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口性别年龄结构是人口现象的动态和静态的综合反映,它既是出生、死亡运动的结果,又是人口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对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进行分析以前,检验和评价普查汇总资料的准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过程之一,愈来愈被中国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所重视。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包括人口迁移的项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又被首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新民 《人口学刊》2013,35(4):14-20
文章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基数,统计分析90岁、100岁长寿人口。文章认为,长寿人口总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两次人口普查长寿人口地区分布基本一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人口比例比西北一些省份高;华南沿海地区的长寿老人比例两次普查都比较高,地理区位特点显著;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城市与乡村长寿人口趋于一致。对中国100万人口以上的19个民族长寿人口研究结果显示,90岁以上长寿老人排序前五位的民族有:回族、壮族、黎族、瑶族、维吾尔族。100岁以上长寿老人排序前五位的民族有:黎族、维吾尔族、瑶族、傣族、回族。长寿人口健康状况研究显示,90岁以上长寿老人22%生活不能自理,100岁以上长寿老人29.2%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分析──年龄准确性检验王洪春,王金营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本文仅对河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数据作一准确性检验,以评估河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的年龄统计质量。检验年龄统计的准确性,国际上常用的方法主...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比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1990年7月1日大陆三十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市镇人口为29651211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23%.由于这次普查对市镇人口统计采用新的口径,因此与国家统计局以前公布的历年市镇人口比重显然已经不能衔接.人们免不了要问,为什么要改变统计口径?用新口径统计的市镇人口比重是否符合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市镇人口的统计口径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不断探讨和争论的热点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以是否吃商品粮作为市镇人口的划分标准,而应该以人口所居住的地域范围作为划分市镇人口的口径。1982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我国市镇总人口比重在急剧上升。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市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0.6%,而到1989年同样口径的  相似文献   

7.
定西县自七十代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在人口数量的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由六十年代的6.0左右降到目前的2.0——3.0之间。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定西县的人口形势仍比较严峻,1989年的出生率和生育率分别为26.11‰和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关于城乡人口迁移的汇总资料,为深入分析乡村人口城镇化发展态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普查登记的迁移人口仅限于跨县、市迁移人口。并不包括市、县内各类城乡地域(乡、镇、城市街道)之间特别是县内由乡至镇的迁移。而从近些年来我国乡村人口城镇化的实际发展态势和以往有关调查结果看,却显示着两个重要特点。即:在乡村人口向市镇的迁移或转移量中,向镇的转移占着主要份额;在向镇的转移量中,近地域的县内转移又占着主要份颔。例如,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由县(不含镇)向市镇(市不含县)的迁移人口中,迁入镇的人口占55.32%;按净迁移量计,镇的净入量占县净迁出量的57.82%。需要指出,该项调查是把县内(含县辖镇)乡村与镇之间的迁移作为迁移处理的。  相似文献   

9.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零点)手工汇总,我国总人口为1160017381人(包括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20204880人,和香港、澳门地区中国同胞人口6130000人在内),约占1990年年中世界总人口5292195万人的21.92%.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133682501人.与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零点)的1008175288  相似文献   

10.
生育不仅是人类的自然行为,也是复杂的社会行为,人们的生育行为选择受诸多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提出了“标准月”的概念,并将其用于校正两次人口普查前一年12个月的出生人口数,然后计算中国出生人口的月偏移度,并进一步从省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的维度分析中国出生人口月偏移度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中国出生人口的月度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特性。总体上,普查前一年11月至后一年3月出生人口明显偏多,4月至10月出生人口明显偏少。中国出生人口月度模式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天津、黑龙江、山东、陕西4个省(市)月出生人口离散系数明显偏高。出生人口月偏移度的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镇高于乡村。中国出生人口的月偏移度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不存在男孩或女孩出生高峰月,男孩与女孩的出生月份分布模式几乎完全一致。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调整小学生入学年龄的计算日期限制,建议调整为从入学当年8月31日至12月31日期间年满六周岁,这样能够保证让同龄学生可以在同一年入学;二是建议育龄夫妇在备孕过程中避免刻意通过各种手段预知胎...  相似文献   

