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瑶族和汉族的盘瓠神话以及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神话-仪式理论,对历史记忆中的"事实/虚构"进行分析.试图证明社会历史记忆作为族群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与族群认同和在特殊情境下的生存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事实"与"虚构"本身都构成了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元素和要件.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族群结构复杂,分布有汉族、瑶族和壮族等15个民族,而居住在贺州的汉族和瑶族都分别包含有至少两个支系.贺州各个族群在国家认同和汉文化的基础上,一直保持着各自的文化传统与特色.经过不断地磨合,在1949年之后真正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族群关系乃至民族关系模式.贺州市族群结构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关系模式的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漆染牙齿是人类一种古老的体饰文化,历史上曾在亚太地区广泛存在。瑶族本无漆齿习俗,但有的支系———如越南保胜的白裤瑶(贺瑶),却在与越濮族系的黑齿民族接触中所濡染;受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越南社会不再"以黑为美",瑶族黑齿习俗也随之变迁。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与相对保守的族群文化,使其成为这一习俗的最后持守者。从本质上看,越南瑶族对黑齿习俗的习得、持守或放弃,均是他们基于生活需要因应环境与社会变迁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瑶族盘王信仰源于对始祖盘王的崇拜和纪念,瑶族社会中至今盛行着祭祀盘王的各种文化活动。盘王信仰是瑶族群体所持有的重要文化事项,也是瑶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选择地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推动了族群与变化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不断调适,对促进族群发展发挥着重要功能。应引导盘王信仰顺应时代需求,发挥其现实价值,使其成为瑶族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策略,实现盘王信仰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域性特征,各"都"和"源"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不同民族民俗的大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等,对形成"都"和"源"文化的自然性本地化过程存在差异,从而出现富川平地瑶民间舞蹈、音乐文化的多样兼容、多元并存的格局;富川平地瑶文化可分为"七都瑶族群文化"、"八都瑶族群文化"、"九都瑶族群文化"、"梧州人(亦称"梧州瑶")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6.
全球场景下的"族群"对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先是列强的殖民性扩张,后是大国的数字化霸权、炮舰加"文明",几乎没有给"小国寡民"和"传统社会"留下什么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族群"概念在"民族"概念之后进入了许多非英美世界,其能指和所指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社会的习惯,而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对话,让这两个原本富于变化的概念更加复杂.可以说,在不发达社会情愿、不情愿地投入全球大对话的今天,"族群"仍在塑造自己的本土形象.  相似文献   

7.
瑶族"盘古神话"是南岭瑶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文化符号。历经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与汉文献的"盘古神话"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瑶族"盘古神话"是与瑶族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产物,在瑶族文化历史中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既是瑶族文化自觉选择的结果,也是他们生存性智慧的体现,还起到了凝聚族群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移民会对自我身份进行建构,或认同于原族群身份,又或归属于新的身份。本文所研究的瑶族"尤勉"支系,从东南亚移民到美国后,仍认同于尤勉的身份,其表达身份认同最为显著的方式是延续尤勉的刺绣和传统服饰。通过这一方式,美国尤勉不但在新生活的社区中凸显了尤勉的身份,还与远在东南亚的跨国尤勉建立了族群认同维持的纽带。另外,尤勉刺绣与服饰仍在美国尤勉社会中存续的本质是其连接了跨国尤勉的精神与神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 长期以来,湖南瑶族地区生产力发展缓慢,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毛泽东同志说:“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遵循这一原则,本文侧重剖析制约瑶族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几个内在因素,不妥之处,尚希有关人士不吝教正。一、封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湖南瑶族人口约3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湘南的五岭山地走廊和湘西南的雪峰山  相似文献   

