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新型城镇化旨在培育壮大城镇,乡村振兴目标是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两者既有异质性,又具有天然耦合性和内在相通性,在现代化实践中能够协同共进。以陕西为例,分析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协同推进两大战略的政策建议,即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以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以旅游业为龙头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 ,是衡量一定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以农村人口为主和城镇与农村并存的特点 ,西部要发展就必须找准突破口 ,加强地方经济建设 ,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城镇化的关键是推动小城镇建设。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小城镇、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强化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发展现代乡村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等,对促进农业、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方略抑制它。当前,我们的理性选择是: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政府要强化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受体制、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种因素制约,城镇化模式与进程因社会类型和社会结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转型期中国推行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以工业化牵引的农村青壮年农民为主体的城镇化模式,缺乏农业现代化支撑和制度体系保障,城镇化质量不高、可持续性差。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发展方向,具有提升农业经济、融合城乡社会和传承农耕文化三大功能,有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最终达成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建设,既要快速地推进城镇化,又要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战略;改革城镇管理体制,加速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耕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等,以此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中国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城镇化速度和规模取得了较大提升。近年来,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青岛,一直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青岛尤其注重城镇建设与生态循环之间的良性互动。既有的城镇化建设实践表明,若要实现积极稳妥的城镇生态化建设目标,必须强化完善城镇建设参与主体的行为约束机制,包括城镇规划生态强化机制、环保科技城镇化应用推广机制、城镇居民观念绿色转型引导机制、城镇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释放农村土地,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民职业化和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群体分化是一个长期的协调互动的演化过程,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要鼓励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建城乡社会和谐与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9.
杨凌示范区就地城镇化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已将城镇化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推进就地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支点。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就地发展城镇化的路径,通过农业就地产业化转变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农村就地社区化转变农村社会结构,通过农民就地职业化转变农村就业结构,三化驱动形成了杨凌示范区三农融合发展的就地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全省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区域之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狭窄,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福建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全省各地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从福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剖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着力研究和探索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规模推进中,农村社会空间结构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传统的社会空间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呈现出的衰退和破败使具有生态活力的村居环境从根本上逐渐丧失。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核心理论,以农村社会空间结构的变迁为切入点,结合农村具体实践,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养老、教育、生产及再就业等社会空间结构的变迁态势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不同的空间模块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对推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空间结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政府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消灭城乡差别的政策选择。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职业教育、建构商业和农业科技转化体系。中国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基本原则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建立生态城镇、科学规划、建立农村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和中小城市区域城镇化的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乡村按照城镇发展的方向,在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实现思想意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镇现代化水平转变.实现这三个转变要以民为本,这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实质.中小城市区域城镇化的重点有两个:(1)从城镇化区域结构体系来说,是发展和建设小城镇.这是由小城镇的性质、地位和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决定的.现在我国农村人口绝大部分都在中小城市辖区居住.发展和建设小城镇要坚持更新理念,提高认识;统筹规划,持续发展;扩大内涵,实现"三个转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镇运行物质条件;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因地制宜,各具特色.(2)从城镇化的内涵来说,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在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就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就必须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深化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是这一过程中经济社会结构发展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贵州城镇化面临城镇化水平低、城镇综合承载力低、城镇化体制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加强规划的引领,促进城市群发展,实施“五个100工程”等举措,贵州城镇化建设一定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城镇的现状,认为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本文就我国农村城镇化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创造性的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江泽民提出的科教兴农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民工流动现象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交错作用的结果,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为城镇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动了农村的开放与进步,成为推动我国"三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但同时,也暴露、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三化"的进程。应通过确保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来优化并最终解决农民工的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和农村各种资源要素逐步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农村城镇化过程必然会对农地利用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发系列问题。论文立足于湖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阶段、过程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湖北省农地利用的变化及其趋势、农地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论文并以湖北省农村城镇化顺利推进、农用地有效利用与保护、湖北省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湖北省农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就地城镇化是不同于异地城镇化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推行农村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积极探寻影响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的乡土情结、社会保障、城镇谋生能力、公共设施、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因素,需要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推进制度变革;塑造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农民就近就业难题;广泛开辟资金渠道,营造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形成特色小镇,才能最终实现农民"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绿色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包括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城镇基本"硬件"绿色升级、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和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推进绿色城镇化,要完善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现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优化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空间布局集约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