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瑶族历史文献<评皇券牒>的各种抄本、神话、故事传说、舞蹈艺术、村寨布局、传统社会组织及风俗习惯等可视和不可视的历史记忆入手,分析瑶族的自我认同、自我定位、族群凝聚力的打造以及与外族竞争的心态;认为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铸就了该民族是一个知足、不愿轻易冒险、礼让、回避、迁移和勤劳勇敢、艰辛度日、迁移游耕、渴望美好生活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明代广西持续不断的瑶汉族群冲突的原因,既是瑶汉族群物质利益和生存资源竞争的冲突,也是族群的历史文化积淀,即封建王朝的制度性规则与瑶族传统认同的潜意识--<评皇券牒>特权观念的冲突.在镇压与抗争的过程中,双方均从自身的实际利益出发,不断调整策略.政府采取招抚、优待、编户齐民等措施,主动调和;瑶族通过改变记忆,接受招抚和相...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族群互动日益频繁的当今世界,生存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族群,既要维持族内的文化认同,又要接纳强势的外族文化,才能确保本族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如何抉择并保证两种甚至多种认同互不冲突,招郎仪式对此做出了明确回答。仪式中展示的建构族内、族际文化认同的方式方法,体现出瑶族群众充分利用各种场所和可能建构族群文化认同。它是瑶族在主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又灵活保存本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对壮族形象的建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每种情形所建构出来的壮族形象都不一样.个中原因就在于建构所遵循的文化认同是不同的.这就给我们今天重建壮族形象的活动以启示,在建构壮族现代性形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文化认同的建构,并紧密依据今天的文化情势建构出这一文化认同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广西十万山华侨林场瑶族归侨的社会记忆与认同建构。本文认为,社会记忆以史实为依据。这些史实包含了一系列曾经为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此外,社会记忆的更新过程同时也是群体试图使传统的价值观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对过去的社会记忆可以使个人或社会群体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满足其在现实中的认同和相互之间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是交往互动的必然结果.一个族群认同另一个族群的文化,既有族群内部的因素,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推动.潇贺古道区域的瑶族认同汉文化,既有政府政策、学校教育、信仰引导的推动,又有瑶族自身生存、发展、追求民族平等等内在因素的主动追寻,是内外力量在历史长河中逐步互动、共同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广西中部大瑶山周边地区的榕垌村,是一个以梁氏壮族为主体的小型自然村落.它融合了壮、汉、瑶等多个民族七大支系的外来民族成分,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民族文化整体关系.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形态和各族群社会关系上,表现出诸多微妙复杂的文化心理差异.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推考这种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心理差异的历史成因,并证明以榕垌壮族为典型的广西大瑶山周边地区散居的壮族,很可能源于明代广西西部"俍兵",与当地瑶、汉民族一样,并非土著,他们几乎同期到达,激烈的生存竞争,三百余年来,构成了一个矛盾深远而又互相依凭融合的复杂微妙的多元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3,(5):19-19
正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研究学会成立于2004年11月,是江华瑶族研究工作者进行瑶族科学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现任会长为任涛。学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瑶族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方面的重大问题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瑶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学会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在一些重要学术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评介美国杰弗里·巴洛从事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代表著、观点、方法及影响,旨在提供壮族研究的他者视野和西方观点,也望打破中西学者各说各话的独白场面,促进国内同行参与国际对话.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过:“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着无数的碧玉翡翠,这些才是我们民族最瑰丽的珍宝。”瑶族历史文化,便是这瑰丽珍宝的熠熠明珠。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对于瑶族文化的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课题。虽然瑶族历史文化研究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历史,但是,对瑶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这与瑶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巨大反差。近日,有幸得到由王明生、王施力合著的《瑶族历史览要》(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书,仔细捧读,全书流淌着瑶族的血脉,彰显着瑶族文化与众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人口分布和民族构成是在长期的人口流动和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将长期延续下去。移民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必须努力适应当地原有文化,因此,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以宁夏南部的汉族移民为例,从移民的"身份适应"、"语言适应"和对当地回族文化的适应等几个方面傲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一篇关于一个广西瑶族村落生育意愿转变的质性研究.首先,笔者通过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对老、中、青三代之间生育意愿进行对比,发现了这个地区代际之间生育意愿存在的明显差异,表明当地生育意愿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此外,通过深入访谈的资料分析,笔者探讨了该地区生育意愿转变的缘由,及其这个转变给当地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在笔者看来,生育意愿的转变与当地社会转型、社会生活出现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密不可分,而生育意愿在内的社会观念的转变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给人们现实生活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3.
农具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近代瑶族由于处于刀耕火种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农业转化阶段,从汉壮地区引入不少铁农具和农作物品种,耕作效率和粮食产量获得一定的提高。既有较为原始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但也采用牛犁与人犁,其农耕技术和农具带有其自身特点。瑶族农具及其使用习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它被内化为村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展现并生成着一系列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壮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经历长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首先是壮族的民族认同.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随着壮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特别是西南边疆遭到外来入侵,壮族的国家认同日愈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发展政策,促进了壮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壮族的国家认同有了质的提升,维护了祖国南部边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从大山走出世界,成为世界性的民族;瑶学,一个新兴的学科,她从世界进入大山,成为世界关注的学科。或许是大山的雄浑多姿,或许是瑶族文化的绚丽多彩,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众多的学者与专家对古老而神秘的瑶族投来温情的目光,《兰溪·勾蓝瑶历史文化研究》的作者陈幼君女  相似文献   

16.
海外瑶族抄本文献是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目前,有关海外瑶族文献的研究成果基本厘清了欧美国家瑶族文献分布与收藏的现状,对文献的文本形式、来源地区、收藏过程等也做了详尽的描述,让我们基本认清了海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瑶族抄本文献流存的概貌。这项研究工作拓展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对象和领域,让我们了解了居住海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与视野。  相似文献   

17.
壮族及其先民自古以来就在华南-珠江流域生息繁衍,这里特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区位优势、族群构成与互动背景,造就了独具一格的壮族文化,理清壮族文化的传统特征不仅是唤起壮族民众族群记忆、增强族群认同的前提,更是建构壮族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精神文明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斌 《民族论坛》2013,(3):56-56
正炎陵县原名酃县,境内有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始祖炎帝的陵寝——炎帝陵,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炎陵县龙渣瑶族乡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该乡下大力气挖掘整理五瑶(瑶拳、瑶膳、瑶舞、瑶居、瑶服)民族文化品牌,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龙渣瑶族乡龙渣村获评湖南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察了在国家治理定位、市场价格选择、主体行动三者的互动影响下,Y村满族民众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非族性特征的文化元素“抽离”出来,选择性地将其建构为自己文化身份/认同的一部分的文化实践.这一考察与分析有助于认识“文化身份/认同”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并加深有关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以及实践中文化身份/认同的消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