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涉及侠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司马迁对侠的认识。从两传文本比较分析入手,可以窥见《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虽有不同的立传主旨,但共同传达了司马迁对布衣精神的理解和概括,具有在大一统时代总结民族精神的意义,并且表现出司马迁多维立体的历史视野,即从历史人物形象入手,结合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全面考察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思维特点。这对探讨民族精神中仁义思想的发展演变、史家的思想认识及考史方法等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部落联盟是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的一种类型。这一人们共同体与民族和国家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探讨部落联盟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深化民族形成理论的研究,是有意义的。笔者先后在《试论从部落到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部落及其产生新探》两文中,对部落联盟与民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但都未来得及详加论证,本文即是对上述两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飞山神杨再思是湘黔桂界邻地区宋至当下侗、苗等民族共同信奉的重要区域性神明。但因缺少正史等记载,官方与地方精英、民众、宗族成员以及作家四个主要地方社会群体,通过碑刻、族谱、口承传说及文学作品等方式共同参与了其传说叙事。基于侗苗族群历史记忆与地方社会的多重传说叙事,飞山神杨再思被建构为一位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的完美英雄人物型神明。这些多重叙事的解读可以助益从不同侧面对侗苗社会历史演变多样性、复杂性、地方性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4.
佤族巴饶人姓氏滥觞于原始社会时期,带有浓厚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依靠血缘关系而居住的特点,成为他们分辨亲情血缘关系的主要标志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交往的密切,佤族巴饶人姓氏取名出现了变异。这一方面说明佤族巴饶人姓氏的演变符合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为留存佤族巴饶人独特的民族姓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合理使用汉姓;规范使用译名;规范统一汉族用字等。  相似文献   

5.
公正是司法活动的追求目标和价值标准。在不同的社会中,人们对司法公正的理解有所不同,法律制度对司法公正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有的重视或强调司法的实质公正或实体公正,有的重视或强调司法的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英国历史上的"文书审"起源于"神明裁判",其强调的是司法的形式或程序公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文书审"逐渐演变为现代文书证据规则,而这也体现了司法公正观念的变化。考察英国的这种发展变化,对于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以及司法公正观念的确立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以下简称“民纪片”)摄制工作,是无产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是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电影的方式,集中反映和纪录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直接为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形象化的科学资料。 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亲切关怀下,一九五七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在有关单位配合下,先后摄制了《黎族》、《佤族》、《凉山彝族》、《额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人》、《苦聪人》、《独龙族》、《西藏农奴制度》、《新疆  相似文献   

7.
法律的功能是在法律规范内在属性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内容的设计所体现出来的法律在调整社会现象时所具有的内在功用和效能.民事法律规范兼具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双重性格.虽然侵权法的功能在其历史发展中迭经变迁,因时而异,因国而不同,但同样受法律规范自身属性的制约.基于《侵权责任法》具体规范的考察,作为裁判规范的侵权法具有保护民事权益的功能,作为行为规范的侵权法发挥着预防侵权行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引 言 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古文字,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字。因为这两种文字的记词方式中既有记意成分,又有记音成分,所以它们都属意音文字。而且,这两种文字在它们各自的创制和发展道路上是互相独立、互不影响的。(按:关于这一问题,请参见拙文《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字不同源流说》,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因此,这两种文字的比较研究,对于文字发展史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撒尔嗬”是源于巴人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歌舞文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利用民族自治权,制定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例如“撒尔嗬”等民间传统艺术给予了法律上的充分保护,使保护工作从此走上法制化轨道。虽然通过大量努力,“撒尔嗬”已经从生死存亡线中挽救过来,并且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但在法律保护方面,仍然有许多可以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10.
《思想与时代》同人对民族国家伦理认同的建构处在维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的近代国际体系情境中,其希望建构的"民族国家共同体"是在政治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双重主导之下的,内含着国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两个层面,是"历史—文化共同体"与"法律—政治共同体"的统一。《思想与时代》同人对于国族认同的建构以"中华民族(或中国民族)"概念为基础,主要通过对中华民族经历的历史事实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法律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来阐释国族同一性,建构"历史—文化共同体",以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抗战,追求民族自决。《思想与时代》同人对于国家认同的建构则对外争主权,对内讲民权,着重建构的是一种"法律—政治共同体",以期求得民族国家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场勘验与神明裁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取证方式,前者是现代的法律术语,后者则很自然的让人联想起阴森的中世纪法庭。然而,这里所指的没有时间上的差别,只是空间不同。本文试将在同一历史背景下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证据制度做一比较,从中剔出精华,以飨读者。封建时代办案,偏重犯人口供,因此,刑讯逼供便成为封建法律正式认可的一种审讯手段。一旦口供到手,便可定  相似文献   

