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日渐消失,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和文化传承迫在眉睫。基于对月山村文化传承载体——月山春晚的历史演变梳理,从文化自觉视域深入分析不同时期多元主体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影响,探索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路径。研究发现,只有国家、社会和村民等多元主体有共同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传承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村落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立足传统村落文化的“母体”特质,把其作为“文化母本”的概念。分析传统村落“文化母本”所具的母体意蕴与文化系统特性,探讨其文化生成的特质及现代转化的方法。从生成论与系统论角度,将传统村落文化视为文化生发的起点和“冶炼场”,为人类的繁衍与文化的生发提供孕育场和滋养力,是民族文化的孕育之源。传承和发展村落文化,是实现乡土文化资源的共生与转化利用的新路径,是促进和培育现代乡村家园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根性”载体之一,其价值和意义不仅关乎人民生产生活与各类文化遗产,更关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关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身份与认同.传统村落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的“非正常”消亡与瓦解不利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文章通过中国传统村落普查与审定的背景综述,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解读传统村落普查与审定这一当前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4.
贵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方面进行了许多本土化的探索,“村寨/露天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以村落为单位的文化保护实践,与后来从国外引进的“生态博物馆”以及目前国家所倡导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基本把握住了文化保护的主体性。对这一已有20多年时间的文化保护实践项目的样本考察表明,村寨博物馆其实也是一种新农村建设运动。当一个传统的村落空间被置于博物馆话语之下时,村民便开始了一种“破冰式”的文化传承与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建构之旅。因此,哪怕是一个目标旨在文化保护的项目。也是一种不同于当地文化的异质文化传通,是一种文化资本与社会力量的介入,它终究成为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甚至成为颠覆村落社会秩序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发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现代文化建设,需要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区别“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对于把握文化传统的精髓,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对待和处理文化传统的“传”与“变”是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前提。使传统服从现实、更新传统是解决现实与文化传统的矛盾,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本途径。现代文化建设的实质是文化的再创造,既不是抛弃传统,也不是照搬传统,而是融汇古今,再塑现代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体验,通俗易懂,它使“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草根文化”,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8.
留住乡愁,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是乡村文化振兴应有之义。现代化浪潮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出现碎片化与同质化、“量”与“质”失衡等矛盾,作为文化空间中的真正使用者,村民的互动实践赋予村落文化差异性、乡土性“质”的内涵,对村落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意义重大。通过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理论及其三元辩证关系分析,结果发现:当地村民在文化空间的感知层面中将文化符号整理成地方性知识体系;在行为层面中通过对文化再生产的自主转场,跨时空对文化进行了重构;在表征层面中借助核心文化特质的知识权力对文化空间中的再生产实践进行规训。由此形成稳定的乡村文化再生产过程,重新赋予凋敝的乡村文化社会性意义,回应了乡村文化何以复振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属干“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构成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留存的最大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与“母体文化”。我国自2012年起正式启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评选工作,历经十载至2022年已有6批8 171个传统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然而,入选各级名录体系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也不尽相同,部分村落正陷入“空心化”“空巢化”窘境。为了更好地记录村落遗产,弥补“志不下县”的缺憾,传统村落档案的完善与整合工作势在必行。文章依据历史文化、选址格局、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生活5项指标制定传统村落存续分类的标准与依据,并划定不同等级村落类型,根据其特征对村落档案的建设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涵盖了省域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以及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是“乡愁”记忆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国学的思想宝库,及时保护利用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树立正确的观念、科学规划和严格执行最重要,持续而有保障的土地、资金和传统技艺投入是关键,正确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作为物质“形象”的第一层面被人们所感知的“物象”是不依赖于人之意识的客观存在。基于对传统村落人文物象的实证研究,认为其能够体现系统的传统造物文化思想,将其概括为“规则、参照、功能与技术、核心”四个层面,并从中揭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了造物文化思想对传统村落人文物象具有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隐山哲学社读书会的“读经”实践告诉我们,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以明辨说理的方式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对于“读经”的大学生来说,则应该有长期坚持的毅力,这样才能取得对于传统精神的正确认识。而对传统的深入理解,恰恰能够促进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创造,从而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实现主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知识,重点对作为上海历史标志的石库门民居建筑所物化的文化观念进行阐释,指出了作为上海近代民居的主体,石库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体现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体现了务实致用的市民文化.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模式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体框架 ,它以积极入世的态度 ,通过融会吸收各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意识 ,规范着社会政治生活 ,也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心理 ,成为从社会政治生活到人们行为心理普遍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在儒家“八条目”中 ,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古代 ,“家”与“国”是密切相联的 ,早有“国家”之称 ,经过时代的筛选、历史的传承 ,其中修身、治国、平天下三条作为核心条目 ,形成封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体现在文化价值观的升华 ,就是和谐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的内核对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中国传统译论的“模糊性”、“艺术性”及“人文关照”等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价值探究,彰显了中国传统译论的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何在这一热门话题 ,在总结前人对此论题的见解上 ,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提出了文化传统并非皆是活文化 ,活文化亦非全都是文化传统的论断 ,并指出文化传统并非皆是精华 ,传统文化非死文化 ,应该是在一种动静态相互交替变化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并对二者概念认识的范畴重新作了界定 ,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认识文化传统 ,在文化事象范畴界定传统文化 ,在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其属于精华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重新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契机已经成熟。无论从现代文化主体的深层心理结构、“五四”以来“盲目西化”的不尽人意还是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重审传统文化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而,回溯传统并不意味抱守残缺,而是在现代视野中重新理解“传统”的内涵,使优化和升华后的“现代民族传统文化”能为现代民族文学建设和文化复兴提供保障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既是一种文化传播,又是一种传播文化。在传统文化的负载和承传方面,它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使命,在新的文化形态建构中,它又是传统文化的折射和延伸。中国新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严重影响,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二律背反”现象。从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新闻传播,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不仅具有自己的文化生态,同时具有自己的文化记忆——传说与习俗.在传说和习俗中充满着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动内容,潜移默化地教导民众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倡导人类和环境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上果村就是一个风光优美、物产丰富、人情和谐的传统村落,村里一年一度的“女子太阳节”依托民间传说传承至今,仪式完整,可以作为传统村落文化记忆与文化生态保护和传承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