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艺术表现风格呈多样化发展,促使艺术院校的油画教学日渐更新。“写实”与“表现”的冲突与调节成为教学中谈论较为集中的课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重视表现。一反中国传统的以契斯恰可夫影响为主的注重写实的教学体系,着力于采用西方现代具有表现意识的艺术形式。第二、重视传统。固守传统写实方式的教学,排斥西方现代表现性的艺术形式。第三、折衷方式。既保持传统,又吸收西方现当代具有表现观念的教学方式。现代表现倾向的绘画与中国固有的写实倾向的绘画之间的冲突,引发出油画教学上的前所未有的多…  相似文献   

2.
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克劳德·伊维尔的油画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劳德·伊维尔先生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油画家。他不仅绘艺精湛,而且也是油画材料与技法的专家。尤其对十八、九世纪西方古典绘画大师的技法有着深入的研究。油画从西方传入我国已届百年。由于种种历史及客观原因,我国画家一直对有着深厚传统的西方绘画缺乏深入研究。尤其对油画材料技法的学习和研究几乎是空白。致使我国的油画艺术长期以来在表现方法和技法方面停留在一个单一的模式里,并严重地阻碍了油画艺术的发展。为此,本文着重介绍了他画布底基的制作、用油、媒介剂的制作、运用以及绘画技法。在我们对西方绘画尚无深入研究的今天,克劳德·伊维尔先生的油画材料与技法对我们的创作和教学一定会有所获益和促进。  相似文献   

3.
油画技法经过对材料和技法的研究探索,19世纪达到鼎盛,之后,传统技法逐渐被替代,走向多样化的发展。油画材料与技法承载着绘画的样式与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高度和水准。作品的艺术性是第一位的,技法和作品的艺术性是相辅相成的,高明的技法是为了高品格的绘画。  相似文献   

4.
油画之所以如此富于表现力,最根本的在于它是以丰富多彩的色彩语言塑造绘画形象,用色彩来传神,表情、达意。自有绘画以来,历代艺术家为色彩形式的发展作了许多探索和贡献,绘画的色彩形式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这种发展变化、努力挖掘各民族各流派包括我们民族艺术中的成就,理解他人,理解自己,无疑对发展当代的油画艺术有所裨益。以下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目的在于从理解传统中找到自己。一、欧美绘画色彩形式的发展变化为叙述方便,先忽略具体的画派与风格的划分,把绘画的发展归纳为三个大的阶段:古典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绘画和现代绘画(史前和早期绘画不作重点分析,在谈现代绘画时将顺便提  相似文献   

5.
中外古代绘画艺术各有不同的渊源、继承、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中国画和油画为主的两大东西方绘画体系。外国古代绘画主要是继承了欧洲洞穴壁画的立体、写实的传统,进而发展到以体面造型为主的绘画,后又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以油画为主的绘画艺术。而中国绘画则是继承了中国远古时代岩画、彩陶、青铜器艺术平面装饰性的传统,进而发展到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中外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是:都经历了绘画程式化的时期、以描绘宗教神话为主题内容的时代、以绘画材料的不断改革促进绘画的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写实画派在中国油画发展中逐渐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此一画派着重于对写实画风与技巧的深度探索。在兼顾市场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在审美品质的提升和绘画语言的提炼上也进行了不懈的践行。以杨飞云为首的一批写实画家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倾力于对西方古典油画传统的学习与体察,将西方写实绘画的精髓与中国艺术传统的审美趣味完美结合,从而使中国写实画派的艺术探索在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启示性和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类赋彩"与"离形得似"分别出自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把"随类赋彩"与"离形得似"这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引申到现代油画的论述中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何运用到现代油画中更具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从造型语言层面来论述对现代油画的创作和鉴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随类赋彩"与"离形得似"的内涵出发,引申到用这一理论如何解释现代油画艺术以及运用其中等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中,中国当代油画较之传统绘画,在形式的表现和观念的表达方面越来越突出。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方向该如何定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试以叙述。  相似文献   

