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哲学中的理性主义被认为是造成现代极权主义政治的主要因素之一,哲学中的怀疑主义则自始就构成对理性主义的质疑和解构。与理性主义哲学的政治构想所呈现出的过于乐观、自信的情绪和志向不同,怀疑主义哲学则用一种相对悲观、谨慎的眼光打量人及其生活世界,洞察到人自身的幽暗本性、理性有限的缺陷以及生存多元的事实等,促使人类对自身及其生活的可能和局限具有更加清醒、真确的认识和理解。怀疑主义哲学因而包含了深刻的政治意蕴:对于任何试图依凭政治的方式创设所谓“完美至善”的人类生活世界的志向应抱有足够的警惕和审慎|在政治领域,人类适度而节制地表现自己作为人的能力实为一种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
罗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5)
《庄子通》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的一本重要哲学论著。它以画龙点(目青)的笔触,通过对庄子哲学体系和范畴的解剖、批判和改造,展示了作者面向现实、别开生面的战斗锋芒,在哲学遗产的批判和继承方面,作出了历史的榜样。《庄子通》言简意赅,且从《庄子》生发,较为难读。为方便研究起见,不揣疏陋,试作注评。现将该书第一和第二篇的注评恭呈读者,一则作为对这位古代哲人逝世二百九十周年的纪念,同时冀望能得到有识者的批评和指教。 相似文献
3.
区云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3)
《毛主席诗词》(下简称《诗词》)是一颗灿烂的艺术明珠,是中国半个世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一面镜子。它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瑰丽多姿的艺术形式、雄浑奔放的英雄气概,为我们描绘出一轴轴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画卷,给人们以巨大的艺术享受和无穷的教益。 《诗词》问世以后,国内外许多诗人、作家、学者做了大量的注释、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自六十年代以来,这种研究工作一年比一年“左”,“四人帮”则更 相似文献
4.
张超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51-54
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其怀疑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首先,他用怀疑主义的方法指出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缺陷,驱逐了"虚假的形而上学",为康德批判哲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进而尝试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建构人性科学的框架,试图建立"真正的形而上学",为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全面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与正统经学家对《四书》的注疏不同,李贽的《四书评》整体上呈现文学化批评的倾向。“去经典”的经典态度意味着李贽从新的角度对儒学经典作出自己的解释。托经抒意的批评旨趣激活了文学批评主体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其突出表现为批评者对原创文本的改订。文学化批评的倾向主要体现为:突出批评主体的精神体验;关注行文(叙事)技巧和人物;注重文学的审美鉴赏性质。 相似文献
6.
斯坦贝克的著名中篇小说<罐头厂街>隐含着复杂的东方主义哲学思想.在这种东方主义思想的作用下,斯坦贝克在表现中国或中国人形象时非常矛盾,一方面,在建构新的道德体系时他借鉴吸收了中国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另一方面,斯坦贝克在作品中仍然采用东方在西方经验中的固定刻板模式来处理中国和中国人,这就使他笔下的中国既具有道家的飘逸又具有西方人眼中模式化的邪恶. 相似文献
7.
在对《形而上学导论》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德格尔具有独特视角的精英主义哲学立场,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哲学转向以及悖论,得出了如下思考:应当超越精英哲学和大众哲学的对立,哲学离不开精英,也离不开日常生活和大众,从而哲学也无法超脱于政治,哲学与政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间距,并寻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正>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是《庄子·天下篇》对庄子学说的基本估价,也可以看作《庄子》其书风格和庄子其人性格的简要概括。《庄子》书中,庄子本人形象出现在一定情节或故事中凡25次,大多见于外杂篇。所记庄子言行,有的也许是真实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所编造。其目的在假借庄子之口以表达某种思想观点。因此,庄子的形象,大多带有寓言性质。和《庄子》中的老子、孔子形象一样,都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产物。其中所反映的思想皆属庄周学派,然而形象的客观意义却往超出作者的主观意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2):174-175
时晓丽博士《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200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物质主义盛行,理想主义淡漠的时期,读到该书,令人感慨颇多.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和冲突,导致人们对于所谓社会进步中有形、有用因素的片面强调,对人文精神的普遍忽视,尤其是对具有永久魅力的中华文化精神的漠视.该书对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的高度肯定,开拓了庄子生存思想研究的新境界,对于庄学史、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人现实生存的研究均有新贡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一部富有创意、多有新解、勇于开拓、善于探索的新著.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游) 这句话有好几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译为:大鹏是乘着六月风而飞到南海去的;有人解为:鹏飞半年至南溟才歇息下来;一说:鹏鸟一飞,半年才呼吸。均与原意相距甚远。这句话的主语“鹏”承上省略,“去以六月者也”是谓语部分,其中的“去”是谓语动词,意思是“离开”。注家释为“飞去南海”,“至南溟”,均与“去”的原义不符。先秦时代的“去”还没有产生到什么地方去的意思。“以六月息”是介词结构作补语,“息”是名词,指大风,“六月”作“息”的定语。译为现代汉语,句中的补语成分照例可译为状语。全句意思是:[大鹏]凭着六月的大风飞离了北冥。 相似文献
11.
