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子人物     
福斯特把小说塑造的人物用“圆整”和“扁平”加以概括。所谓“圆整人物”是作家着意刻画有丰富色彩和很大活动空间的人物,“扁平人物”是“背景式”的、“合唱队式”的、活动空间很小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其所著《史记》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不仅写得栩栩如生,而且评得实事求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拙文就司马迁评历史人物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司马迁评历史人物,主要是在写生的前提下,以“太史公曰”或“寓论断于序事”的形式,着力于“亮相”,把历史人物的面目凸现出来,使人们知道这个历史人物在历史舞  相似文献   

3.
纪实习作分为写人、记事两种,写人是小学习作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的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习作,要引导学生写出特点,避免千篇一律,还要对人物进行多方位的描写,从而塑造出“立体”的人物来。  相似文献   

4.
小说主人公海丝特抛弃了清教价值观, 决心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但始终未能博得社会的理解,最后含恨长眠于“墨黑”的北美大地之下。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她的思想太超前于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但海丝特的抗争无疑代表了人类自古以来的“基本奋斗”,因而作为一个文学人物,她也就赢得了悲剧英雄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果戈理夸俄国人之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却更知道这是谁。可惜我们中国人并不怎么擅长这本领。”事实上,鲁迅本人是“很擅长这本领”的。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人物诨名,早为人们所熟知。除了小说之外,鲁迅在杂文中论及某种类型的人物时,也常常抓住这种人  相似文献   

6.
“预表解经”或“类型解经”源于早期基督徒对耶稣基督的虔诚信仰:耶稣基督即为《圣经·旧约》中犹太教先知们预言过的救世主“弥赛亚”。这一方法力图在《旧约》和《新约》之间建立明确的类比关系,同时也可加以扩大,用来解读圣经人物或事件与当代世俗生活的关系,把前者视作后者的“预表”,使日常生活带有神学意味。《鲁滨孙飘流记》的主人公历经犯下原罪、彻底堕落、真诚悔悟和最后拯救等四个生活阶段。他开始抛弃中等阶层优裕生活的“伊甸园”,悔悟后把小岛建成新的生活乐园。与这一“抛弃-重返”伊甸园的过程相对应,人物形象从犯下原罪的亚当逐步转变成荒岛上获得重生的新亚当。小说把处于不同阶段的主人公分别比喻成耶稣基督布道寓言中的“浪子”、《圣经·旧约》中“他施船上的约拿”和“何烈山上的以利亚”等圣经人物,把主人公在世俗世界的冒险故事改造成信仰确立和成长的精神传记。  相似文献   

7.
合作化小说作为一种高度政治化的小说,存在着多种话语形态。为了突出和强调政治话语的权威地位,遮蔽、压抑和扭曲历史话语与人性话语,采用的话语策略之一就是对人物话语的去势与整容。所谓“去势”是指有目的地压抑、删改那些符合人物性格却不符合政治话语或叙述需要的话语,主要方法有通过外力使人物适当沉默和让人物自我去势、自我否定。“整容”也可叫做“包装”,具体又可以分为大手术与小手术、浓妆与淡妆两类。小手术或淡妆是指离人物的思想性格不算太远的包装,大致合乎情理;而大手术或浓妆则完全不顾人物思想性格的逻辑而让人物说一些他不会说或不愿说的话,结果使人物面目全非。常见的办法包括阐释型整容,即人物说出一段话之后,叙述者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作出一种歪曲性的阐释;以及在直接引语中偷梁换柱,对所谓正面人物进行拔高、对所谓反面人物则极力丑化。  相似文献   

8.
戏剧语言主要是人物对话。精彩的人物语言必须确切地传达人物的心灵。可是,灵魂深处的心理活动却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家》的第二幕,瑞珏眼见觉新和梅芬离别时十分痛苦,诚挚地对梅芬说:“我恨不得把什么都给了你,只要你能快活一点,他……(恧然)他也能快活一点。”梅芬误解了她的话,说自己马上要走,以后不会再来。瑞珏焦灼万分,苦于找不到恰当语言表白自己,绝望地说:“人的话真是不中用呀!”瑞珏说对了.要如实地表现戏剧人物的心灵,语言确是显得“不中用”。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1943年岁末发表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使张爱玲“一夕成名”。此后她不仅将此小说亲自译为英文版,而且还用英文创作了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与《金锁记》甚为相似的长篇小说《怨女》,之后又将其译为中文版,于60年代中期在台港连载风行一时。一个40年代就已经耳熟能详的人格变态、人性扭曲的“衣锦妖怪”故事,作者为何“四度易稿”,一再“翻版”?这在作者的创作生涯中也实属罕见。本文从叙事层面及人物形象出发,对于《金锁记》用双语不断重写的创作奥秘作了探究;针对其女主人公曹七巧的人物原型作了辨析;以及对作者隐匿于《金锁记》中或隐或显的“复仇”心理动机作了解剖与还原。  相似文献   