12.
沧源、西盟两个佤族自治县以佤族为主的民族教育 ,因历史、地理等原因而滞后。佤山教育的特殊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思考、解决这些问题 ,是实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国家兴盛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治“民族文化之史”的出色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寅恪治“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的两部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充分反映出他的中国中古史分期的史学思想和治史方法。陈寅恪的治史特色是:以小见大,从别人不注意处发现历史的关节点,通过联系分析,揭示出有关历史演变的重大问题。又善于推求变化之故,从联系中概括出通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佤族的射弩     
佤族是云南省擅长于制作和使用射弩的山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永德、镇康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口三十四万。 佤族居住的山区位于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江山脉南段地带,亚热带气候、四季葱绿。原始林、次生林和灌木丛分布于高山谷地及村寨周围。这里栖息着象、虎、熊、鹿、鹿子等各种野生动物。这样的环境使佤族很早就成为了善射猎的山地民族。据《华阳国志》记载山地居主“善用竹弓,入林射飞鼠无不中”,“用木弓短箭,簇付毒药、中者立毙”这里所说的“木弓”和“竹弓”实际上是指弩。相同的记载也散见于其它历史献中,《云南志略》云:“蒲蛮  相似文献   

15.
论点摘编     
《查干图克》(白史)原名初考布仁门德在《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上撰文,对同名异体的三部少数民族历史文献中的蒙古族《十福经白史》的原名进行了考证。作者对《白史》名称先短后长的历史演变现象,从现有16种抄本中的9种名称考辨出,《白史》的原名为《十福经白史》。原名《十福经白史》源于古代吐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依据佛教“十善说”厘定二十条法律,史称《十善法律》,始创吐蕃的政教合一制度。“十福经”与“十善”同语,蒙藏尚白,以白色象征纯真善良,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历史源远流长,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的人文文化,二者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彼此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民歌《千古绝唱》"戏"与"歌"的结合中,既可以体会到民歌的优美自然,又可以感受到戏曲唱腔的韵味。《千古绝唱》充分体现了戏曲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融合与发展,以及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行政协议裁判准用《民法典》规范,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比较法依据,在我国司法语境下也存在较为强烈的司法需求。以类案检索分析为基础,可以归纳为单独、并行、民主行辅和行主民辅四种准用模式,随着《民法典》的深入实施,准用模式发展变化趋势亦可前瞻。法律方法的运用与修正不可或缺,就个案裁判规范的法律发现而言,需要运用和修正法律发现一般规则;就《民法典》合同解释方法运用而言,需要对一般解释方法进行优先关系安排与综合运用,并对格式条款解释规则予以修正性准用;就准用及其结果的法律论证而言,通过类推适用及其证成操作予以基础性适用,通过叙事、规范和价值层面的融贯性论证予以整体性考量,通过后果性论证方法的运用与修正予以实质性权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周易》产生及发展演变的历史,周民族与商氏族卜筮工具的区别,分析论证了安阳不是《周易》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民族史的著作,在解放前已经出版过几种。新中国成立以后,除了1950年再版了吕振羽1948年著的《中国民族简史》(增订本)外,几乎再没有系统的中国民族史新著问世。但这些著作大多出版比较早,受时代和材料的限制,不可能全面、准确她反映我国众多民族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徐杰舜同志在吸取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撰了一本近五十万字的《中国民族史新编》,并且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发行了。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根据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勾勒出中国古今各个民族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简明地介绍了这些民族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一、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马戎 ,在《北京大学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1年第 5期上发表了《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一文 ,该文指出 :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大学里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 ,在理论上、方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和特点 ,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和专题。该文论述了西方民族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论特点 ;中国民族社会学目前的研究工作 ;我国民族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等。该文中关于族群关系演变的理论 ,对“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等社会学宏观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