12.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1):97-104
从《庄子·齐物论》中的三问三不知到《庄子·应帝王》中的四问四不知,无疑都体现了庄子思想中的怀疑主义倾向。考察庄子思想的理论来源,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怀疑主义认识论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事实上应该有一个思想上的酝酿过程,主要由老子的"不知"思想发展而来。老子的"不知"思想为其提供了基本的语词、内容、范式,本身已经具有了一种怀疑倾向。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于诸多方面将这种怀疑意识推向极端,使之正式"升格"为怀疑主义,并为怀疑主义提供了一个由"不知"到"真知"的归宿。但是,庄子怀疑主义在此后的发展可谓后继乏人,这主要是由其学说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陆建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庄子》外杂篇不乏庄子言论和经历的记载,本文拟据此勾勒庄子的形象.一、生活中的庄子庄子靠编织草鞋等维持生计,曾“往贷粟于监河俱”(《庄子·外物》,以下凡引,只注篇名),营商因之讥讽庄子“处穷阎厄巷,困窘织展,搞项黄城”(《列御寇》.闲暇时,庄子或“钓于消水”(《秋水》),由鱼之游沉思人生的逍遥游;或游于雕陵之樊、游于山中.作为哲人.庄子常从具体事例的解释,上升至抽象理论层次.例如,见无用之树因“木材得终其天年”(《山木》),遂倡“无用”、“不算.当弟子问难:为何“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同上),庄子… 相似文献
14.
谢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2):85-93
《庄子阙误》载录唐至北宋中期《庄子》八种版本的异文,对探讨监本《庄子》的形成和影响、唐宋《庄子》的流传与演变及《庄子注疏》的形成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蒋门马认为诸本异文皆是据郭注成疏、句法文意“篡改”或“增补”而造成的讹误,不足为据;将其与敦煌写本和高山寺钞本对比,发现异文中有一部分是有来源的,不是抄校者的篡改。梳理诸本之间的关系,发现天台本与监本属于同一系统,张潜夫本是以监本系统的本子为底本而成,文如海本与众本都有共同异文,可能曾参校众本,张君房所校三本则互有参考。《庄子阙误》在记录诸本异文时有不少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包括《庄子校诠》在内的各点校本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遗漏的异文见于《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研究和点校时需要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我通过对《庄子》不同注本的解读,对其中《庚桑楚》一章中"甲氏也"的不同解释进行了对比,并从语义、历史和语法的角度上分别进行了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王守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逍遥游》是先秦散文中的一篇奇文,它是谈哲理的,却十分富于想象和趣味,最能代表庄子文章汪洋恣肆、瑰玮宏丽的风格。但是,对于这样一篇说理深微、妙趣横生的文章,应该怎样认识它的主题和篇章结构,自魏晋玄学勃兴以来,还是一个有待澄清的问题。究其原因,大约一是庄子的哲学思想本来 相似文献
17.
《庄子》文本虽经历代整理,但令本《庄子》的部分内容仍有倒脱衍讹等错误现象,参考和吸收前儒时贤于《庄子》之研究成果,井充分关注《庄子》文本自身的内在结构而进一步予以校理,将有益于《庄子》文本的进一步阅读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朱思信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历来谈起先秦哲学,就以老、庄并论,谈起先秦文学,则以《庄》、《骚》并称。自魏晋以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一直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其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在文学上,其影响则基本上是积极的。《庄子》一书包含着大量的寓言,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寓言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庄子》之精华所在。本文即试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中的寓言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
孔子创儒学,因七十子之徒而流布,有孟轲述其意而昭彰,得荀况致其用而光大.盖至战国,在其崇奉者看来,孔子至高至大,为天地间之伟人,“天不能死,地不能埋”。而集道学于其成的庄周及其后继者,则诋儒学,诎仁义,宣扬虚静无为,顺应自然,是有《庄子》。该书著拟孔子师徒行事之寓言,所在多有,毁誉掺杂,褒贬互见。笔者读《庄子》,有议论如下:“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故“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乃《庄子》的作者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说理形式.迨至庄周,孔子在思想界已卓犖特立,著拟其师徒 相似文献
20.
姚光义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5,(3)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庄》、《列》最近诗.”其实,不仅可以把《庄子》看作具有丰富的意象的散文诗或哲理诗,我们还发现《庄子》中有意象小说的肇始之作.宏观地观照《庄子》中的意象,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发现其中凝聚着文学艺术、哲学、思维科学等方面发展创造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