10.
语言描写的基本原则□付道白令“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因此,写好人物的语言,对刻画好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描写人物的语言,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因时代不同而不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潮等,因此,人物的语言自然也有所不同。“贵姓?”“敝姓钱。”“哦,久仰久仰!还没有请教台甫……”“草字阔亭。”(《论讽刺》)这段人物对话,生动地表现出了旧社会里应酬场合中掉文的“朽翁”形象。如果将这些对话用于当代人身上,就不伦不类了。二、因场合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受到不同…  相似文献   

11.
历史知识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价值,尤其是历史人物教学在历史课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因此,强化历史人物在历史课中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就如何利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喜剧表现人物自身的矛盾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起着支配和制约作用的乃是喜剧人物形象自身“真”与“假”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不同喜剧人物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因而便产生了不同的喜剧性效果;同时,人物与观众之间的不协调或不一致同样也表现为一种“真”与“假”的冲突,这对矛盾关系又构成了喜剧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人物通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新闻体裁。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能撼人心魄、催人泪下,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几年来的新闻写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人物通讯写作有“三忌”,“三忌”不忌,就写不出上乘的作品。 一.忌拔苗助长。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是在人物先进事迹的基础上立起来的。如果采访的人物思想境界不高,也没有多少感人的事迹,或者作者未作深入采访,没有获得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与周围人物的密切联系中存在的,由于生活内容错综复杂,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相应地表现得多种多样、各各有别。就以表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而言,出于刻划人物的需要,也就不可能不去表现这种人物间的关系,并借此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恩格斯在1888年致《城市姑娘》的作者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指出了现实主义在刻划人物时,必须创造一个“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典型环境”的美学要求.笔者认为,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典型环境”,其主要的方面就是指环绕着典型人物所展开的那一组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他周围的那些人。从这一意义上说,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  相似文献   

15.
纪实习作分为写人、记事两种,写人是小学习作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的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习作,要引导学生写出特点,避免千篇一律,还要对人物进行多方位的描  相似文献   

16.
病文展示我班的“万人迷”我班的这位“万人迷”真是一位爱美之人。一日晚餐后,她突然问我:“‘小萍’,你说实话,我漂亮吗?”“漂亮,当然漂亮,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当然漂亮啦!”我将她大大地夸耀了一番。可“万人迷”竟不像往日听后那般得意。一日午餐后,“男人婆”一边擦碗一边抱怨:“‘万人迷’,你下次能不能自个儿带点纸巾来,你每次都用我的……”“我又没用你多少!”“万人迷”说道。“没用多少?反正没用你的,你当然不心疼了,用别人的,你不知不觉吧!”“男人婆”有些急了。“多乎哉不多也,就一米来长吧!”“一米来长?上次你擦桌子就…  相似文献   

17.
一、“画他的眼睛”“画眼睛”的手法是鲁迅先生在总结刻划人物经验时说的。原文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赵树里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向来惜墨如金,可以说非点睛之笔而不运腕挥毫,“画眼睛”是赵树理刻划人物的第一个特色。例如在《表明态度》里对永富老婆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战后有名的哲理小说家,她把严肃的道德思考与故事性极强的情节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和图解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在她的小说中,许多重要的角色如“善”,“恶”,“宗教”等类型的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频繁出现,因此对她小说中的类型化人物作一分析,对于全面把握她的创作意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妙玉“云空未必空”──《红楼梦》人物研究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妙玉“云空未必空”──《红楼梦》人物研究之二李令媛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的身分是特殊的。她既不是贾府千金,也不是贾门儿媳或亲戚,而是和贾家毫无瓜葛的“带发修行”的出家人。妙玉为什么要出家?从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通盘考察,可以认为,说她“自幼多病”买了多少...  相似文献   

20.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值得商榷的句子王新春,李玉成我在讲授茅盾先生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这篇课文时,发现了几个值得商榷的句子。在此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1.“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