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会感恩     
肖春辉 《老年人》2006,(12):18-18
比尔·盖茨虽是当今全球首屈一指的富豪。但他对自己对家人却十分吝啬:他从没穿过一件名牌衣服。有次他参加世界顶级企业家聚会,穿的服装还没有影星、歌星们洗一次衣服的钱多。他的午餐,常常不会超过2美元。父亲80岁生日时,他没有送贵重物品给老人,而是以父亲之名设立奖学金,授予那些致力于公共服务事业而学法律的学生。为造福弱者,他还捐款279.76亿美元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并立下遗嘱,把自己全部财产的98%留给慈善基金会。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的上海APEC会议中,比尔·盖茨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神采奕奕地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并宣布捐资3000万美元协助我国培养电脑人才。这次盖茨是以胜利者姿态出现的。首先,他打赢了官司。其次,他又恢复了世界首富的地位。比尔·盖茨所创建的微软公司的凝聚力之强是举世公认的。在美国西雅图的微软公司总部,盖茨及其公司员工加上公司所  相似文献   

3.
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到底有多富1.盖茨每秒赚250美元,即每天赚2000万美元,一年赚78亿美元。2.假如盖茨掉了1000美元,他才懒得去捡,因为他去捡要花掉4秒钟,这一弯腰他已赚回1000美元。3.美国的国家债务约56200亿美元,如果由盖茨来还,他能在少于10年内偿还美国的债务。4.如果盖茨将钱捐给地球上每个人15美元,到头来,他还剩下500万美元的零用钱。5.迈克尔·乔丹是美国收入最高的运动员,如果他不吃不喝,将3000万美元的年收入存起来,他必须存上277年,才能像盖茨现在这样有钱。6.假如盖茨是一个国家,他将是地球上第37个最富有的国家,或是美国第13家…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一个叛逆男孩培养成微软公司创始人、全球首富以及美国最大慈善机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父亲老比尔·盖茨的答案是:“逼”他成熟,然后给他充分自由和支持,但适时加以引导和敦促。  相似文献   

5.
李方 《现代交际》2003,(7):14-15
“狐假虎威”,先把牌子打出去的比尔·盖茨 二十多年前,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注册的微软公司还几乎无人知晓。他意识到,公司要有大发展,必须先把牌子打出去。盖茨感到与知名企业的合作是提高公司声誉、扩大业务的最佳方案。于是,他立即组织人员日夜奋战,开发出新型系统软件MS-DOS。然后他带着这种新型系统软件去见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总裁。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世界富豪排行榜新鲜出炉,股圣沃伦·巴菲特的资产猛增100亿美元,达到了620亿美元,从而取代了曾连续13年稳坐全球财富头把交椅的微软之王比尔·盖茨,位居次席的则是财产达600亿美元的墨西哥电信业巨头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财产58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则屈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俗话“虎毒不食子”,何况人类自身呢?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吃掉幼崽”却是比尔·盖茨为微软制定的策略。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里,比尔·盖茨突然发现微软已经开始恶化,windows系统已经不再是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唯一选择。在市场剧烈震荡,技术更迭频繁的硅谷,24岁的微软就像是一只肥大味美的幼崽,稍有不慎,随时有被吞噬的危险。与其别人把自己的幼崽吃掉,倒不如自己抢先一口吃掉自己,去寻找更好的创意和更新的技术。于是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连续13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正式退休,他宣布一个子也不会留给子女,所有财产(约580亿美元)全部捐给比尔-美琳达慈善基金会,用于改善全球的健康及教育问题。从世界首富到世界首善,盖茨夫妇对孩子的期望始终都是那么简单:不让孩子享受任何其他同龄孩子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9.
《现代交际》2005,(5):30-31
微软的成就多归功于比尔·盖茨的管理风格,他坚持雇用顶尖的人员做事,以全公司的前途做赌注,鼓励员工正视失败并不断向成功挑战。  相似文献   

10.
陈滨 《职业时空》2004,(5):42-43
管理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死”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更影响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据报载,美国某大公司A想以丰厚的条件聘用荷兰公司的技术骨干C,但C觉得B公司对自己一直不错而舍不得离开,最后A公司为了得到C,而将B公司整个买下。无独有偶,目前互联网上流行着这样一个现代寓言:上帝对比尔·盖茨说,因为你是世界首富,所以我允许你离开地球,到另一个星球去生活,但你只能带走一样东西,你想带走你的财富还是亲人呢?比尔·盖茨回答道:不!我将带走我公司里最优秀…  相似文献   

