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竹林七贤”中其他五贤对竹林精神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林七贤”中其他五贤对竹林精神的贡献●罗筠筠阮籍、嵇康是魏晋时“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们写下了较多的诗文、著作,不仅在当时的影响较大,且后人对他们的研究也比较多。从系统研究的观点看,其他五贤(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作为“竹林七贤”的成员,...  相似文献   

2.
河内竹林的自然发展概况,以及竹子所具有的简劲素雅、刚直有节、临空横展、华贵纯净、凌霜傲雪等特点及其"比德"意义,契合了七贤的道德审美理想,成为他们完善自我人格的一种自觉追求。河内竹林也因此成为"君子林"、"竹子林"和表达隐士心境的特定符号,同时七贤的竹林之游又丰厚了河内竹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孙光 《北方论丛》2010,(4):70-73
竹林七贤在共同的玄学思想倾向支配下,不仅有相近的行为方式,群体之间亦因共同的精神追求而有声气互通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厚的情意.而作为文人集团,在把玄学理论化为人生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学活动具有了更为鲜明的主体特征,为魏晋文学的自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孙光 《北方论丛》2005,(4):67-73
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竹林七贤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基本倾向,但在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体任上又有所差别.他们通过各自的玄学实践,将庄子的人生哲学演绎为更具有人间性和示范性的生活模式和人格模式,也由此确立了自己在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魏晋之际最富影响的文士群体。他们或多或少给后人留下了一些作品。以现今能够见到的文献而论,除王戎无作品传世外,其他诸贤皆见有文集行世的记载。但宋代以后,除阮籍和嵇康尚有文集流传,且版本逐渐由简及繁外,山涛、向秀、阮咸、刘伶人的文集也渐次失传,仅有一些杂著传世。系统梳理竹林七贤文集流传及存佚情况,可以为人们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竹林七贤提供较为全面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6.
卫绍生 《中州学刊》2007,(2):151-155
竹林七贤游于山阳,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有独特的个性因素。就政治方面而言,正始末年朝廷惨烈的党争,是竹林七贤远离京城游于山阳的客观原因;全身远祸以待时清,是竹林七贤游于山阳的主观原因;魏晋之际盛行一时的谈玄、服食和饮酒之风,则是竹林七贤钟情山阳的文化原因。但是,促使竹林七贤游于山阳而不是游于他处,仅有这些主客观原因是不够的。这些主客观原因与七贤的个性因素、嵇康人格精神的感召力、山阳独特的地理优势及竹子比德于君子的文化象征意义相结合,才共同促成了七贤的山阳之游。在这诸多原因中,嵇康崇高人格精神的感召力及寓居山阳的便利条件,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而山阳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嵇公竹林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意义,则是竹林七贤山阳之游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竹林名士的事略、人员构成,竹林之游的发生时间、活动内容、盛传于东晋的状貌等问题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驳倒异说,剔除陈见,力求"还历史以真实".  相似文献   

8.
张骁飞 《殷都学刊》2010,31(1):65-72
本文对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属四明竹林王氏家族及其文学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文章从考述竹林王氏历代成员生平、人际网络、婚姻关系出发,概括总结了王氏家族的性格、门风、文学、文化成就,并对其与以王应麟为首的王氏家族文学形成、衰败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嵇康、阮籍等竹林名士的放达,尽管历来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其不受束缚的任情自然却是双方的共同认定.其实,竹林名士十分在意这种处世方式的社会影响,对之进行了自觉的把握.通过天性把握、理性把握和审美意境把握三个环节的修养和净化,使放达在实践中体现出"外坦荡而内淳至"的精神,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魅力独具的文化景观.离开了这种内在的自觉,产生如此积极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0.
由中共河南省修武县委、修武县人民政府主办,《申州学刊》杂志社、《寻根》杂志社协办的首届“中国·修武云台山竹林七贤学术研讨会”于2006午10月28日至31日在河南修武县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台湾政治大学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的代表,汇集在风光旖旎的云台山下,高情清论。与会者围绕竹林七贤与魏晋社会、政治、玄学、文学、世风,竹林七贤在山阳(今河南修武)的遗迹以及如何借助竹林…  相似文献   

