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西悼亡诗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太康、元康时期,“善于哀诛之文”的潘岳,写就名作《悼亡诗》三首,表达对亡妻的悼念,写情叙悲,哀婉动人。后人以悼亡作为丧妻的代称,当然也可指悼亡夫。刘勰的《文心雕龙》把悼亡诗归于哀吊一类。首次正名“悼亡诗”的,要算南朝梁萧统了。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人类早期各民族最活跃的文学形态。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原始初民们都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神话传说。由于这些神话传说产生的现实基础相同——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时代;又由于生活在原始社会的初民们的思想信仰、心理特点也大致相同,故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的前言中指出:“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这句话明确宣告了我们与包括西方在内的全世界各国人民在人权问题上的认同。另一方面白皮书又郑重指出:“但是,人权状况的发展受到各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巨大差异,因此对人权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我以为这个说法是很实事求是讲道理的。它有力地揭露了西方某些人权鼓噪者的狂妄态度的错误。就中西人权观的差异和对立而言,我想概括地说,至少是由以下三方面的重大因素引起或起作用的。其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是资本主义国家。这就有在人权问题上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差异,其中不免包含有尖锐的对立与冲突的成分。其二,在经  相似文献   

4.
艾略特无可比拟的“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是以其诗作中所蕴涵的中西诗学传统为根基的。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和中国诗歌的简约风格珠联璧合,使其诗作既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声音、翻译和新旧之争,是新诗现代性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借助诗人本人的翻译这一中介,中国新诗作者立足于中国本土语境,使新诗有了自己不同于旧诗的新的形式,新的声音、语调和思维方式.中国现代诗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批判与接受,是在中国诗人接受了西方诗学影响的背景中进行的.20世纪中国许多诗人的"夭折",其中很大的原因,即在于他们没有始终以"诗人"自命,没有将书写"诗人之诗"作为自己终生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主要体现在神话、传说等方面。在中西神话传说中,存在着“创世造人”、“劫后重生”、“塔树通天”、“徒劳无功”等四个共同主题,充分说明这一理论,同时也证明中西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西传统价值观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定的价值观念孕育于一定的历史土壤之中 ,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折光反映与思想标记。中、西传统价值观念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各自形成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品格。总的看来 ,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以个人主义为基点 ,以幸福主义为目标 ,以科学主义 (正 )和法治主义 (负 )为调控手段。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以整体主义为基点 ,以禁欲主义为目标 ,以德性主义 (正 )和人治主义 (负 )为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也曾惊叹道:“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从文化历史溯源,中国史学不仅是古代学术文化领域中的“显学”,而且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之最深渊薮。如果说在古代社会,西方世界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哲学和宗教文化,那么中国精神文化的最大载体则是史学文化。因此这是东西方精神文化的巨大差异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当今,整个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思维方式更新的任务。但是,未来是历史的延续,创新势必受到传统的制约,惯性巨大的传统思维方式已经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构成了我们现代化过程的深沉的历史背景。在此情况下,把中西传统思维方式加以历史上的横向比较,对于我们清醒而客观地估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长处与不足,从而在新的挑战中积极汲取新的力量,创造出更有活力的、新的时代智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西传统的人性论为例,揭示中西文化传统基本价值观的相似性和可比性。第一部分以类型分类和概念分析方法,按“人性是善还是恶”、“什么是善恶的中道”、“如何认识和克服恶”三个问题,梳理儒家各派的人性论。第二部分从西方思想史料中寻觅相同的问题和相应观点。最后比较中西人性论的特点和阐述两者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学习思想中,品德修养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中西的不同文化渊源,其品德学习思想具有不同特色。一、地上权威与天上神灵中国农业社会的宗法等级封建传统,使学习者面向古人,崇尚先王之道,圣人经书.古代先哲在谈道德时,言必称三代,祖述尧舜禹,将其作为至善至德的绝对偶像。  相似文献   

13.
中西古典修辞学传统都是一种广义的交际与为人的研究,都讲究由对立产生和谐之美.但它们又有不同的文化样式与文化精神.西方古典修辞学传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传统,研究范式具有类型化和技巧性的特色.中国古典修辞学传统是一种内涵主义的传统,将言辞的修饰归结于身心的诚挚,关注修辞的教化与伦理规范功能,着眼于意旨的修炼,情境的通观,经验和体验.  相似文献   

14.
考古出土的形态丰富的旧石器手斧,最初作为劳动工具,其后成为新石器时代的象征工具,展现了工具所支撑的物的意义。中外神话叙事中,斧以各种姿态出现,是彰显英雄祖先神圣良能的标志性符号。手斧传统经历了从最初的石制手斧到玉制礼器钺和铜制礼器钺的形制变迁,不同的材料、工艺表述着非同寻常的叠加意义。对形态样本和传播文本进行历史溯源可知,经由造物和神话并列传播而成熟的斧钺,记录着造物艺术定型、传播并转化为观念的历史。根据中国手斧的工具传播和转化路径,可以将史前旧石器时代的工具造物视为中国设计艺术的原史。  相似文献   

15.
人神对立与人神对话--中西文化差异的神话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欧洲的史前神话系统所关联的原始母题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中西方塑造了两个本质上并不相同的神话世界.中国神话强调的是秩序性和等级性,所架构下的神界和人界,相互对立(隔离),无法展开实质性对话.西方神话强调的是人的自由性和人的本性,所架构下的神界和人界具有对话性,可以展开实质性对话.中西方不同的神话特征,通过各自民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的传递及强化,最终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汉语"国家"概念体现出传统中华国家以亲属制度比附国邦行政组织和公民契约社会的政亲合一特色。依据中国神话古史和历史传说,上古三代建构起天下国家宗法体制,实现行政社会与亲族群体整合,完成行政权力与亲族权力归并。对于建立以平等、公正为必要前提的现代市场经济、民主社会和法治国家,对于人们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健全社会人格和社会信用来说,中华家国社会文化传统恰恰存在着先天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由于是在各自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中产生与形成的,因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整体型与个体型,和谐型与抗争型,人治型与法治型。通过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政治体系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人的自然本性、生存环境、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中探寻中西战争传统与战争观念的异同。可以发现,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即男性荷尔蒙的驱动,中国远古神话和古希腊战争神话都不约而同赞颂生命、勇气和力量之美;从人的生存环境看,从黄河流域繁衍发展的华夏先民自古安于农耕生活,求稳求安而不好战,造就了以防御性为基础的军事传统,而草原的广袤、森林的阴鸷和海洋的辽阔造就了欧洲很多民族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赋予其向外扩张的强烈欲望;从政治上看,华夏先民在民族融合的战争中是以汉民族早熟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文化同化周边的少数民族,而不主动发动侵犯异族的战争,而欧洲的政治版图则变化剧烈,其三千多年的战争历史既是一个弱肉强食、强国争霸的历史,又是一个文化融合、推动文明发展的历史;从宗教信仰看,历代中国都是封建帝王专制的大一统社会,政教分离,宗教无法干预政治,因此,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宗教战争,而欧洲的宗教力量十分强大,甚至可以通过国家的力量发动战争,由罗马天主教发动的历时二百年的十字军的九次东征就凸显了宗教对于欧洲政治的巨大影响;在战争哲学观上,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战争观,对战争取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西文化传统的几点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无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和传统的差异,分别呈现出一元性与多元性、以人为本与宗教至上、整体和谐与个体自由、重视道德与强调法制、注重实用与崇尚科学等特点.撷取不同文化传统之精华,结合时代特点,走交流、融合和创新之路,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和文化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