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鼎革之际,蔡元培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他是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教科书营运方针转变的重要倡导者、实践者。以商务印书馆为实践阵地,蔡元培致力于近代教科书的规范与普及,是商务印书馆早期教科书事业的领导者、筹划者、参与者。蔡元培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视教育为救国之本,怀抱"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的理念,逐步实现了教科书从舶来品到中国化的转变,将教科书变成了普及知识、启蒙国民、改造社会、复兴民族的重要武器,展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教育秉承“文史不分”的学术传统,直到近代,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才随时代变革而出现。论文以“清末中学中国史教科书”为切入点,从清末新学制与中国史课程的设置、清末中学中国史教科书的出现及特点等方面,简要探讨了近代中学中国史教科书的渊源和早期历史教科书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身处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其“求新知于域外”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和文汉读法”大量阅读日文论著和译著,以了解、吸收和译介近代欧美及日本的思想观念,并写下了《和文汉读法》一书. 该书不仅总结了以往中国人学习、研究日语的经验和成果,对此后日语教科书的编写及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启发并带动了大批留日学生和青年学子以梁启超为榜样,通过翻译日文书来导入、传播近代西方及日本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积极开展启蒙宣传活动,从而对清末民初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史学研究层面整体下移和教科书建设成为新课改着力点的双重影响下,清末民初教科书日益被学界所重视。通过对最近十余年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现有研究以探讨清末民初教科书的本体建设以及教科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为主要取向,并着重从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视角对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历史脉络、编制特点、出版发行、编审制度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已有研究深化了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研究,也为社会转型期的教科书建设提供了参照资源,但对清末民初易代之际教科书特点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自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开始,便有了我国近、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它的出现在我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确立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也受时代的局限,没能在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上形成中国特色.研究这段历史,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学堂乐歌之得失.  相似文献   

6.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源头.与日本金港堂的合资是早期商务印书馆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既是近代中国民间出版业诞生之初现实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与新式文化出版人救亡与启蒙的社会使命感息息相关.从产业生态环境的角度细剖蕴涵于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中的"日本"符号,可以窥见它有一个从常态到异态、从容纳到排拒的社会接受过程.这种流变现象印证了中国近代早期民间出版业受制于外部(东亚)环境变迁的事实;而以张元济为代表的商务知识群体对"日本"符号适时的形塑与消解活动,也验证了商务输送新知、启迪国民的启蒙立场,以及在商言商、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是商务印书馆现代性追求的一种独特的表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大致经历了清末民初、北京警官高等学校、南京中央警官学校等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近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在最初模仿和照搬日本、欧美的办学经验之后,逐步摸索出一条结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借鉴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受到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的强调警察专业化建设和军事化管理的办学模式,对中国近代警政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禹权恒 《东方论坛》2014,(5):121-125
"日本体验"是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堂乐歌运动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它伴随着新学的诞生、发展,使救亡图存和富国强兵等新思想和西方音乐文化有效地在中国大地普及,为"五四"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音乐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一种,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最早出现在清末,“五四”后至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其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团体——国家教育协会和专门的学派——国家主义教育派。清末民初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从内因上看是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外因上看则是受日本和欧美同类思潮的影响。该思潮对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特别是对当时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之国粹思潮是近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重建中的一种重要政治知识话语。它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其特殊表达方式,深刻地说明了近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重建过程中“应然”面相与“实然”样态的巨大差异与其间知识话语转向密切相关。然此历史镜像,过往有关清末民初之国粹思潮的研究中无论是正面肯定亦或负面否定却都未对此加以注目。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义教育是近代中国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渊源于清末民初,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国家主义派是这种思想流派的代表。《国家主义的教育》与《国家主义教育学》体现了其基本观点。对这种教育思潮的复杂多样性,我们应从政治、哲学、教育等不同层面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儿童价值观教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这一体系中有积极、合理的成份,也存在消极、糟粕的东西,这为清末民初中小学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创造了重要的文化条件。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在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背景下,传承了“以孝为先”“忠恕之道”及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传统价值观教育优良传统,也摒弃了愚忠、愚孝的腐朽教育内容,同时吸收了西方近代公义、公德、权利平等、遵守法律等德育元素。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一方面深受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的影响,当新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时,传统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动,而文化异动与价值观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此外,近代先进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理念的反思以及对西方道德与文化的审视也推动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相似文献   

13.
文章叙述了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及赴日考察人员对日本学制的考察及倡导活动,通过效法日本,清末民初新学制得以确立,并不断走向完善。笔者对此进行粗浅评价,以期为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编纂思想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代的变动和进化史观的传播,使清末民初的史学进入新史学时期(近代史学的确立期)。为适应新式学堂的蓬勃发展和传播历史知识的需要,一批具有新的编撰体例和指导思想的历史教科书开始成为新史学时期绚丽的风景。文章揭示了历史教科书兴起的背景以及在指导思想和编纂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的"启蒙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是韩国的"开化期",此时期梁启超流亡到日本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小说观的论文,同时韩国文人申采浩拿起笔来为祖国的未来奋笔疾书。梁、申二人把小说当成革命的工具,甚至视之为改变整个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中国近代文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对韩国近代小说的影响,分析了中韩文人在小说观上的交流,重点以韩国文人申采浩为例研究了梁启超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百多年来'西学东渐'的潮流,日本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揭示了清末民初包括变法派、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是如何介绍和汲取日本启蒙思想的,并从一个侧面再现出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及教育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在长达10年的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中进行的最广泛深入的一项,它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因素的增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反映。1906年9月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律学堂,中国近代的专门法学教育开始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京师法律学堂的创办背景;体制、学制与课程设置;教员与教学内容等。同时论及了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留学简况。  相似文献   

18.
吴洪成 《南都学坛》2013,33(1):24-30
甲午海战以后,由于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近代中国翻译传播西学潮流发生变化,即由欧美转向日本。随着留日运动的高涨,在日留学生或组建译书汇编社、教科书译辑社、会文学社、国学社等翻译团体或以个人自主的方式,编译了大量日本近代学校教材。留日学生回国后,又参与官办或民营文化出版机构的教材编译工作,适应了清末"新教育"改革对课程教材的需求。留日学生的上述活动,改变了过去由编译英美书籍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转而通过日本来学习西方近代文化与科技知识,尤其是翻译日本的学校教材填补了这一时期我国学堂自编教材的不足,直接推动了学校教材编写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学校教材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进化论观念是中国近代思想体系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以及思想观念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变异观”为进化论在中国的生成提供丰饶的思想土壤,严复等维新士人对“evolution”的“天演”式翻译,无疑为后来的日式进化现在中国的生成与传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也是传播日式进化论观念的重要媒介.通过历史教科书的广泛传播,这种进化观逐渐从中国精美群体传递到普通民众,深深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与历史的认知,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浙江江山刘氏是清末民初两浙词坛一个重要的词学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刘履芬、刘观藻与“吴中词派”后期成员有直接交往,他们的词学观念有兼融浙、常两派思想的倾向。清末民初,随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起和繁盛,现代分科教育的大力推行,词曲之学也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大学讲堂,成为中国文学学科的主流课程,词学研究格局开始出现新变的迹象。刘毓盘在承继父辈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词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改造,由过去偏重于家庭、师长、朋辈的创作指导转向以知识传授为主,这是中国词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