11.
源于佛教的竹林寺传说,分为访圣与海岛圣寺两种类型,其出色的艺术成就与良好的宣教效果,使其于文言小说史中辗转流变而蔚为大观.原本佛家以海岛圣寺的传说来神化疯僧形象,后此情节被借用来神化世俗中的权贵人物;再进一步发展到以道教的蓬莱仙境替代佛教的竹林寺,以谪仙之说来神化帝王将相;后世儒生们亦仿竹林寺创造了经香阁、文明殿,用以神化孔孟,排击异已.而竹林寺传说的演变史,也折射出文言小说情节模式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宋之问、李夔交游诗系年考《全唐诗》卷六十七有李夔《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一诗,诗云:“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巨源从吏道,正拥使车来……”李夔把之问比作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并赞许他是“孤韵竹林才”,说明此时之问尚未释褐,还隐居在汴州之蓬池。“蓬池”,考...  相似文献   

13.
《竹林名士与陈寅恪》是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蔡振翔教授写的一本学术论文汇编。虽说是汇编,前后却也自有联系,代表着教授的学术观点,看了他的论著,结合我个人这多年来所历之世事、所思之疑虑,成此文,献给读者。《竹林名士与陈寅恪》有自序和《竹林名士交游考》《读(藏书纪事诗)》《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等四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4.
卫绍生 《中州学刊》2012,(5):169-175
自东晋谢玄等人挑起竹林七贤优劣之争的话题后,竹林七贤优劣遂成为后世文人墨客争议不停的话题。评论者基于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视角观照竹林七贤,论长短,评优劣,见解有同有异,言辞有委婉宽容,有犀利尖刻。梳理分析有关争议,不论是基于政治评价和道德评价,还是基于人格评价与美学评价,都有其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蕴,折射出不同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和美学思想,都能给人们某种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魏晋名士,流派繁衍,以阮籍、嵇康等竹林名士最能代表魏晋风度。一方面,竹林七贤“差不多都是反抗旧礼教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下引鲁迅话,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他们恣情任性,超逸风流,典型地表现了“魏晋人的豪放萧洒的风姿”(鲁迅:《病后杂谈》)。另方面,他们的纵情背礼是由于对环境的不满,以至激而为怒、愤世嫉俗,这又鲜明地染上了魏晋的时代色彩。鲁迅说魏晋时代是个“篡夺时代”(《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但篡权杀人者偏偏要打着礼教的旗号进行“巧取豪夺”,“他们所谓崇奉礼教,……实在是毁坏礼教”,于是,阮、嵇等  相似文献   

16.
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是继汉末“建安七子”之后出现的又一著名文人集团,但是,关于“竹林七贤”的一些关键问题,迄今并未弄清。限于资料的不足,本文不拟作系统的论述,仅就“竹林七贤”的称名问题略述管见,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17.
竹林枝叶茂密,苍翠浓郁,四季常青,秀丽宜人,是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的理想植物,满山遍野的竹海已成为黄山区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竹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山区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乡土树种。竹子既能提供竹材及制品,又能提供群众喜爱的竹笋等食品,随着竹林培育、经营水平和深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竹材产量将大幅度增加,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具、造纸、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多有乱世。魏晋之后,凡乱世必盛谈魏晋竹林风骨。1.竹,这是一种何等神奇的精灵!我曾长久地驻足于丛竹之间,那直如刺、斜如倾的神韵,那错落有致、雅洁不染的气质,特别是逸竹横空一撇的情态,总教人浮想连翩。但倘要表达,又坠入一种“见意已忘言”的快意之中。我至今无法明白,看风中的竹林,与读王羲之行云流水般的书帖,听高山清泉般的古筝,见云雾中千回百转的瀑布,其感觉为何会那样地相似。历史的和风,依旧吹拂着今天的竹林。这竹,“四君子”之中有它的一席,王阳明格物的时候凝神格过,郑板桥也画过。而早在东晋时…  相似文献   

19.
高平陵政变后,正始名士的政治骨干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曹爽、何晏等八族被杀,一批投靠正始名士集团的官员被黜退,政治形势急转直下。在政变中,一批老资格的保守派官员被起用,司马氏又祭起名教治国的大旗,形成了“礼教尚峻”的局面。正始时期蓬勃开展的思想解放热潮也随之被扼杀。在这种形势下,竹林七贤应运而生。《世说新语》载:“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出版了一些关于国际友人的著作 ,也发表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这些著作、文章或研究或介绍了国际友人在中国革命中的活动 ,但其中一些对史实的说法存在歧异乃至错误。为澄清史实 ,特别是为避免以讹传讹 ,本文对若干史实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