9.
自从凡·爱克兄弟发明了油质绘画颜料之后,逐步取代了早期的蛋彩绘画,从此开始了油画艺术的友展,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到现代派,油画艺术经历了几百年,到20世纪的今天,发展的趋势已经说明,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限正在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一切客体的物质材料都可以纳入艺术创造的范围,物质材料的丰富性仅是为艺术家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如何对材料进行发现和利用,还有待于艺术家主观能动的创造.我们仅从古典主义的大师论勃朗、印象主义大师莫奈以及现代派对材料和画肌的运用上进行分析,着重表述物质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
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相互借鉴、吸收、共融,推动了绘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发展.既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绘画理念,同时又涵盖着油画本质特征的写意油画风景更能融汇中西,有着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着未来中国油画风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装置艺术是特定时空环境里的综合展示艺术,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艺术观念和材料媒介的多样化,在综合材料创作过程中平面与立体、单一与多元的综合展现是现代装置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与发展趋势。而综合材料就是在艺术创作中有机地运用各种媒材所创造的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视觉语言,是艺术材料的最新发展,将其运用于装置艺术中可以强化装置艺术创作的偶然性,有利于艺术创新;丰富装置艺术的形式美,增强装置艺术的表现力;拓展审美的新领域,丰富装置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文诗人不断从西方现代派那里汲取营养,与中国传统的诗歌艺术经验和表现手法(如意境、意象。比兴等)相结合,扩大了海外华文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此,在中西诗艺相通的基础上,海外华文诗歌表现了向中国诗学传统回归且与西方现代诗学精华融合贯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古筝是我国文化艺术传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传统艺术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筝声筝情自有筝滋味,作为文化遗存的艺术表达样式,筝声之名可以通古达今,其本身就饱含着中国故事和历史情感的元素。在面对现代转型的当下,古筝艺术的魅力在于传播一直恪守着文化传承与音乐传统要素创新的发展方向。古筝这朵正在盛开的艺术奇葩,展现出现代筝家筝人注重艺术品位、创作艺术精品、谱写时代风貌的艺术情愫与浓郁情怀。  相似文献   

14.
材料作为绘画作品的一个因素,对作品本身有着一定的影响。对材料与技法的重视,也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新现象,体现了画家对拓宽中国画表现领域的追求。从材料的角度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绘画的运行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绘画体系和绘画材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随着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传统画材料已不能满足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国内外相关材料技法的借鉴和融合,丰富绘画材料的表现形式,这对中国画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利的,正是这种材料上的多元性,也促使了中国画自身表现形式上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代设计师建成作品中使用传统材料的成功案例,总结出运用传统材料的不同策略,并展现出传统材料运用的广阔发展前景。以此力倡设计师对传统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运用,使传统材料在现代设计中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漆画是一种以漆为媒介的画种,在材料使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漆画家在继续漆画的传统工艺时,不断在材料使用上寻求新的突破.愈来愈丰富的材料被应用到漆画制作中.综合材料的应用让其拥有了其他绘画形式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追溯现代漆画的产生与发展及对漆画材料的归纳整理,从而揭示现代漆画中新型材料介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坛的“诗化小说”是受西方象征主义文学及中国传统诗学影响的文本书写,是中国现代小说一种崭新的类型创新。这种小说的诗化倾向与西方小说20世纪的历史发展大体上保持一种同步的进程。诗化小说的主导艺术倾向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诗化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艺术思维的意念化、抽象化,以及意象性抒情、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诸种形式特征。整个诗化小说的发展轨迹表现为由具象意境的营造走到对观念世界的钟情。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艺术实践与诗性的哲学思考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全新的艺术维度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明清彩绘地图是中国传统地图的典型代表和精华,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记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对古地图资料的梳理与分析,从构图、符号、色彩、标尺等方面对明清彩绘地图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深层次剖析了其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因,同时,基于当下创意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探讨了中国古地图文化资源设计转化的途径,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和创新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论一个传统话题。宗白华拈出它来赋之以流动的生命色彩:在画境中显现生命的灵动,于气韵中安顿生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液制作器物的国家,也是世界漆艺的发祥地。严格意义上的当代漆艺是建立在传统上的创造,它具有“原创性”。在古老的漆文化正在被人们重新衡量和认识的当下,对传统材料和技法的重拾、对新材料的挖掘和技法的创新与融会贯通,不仅可以改变漆艺术表现的美感形象,更能启发人们的艺术想象,改变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