遗传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地域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02~2007年上海市人群死亡资料,计算不同节气的每天死亡数,采用圆形统计分布和超额死亡比,分析不同人群和死因的节气分布。得出:人群死亡的节气超额死亡比从立冬以后增长明显,至小寒、大寒节气达到一年的最高峰。男性和女性死亡节气的分布特点相似,而不同年龄组死亡节气分布不同。研究显示,节气能较准确地综合反映一年中不同时间气象的变化,对在时间上预警某些疾病的死亡危险,保护和干预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模型生命表为基础,对最近3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各省份人口死亡数据进行修正,并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修正后的人口死亡水平(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的时空变异进行研究,以辨明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1~2000年中国各省份的死亡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现象,但自相关程度随时间变动有所降低;死亡水平较高或较低省份与其周围同样较高或较低省份,在空间上更多地趋于集聚而非随机分布.研究结果为引导有限的社会卫生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人群和地区可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相比新冠感染疫情所引发的直接死亡人口,包含新冠感染疫情引发的间接死亡人口的超额死亡人口更能反映新冠感染疫情对人口死亡的影响,因而研究新冠感染疫情下各国超额死亡人口的差异及其原因,更有利于弄清新冠感染疫情大流行对人口死亡产生的影响。使用99个国家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的死亡人口及其他社会经济数据,借鉴机会平等理论,从“努力”和“环境”两个维度建立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选择相关指标,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新冠感染疫情下各国人口超额死亡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如下。第一,各国人口超额死亡规模和人口超额死亡率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还存在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这意味着引起各国人口超额死亡的原因并不相同。第二,引起各国人口超额死亡的主要因素不同,这些因素不仅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环境因素有关,还与疫苗接种等应对疫情的努力程度有关。一些欠发达国家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等原因面临较高的人口超额死亡;而一些经济发展较好,医疗卫生资源较丰富的国家,由于其防疫措施不力,也面临较高的人口超额死亡。第三...  相似文献   

7.
女性育龄期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时期不但是生育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正值工作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期的女性健康受到格外的关注。死亡水平和原因是直接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虽然我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人口婚姻状况及其死亡水平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不同婚姻状况的人口有着不同的死亡水平,有配偶人口的死亡水平低于无配偶人口(包括未婚、丧偶和离婚);而且在不同的年龄段上,未婚、丧偶、离婚的死亡率与有配偶的相比也有程度不同的差异。本文还对不同婚姻状况的死亡水平差异的原因做了探讨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第三、第四两次人口普查以及自1955年甘肃省开始死亡统计工作至今的死亡统计资料对甘肃省人口的死亡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社会经济因素指标与死亡率进行相关分析,为未来甘肃省降低死亡率寻找重点,提供依据。一、甘肃省人口死亡水平概况  相似文献   

10.
运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提出的“暴露水平—敏感性—适应能力”脆弱性分析框架,综合已有研究中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识别出高、中、低三种社会参与脆弱性特征的农村老年人,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出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类别的相关因素,并结合雷达图展现不同类型风险人群的脆弱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脆弱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仅有少部分老年人群的脆弱程度高且内部差异大;高龄、文化水平低、健康状况差、无配偶、所在村居没有老年活动场所或设施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在社会参与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脆弱性。不同特征的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差异是由暴露水平、敏感性及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高暴露性是识别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弱势人群的重要依据,而低适应能力则是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呈现出较高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未来应根据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的脆弱性类型及表现,从个体、家庭及社会不同层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以降低高风险人群的脆弱性,防范中...  相似文献   

11.
从“五普”数据看吉林省人口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 2 0 0 0年人口普查有关吉林省人口死亡状况的数据计算得到的用于衡量人口死亡水平的几个指标显示 ,吉林省总人口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自建国以来持续降低 ,预期寿命不断增长 ,居民健康水平呈良性发展。但是 ,总人口死亡水平持续降低的同时 ,死亡模式还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吉林省农村地区的妇幼保健水平以及养老保障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最终死于某死因的概率等生命表指标描述和分析了1993年中国五类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死因结构,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揭示了中国老年入群死因结构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老年人群的死因结构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国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社会经济水平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死于与贫穷和感染性因素有关的疾病的比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刘晖 《西北人口》2009,30(3):57-61,70
本文根据《新疆辉煌50年》及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年来死亡率、死亡人数、死亡率模式、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的演变过程及分布特征,试图揭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死亡水平的内在变动规律,为计划生育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死亡水平的综合指标,其特点是不受实际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便于比较分析。解放前,我国无完整的死亡统计资料,无法得到确切的平均预期寿命。解放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较完善的死亡登记制度,先后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的调查,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死亡资料。但这些资料中有一些质量不够理想,且由于各次调查的规模和复盖区域不同,使这些资料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些限制。因此有必要通过其它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预期寿命,挑战了广为流行的观点.本文首先解释"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与"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的概念和差异;然后使用2004年在中科院18个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20个单位调查的死亡人口资料,检验"知识分子死亡平均年龄下降趋势"的可信性;并利用全国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计算受过本科以上教育人群的生命表和"平均预期寿命",得出中国知识分子预期寿命大大高于普通人群的结论,推翻了"中国知识分子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这个流传广泛且被反复引用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6.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健康行为,从而有助于提升一国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为测算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结合国内外健康素养的测评方法,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医疗保健三个维度出发,创新性地设计了“北京大学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网络调查问卷”,并面向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的受访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随机抽样与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和人群差异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考察不同维度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国居民具备一定的健康素养(71.41%),但具备较高健康素养水平的人群不足三成(25.07%)。分维度看,疾病预防(25%)与医疗保健(21%)维度中具备较高健康素养的人群比例较低。分人群看,健康素养得分较低的人群主要包括男性人群、6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自家农业生产经营人群与非农自雇雇主、农村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群。研究结论表明,重视预防保健、关注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关注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8.
人口死亡水平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各国的人口资料,使用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这两个关于人口死亡的重要指标,比较中国和世界 人口的死亡水平和变动趋势。根据各国的人均收入,揭示人均收入和平均寿命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进行了分析。绝大多数年龄组均显示,文化程度越高死亡水平越低。表明普及教育以及提高教育水平对降低死亡率、廷长平均寿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还对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死亡水平差异的原因做了探讨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疾病死亡模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个国家或地区人群死亡原因中各类疾病死亡率水平、相对死亡比及其年龄别、性别、职业别和地区别等的差异特性。它反映了各类疾病在一定时期对居民生命的威胁程度和人群健康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变量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当今世界中,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