11.
家庭户是我国人口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微观环境,它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生育子女、养老事业、货币储蓄、商品消费、住房建设、迁移流动等各个方面,影响到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研究家庭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作为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深入研究,并应该针对它对人们行为和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死亡水平间接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几种常见的死亡水平间接估计方法 ,以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原始数据为基础 ,估测了五普人口粗死亡率、死亡漏报水平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0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人口普查的项目中,都包括了在业人口的行业、在业人口的职业等在业人口数量及其结构的数据,这对于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80年代的在业人口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无疑是极为宝贵的。  相似文献   

14.
第四次人口普查省际迁移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除西藏地区外,首次增加了两项有关人口迁移的项目:一是“1985年7月1日常住地”,以此同现常住地比较,可反映出普查前5年中的人口迁移状况,二是“迁来本地的原因”,包括工作调动、分配录用、务工经商、学习培训、投亲靠友、退休退职、随迁家属、婚姻迁入和其他共9种,其中1~4种可合称为经济型迁移,5~8种合称为社会型迁移.此次普查中跨省、自洽区、直辖市的迁移(以下称省际迁移)指的是已办理跨省户口迁移手续,其居住地发生跨省变化,以及虽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但已离开户口所在省一年以上,从而清晰地区别于省内迁移.  相似文献   

15.
江林 《人口研究》2002,26(3):38-41
(1)外来人口。《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规定了普查登记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常住地登记。这个规定虽然在提法上与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一样,但是,作为常住地的判断标准,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二个方面作了改动。一是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由一年改为半年;二是空间标准由县、市范围缩小到乡、镇、街道的范围,更改的目的是力求能更真实地反映出人口在流量和流向……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有10亿人口,这在最近已经成为常识了。但是,到第三次人口普查为止,有不少人似乎不相信中国能有10亿人口。10亿人口接近全世界总人口的1/4。在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里,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这在世界上还是史无前例的。这次人口普查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去年10月27日,中国统计局公布了普查结果(人民日报1982.10.28)。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数据,对于了解中国的国情、制订囪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口普查之后,继手工汇总数据的发表,最近人口普查办又公布了10%电子计算机汇总资料,100%电子计算机汇总结果也将发表。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一是如何充分利用普查结果,二是如何对普查资料进行深开发和再加工。本  相似文献   

18.
人口普查是搜集人口数据资料的重要方法。我国建国后已进行了三次全国性大规模人口普查,特别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采用现代的普查技术,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汇总,使我国人口普查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1983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家统计局又制定了实施细则,规定每隔十年在逢“0”的年份里举行人口普查。1989年4月21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在1990年7月1日举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我国人口普查史上的一  相似文献   

19.
普查登记,是人口普查全部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艰巨的一步。普查登记工作做好了,就为最终取得良好的普查成果奠定了基础。普查登记是需要动员和组织几亿人民群众和几千万普查人员共同参加的一件大事。因而必须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需要制定出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科学的普查办法;训练好一支责任心强,作风细致、业务熟练的普查队伍;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使十亿人民都明瞭人口普查的意义和要求,对普查工作积极支持和合作。我国1982年的人口普查工作,是在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评估及年中人口估计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金营 《人口研究》2003,27(5):53-62
20 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称普查漏报率为 1 81 % ,据此推算漏报人口 2 2 91万人 ,然而 ,这些人口的性别、年龄等人口特征不祥 ,这给人们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带来非常大的不便。本研究就是在准确估计 1 990~ 2 0 0 0年分性别、年龄死亡概率的情况下 ,利用年龄移算方法对 1 990年和 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漏报率给予评估 ,并对漏报人口进行年龄、性别拆分 ,从而较为准确地估计得到 2 0 0 0年年中年龄性别人口 ,以为科研或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状况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