11.
刘洋 《炎黄世界》2009,(2):35-35
骆家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也是继赵小燕、朱棣文之后第三位内阁部长——他已被奥巴马总统提名美国商务部长。同时,很少有人像他一样与美国最重要的两位“比尔”及他们的家庭保持着亲密而良好的关系。其中一位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另一位是美国最富裕的人、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这两个“比尔”正好和他卸任后从事的事业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员工,他辞职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亲自致电挽留,给他一个微软史无前例的终身荣誉总裁称号;为了他。网游大鳄陈天桥不惜动用两大武器:“金手铐”和“金降落伞”;不用他开口.便有人主动以10亿天价盛情邀请他“转会”。他就是“中国第一打工皇帝”唐骏。  相似文献   

13.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一位刚移民美国的大陆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14.
在比尔·盖茨成功的背后有着一位伟大人物——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今年83岁的老盖茨是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他一直默默地呆在幕后。外界所知甚少,仅仅知道,老盖茨曾是西雅图的律师、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退伍老兵、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还有就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约3000万,城镇失业下岗者中的贫困人口约3000万,加上残疾人,受灾人口等其他生活困难者,需要社会救助的人口超过13亿总人口的10%以上.但是,中国先富起来的富人对社会的回报却不那么尽如人意。2004年,中国国内入榜的135位慈善家共计捐款9.85亿元,约合1亿多美元。而2000年至2004年,美国50名最大的慈善家捐款总额是650亿美元,其中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捐款超过100亿美元,他在过去的4年里共捐款230亿美元,相当于其净资产的54%。  相似文献   

16.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微软已经不仅仅是比尔·盖茨公司。史蒂夫·鲍尔默2000年1月成了首席执行官,管理着这家一直因联邦政府反垄断案件.互联网革命所引发的员工出逃以及持续的经济下滑而乌云笼罩的巨人企业。然而,微软不但幸免干难,而且还兴旺发达,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最为知名的品牌。盖茨亲历了微软的创建,五年之后鲍尔默加入了。但是,鲍尔默到来的时候公司规模还非常小,以至于他几乎就等同干一个共同创始人。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一种人生,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人生。父亲是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次纸牌游戏上认识母亲的。当时,父亲的目光一刻也没从她身上移开。事情发生在她所在公司一年一次的野餐聚会上。当天他陪她步行回家。紧接着下个星期,父亲从芝加哥的家中给她寄了一张明信片:“记住我了吗?务请记住;因为最近的某一天我将给你打电话。戴维。”至今她还珍藏着那张卡片,我却对此感到迷惑不解。当时,虽然父亲已倾心于她,但她还没有拿定主意,至少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认定了他。正如父亲在我们小时候常说的那样,那天他出现在野餐聚会上纯属偶然。当时…  相似文献   

19.
索菲娅·罗兰,这位年届花甲,演过100多部电影、获得包括奥斯卡在内的300余项国际奖和27项戛纳、柏林等著名电影节奖的世界超级影星,最近再度成为欧洲传媒关注的焦点。 事情是这样的: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有一位叫穆罕默德·吉斯马维的男人,几年来一直在搜集和研究各种与家庭有关的资料,以证实索菲娅·罗兰是他自幼失散的亲妹妹。为了解开这个谜,意大利一家杂志的记者对吉斯马维进行了采访。吉斯马维说,在他还很小的时候,母亲生下他的妹妹就去世了。父亲一贫如洗,无力养活兄妹二人,便把他寄养在一个邻居家,妹妹则被送到一个小村庄的修道院。几个月后,父亲想要回自己的女儿,但被告知她已被一位意大利人收养,并取名“索菲娅”。若干年后,他们村收到一位无名氏寄来的一张数目很大的支票,他一直认为这件事与妹妹有关。他说:“妹妹是不是闻名世界的人物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只是想找到失散多年的小妹。” 当意大利一家报纸以“索菲娅·罗兰是我妹妹”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演讲家马克·吐温平生对冗长的演讲最头疼,有一次,他在教堂里听牧师布道募捐,起初听得津津有味,感到演讲很有力量,准备倾囊捐赠。可过了半小时,牧师仍然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马克·吐温决定自己留下整元的钱,而只给牧师一些碎钱。又过了半小时,牧师滔滔不绝的演讲让他深感绝望,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献了。待牧师讲完,收款的盘子递到他面前时,马克·吐温非但没给钱,反而从盘子里拿出两美元。这则趣闻是对喜好长篇大论之徒的揶揄和讽刺。可见,那种空洞无物、“马拉松”式的演讲是为人们所厌恶的。历史上记载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