10.
"纳木依"与"纳"之族群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对"纳木依"人与如今以"纳西"、"纳罕"、"纳"等为自称的"纳"族群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考证和论析,认为纳木依人与纳西、纳人是同源异流的关系.通过对他们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化对东巴教源流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入理解纳西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及其变迁.对一个民族要有深入的研究,有创新之见,就必须打破囿于单一民族的研究习惯,进行跨民族、跨族群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具有同源异流关系的族群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否很好融入城市社会,是关系到城市社会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稳定的重要问题.他们在城市经历了"从流入到生存、适应再到融入"的过程,但从总体上说仍只是部分地融入城市社会.作为少数族群,他们的族群认同带有一种强烈的"选择性",极大地促进了族群内部的整合,但不利于城市社会各族群之间的融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不断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既遭到了来自社会的排斥,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的限制,从而使其社会融入困难重重.应该大力构筑以融合为中心的社会政策体系,但不能对少数民族"一味"地实行保护政策,否则会形成"隔离"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从瑶族历史文献<评皇券牒>的各种抄本、神话、故事传说、舞蹈艺术、村寨布局、传统社会组织及风俗习惯等可视和不可视的历史记忆入手,分析瑶族的自我认同、自我定位、族群凝聚力的打造以及与外族竞争的心态;认为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铸就了该民族是一个知足、不愿轻易冒险、礼让、回避、迁移和勤劳勇敢、艰辛度日、迁移游耕、渴望美好生活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自从族群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族群与民族、族群意识与民族意识已经成为民族研究的主题。在本文中,笔者尝试着再次对“民族”与“族群”概念、民族意识与族群意识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接着对美国和我国所采取的族群政策的变化进行了一番仔细比较分析;对解决族群矛盾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只有淡化“族群意识”,加强各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遵循族群发展的自主性和客观规律才能较好地解决我国的族群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发端于我国并逐步分布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一个跨境族群,尤其是操川滇黔方言的"Hmong"人族群,在距今不到200年时间里零星地分布到了中南半岛各国;通过对该跨境族群的特征和表现所作的概括,分析了族群记忆在族群内部自我认同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使该族群最终走向心理认同上的聚合.  相似文献   

15.
2010年5月17~18日,上海大学文学院族群研究中心主办了"都市与族群学术研讨会",这是我国首次以"都市与族群"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心主任巫达教授主持,来自上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广东省民族研究院等院校的族群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研讨会围绕都市族群概念、城市与族群、民族、社会组织和都市民族等专题进行了讨论,既宏观论述,也有微观探讨;既有侧重于理论的分析,也有结合具体实践与田野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巴哼人是广西瑶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信仰和歌唱文化。"伊萨"是巴哼人对"唱歌"的表达,其内涵包括了巴哼瑶歌和侗歌。在生活中,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民歌被演唱于不同的场合,其内容也有所区别。但是它们在巴哼族群的文化体系中却共同承担着文化、族群和家庭延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与"族群"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认为,当前"族群"和族群理论的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泛滥,有取代"民族"概念的趋势,应该引起注意.两个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不能互相取代."族群"概念应是"民族"概念的补充,是对"民族"的细化研究.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含义和关系,有利于正确地指导民族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瑶族传统服饰绚丽多姿、古朴典雅,是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了瑶族同胞的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情。近些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瑶胞文化的变迁,瑶族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传承和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本文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瑶族服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地瑶族服饰的款式特征和纹样特征,提出对瑶族服饰进行文化传承和设计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冯瑜 《回族研究》2003,(4):39-44
"帕西"是傣语对回族的称呼.在云南和中国民族学界,"帕西傣"这一概念,专指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乡曼短村公所的曼峦回、曼赛回两个寨子的特殊穆斯林族群.本文以两份新发现的家谱为线索讨论"帕西傣"这一特殊穆斯林族群的形成问题,认为"帕西傣"通过不同的婚姻形式来稳定、发展自己,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心理,是云南回族穆斯林从清代以来,在适应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过程中,通过族际婚姻而形成的回族派生族群.  相似文献   

20.
<正> 瑶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以及历代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其中部分瑶族被迫在南岭山域内迁徙流动,素有“过山瑶”之称。我们在调查过山瑶迁徙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在该族群中,保存了大量用汉文记载的谱牒。这些家谱宗牒记述着过山瑶的来源和各家族的组织繁衍情况,保存了该族群有关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宗族文化及地方史料,是研究瑶族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梁启超曾指出“族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