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400名在我院参加常规体检的部队在职干部。检测项目为腰围、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及分型、全血高切粘度(200sec-1)。代谢综合征的判断参照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ATPⅢ标准。结果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8%。ANOVA分析显示全血高切粘度随着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而升高(F=3.86,P〈0.001)。经校正年龄、性别及吸烟等对结果的影响,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腰围(OR=1.018,95%CI 1.002-1.035,P〈0.05)是高粘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保护性因素(OR=0.295,95%CI 0.133-0.680,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全血高切粘度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提示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作为评判代谢异常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代谢综合征对南宁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在2004年南宁市7917名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数据评估分析基础上,随机抽取其中两个社区的500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随访四年。每年定期测量血糖、血压、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并按WHO—MONICA方案心血管病事件(CVD)的诊断标准确定发生的CVD和死亡事件,作为终点事件。结果完成随访人群483人,代谢综合征(MS)组人群的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为11.5%,非代谢综合征(Non-MS)组人群的发病率为5%;MS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是Non—MS组人群的2.45倍(95%CI:1.23-4.87),经Cox模型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MS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相对危险度是Non—MS组人群的2.29倍(95%CI:1.10—4.77);生存分析得出MS组比Non—MS组人群增龄性发生心脑血管危险有显著性增加(P=0.01),随着MS组自然病程的进展,心脑血管的风险递增。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代谢综合征患者随着自然病程进展心脑血管疾病的累积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量表对银川市96例代谢综合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社会支持、年龄、锻炼情况、职业、学历、饮酒指数与生存质量有显著相关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善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医疗保障制度,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部人群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及其相关因素,实施健康干预,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对3197例干部健康体检人员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不同年龄和性别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和内膜中层厚度分析,研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和生化指标的关系,找出危险因素。结果 3197例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4.34%和20.80%,斑块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发生率(36.86%)高于女性(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88,P〈0.01);单纯高血压、单纯高血糖、单纯高血肌酐、单纯高尿素氮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76.82%,54.38%,62.22%和96.22%。Pearson方法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单纯高血压、单纯高血糖、单纯高血肌酐、单纯高尿素氮有明显关联性。结论干部人群中存在着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肾功异常、高血压和高血糖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我部门诊体检检出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71例,对他们进行了"左室肥厚常见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参加同期体检、同龄、高血压未发生左室肥厚患者(129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左室肥厚常见危险因素比较中,左室肥厚组的肥胖例数、高脂血症例数、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同时,左室肥厚组高血压病程长例数、脉压差大例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非杓型高血压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程长、脉压差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非杓型高血压均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和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均是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double risks)。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危险性是其2倍,而同时存在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至4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接近5年的随访发现: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心血管致死的首要病因.老年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在第一年最高,随年龄增高而出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再梗死发生率也在增加.因此,有必要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运用所有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危险因素、减轻冠心病的自然病程.预防再梗死、心力衰竭或猝死是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metaba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症和高血糖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11个省市人群调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3.3%[1]。6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达到28.3%[2]。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预防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为进一步了解部队离休干部这一老年群体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以利于实施有效的防治策略,我们根据2006年度体检结果,对部分部队离休干部进行了代谢综合征调查分析。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对广西城市社区代谢综合征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强化健康教育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以南宁市两个社区1215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健康教育组中的非住院代谢综合征者采取强化健康教育结合药物治疗进行干预,而对照组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日常医疗模式进行治疗,随访观察3年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的情况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3年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且健康教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3年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知晓率、健康教育组血糖控制率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其中血糖知晓率和控制率健康教育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年后代谢综合征新发率健康教育组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③3年后本组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者(6·5%VS3·64%),其中对照组高于健康教育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代谢综合征健康教育为主导,辅以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全程监测和管理的社区代谢综合征防治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方法 60岁以上老年男性181例分成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比较两组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肥胖指标,并比较两组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脂肪组的甘油三酯、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腰围、体重指数、腰臀比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非脂肪肝组,多元回归分析示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关系密切。结论老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发生率高,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Reaven将代谢综合征命名为X综合征,其定义为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相关联的糖耐量异常,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一些组织、器官和代谢循环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从而导致了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1].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共收住了141例代谢综合征或不完全代谢综合征患者.针对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宣教和护理措施,让他们了解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意义,特别是胰岛素抵抗期干预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或药物疗法,使血糖、血脂维持在正常范围.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是综合性的.在注意饮食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运动疗法减轻体重的同时,还要指导或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酒等,养成规律进餐和不熬夜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年龄、吸烟、糖耐量受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对肥胖相关性疾病的研究重点已从单纯脂肪量的改变和肥胖程度转移到脂肪组织分布上。脂质分布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脂质分布于人体血浆、内脏、皮下、血管外周及心外膜等全身各部位,各部位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均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脂质分布情况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更好地认识心血管疾病风险、防治心血管疾病,本文对各部位脂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和前列腺增生相关性情况。方法择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0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非代谢综合征患者234例男性为对照组,开展代谢综合征和前列腺增生相关性研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BMI值,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TG,HDL-C,FBG,SPB存在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PV值为39.8±212ml,对照组为30.8±9.4ml,P0.05。病例组PSA值为2.00±2.17μg/L,对照组为1.81±1.93μg/L,P0.05。SBP,FBG,PSA,高血压病程以及BMI和PV呈正相关,和HDL-C呈负相关,P0.05。与DBP,TG,LDL-C,TC,年龄以及糖尿病病程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程,FBG,SBP,BMI,低HDL-C为诱发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和发展的高危因素,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上述几点。  相似文献   

14.
夏季,烈日当头,强光刺眼。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照射是中老年人发生白内障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年龄越大,发生白内障的危险性也越大,由白内障导致的失明率亦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跟饮食因素有很大关系,为此,老年人可通过调整饮食,降低发病率或减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京市某车辆制造产业职工的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探讨针对产业职工健康状况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对某车辆制造产业3 499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分析体检结果,并提出健康管理的对策。结果:总检查人数3 499人,发现身体异常者3 201人,异常检出率为91.48%,血脂异常、脂肪肝等发生率较高,其中血脂异常率为32.18%、脂肪肝发生率为11.32%、血尿酸增高率为10.55%、高血压发生率为9.89%、丙氨酸转氨酶增高率为9.75%、尿素增高率为4.80%。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人数比率逐渐增加。结论:通过体检发现某车辆制造产业职工存在血脂异常、脂肪肝、血尿酸增高等危险因素,应坚持定期体检,对产业职工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糖脂代谢相关变量的情况及相关风险的评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抗精神病药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因果关系提供初步的调查线索。方法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持续服用治疗剂量抗精神病药至少6个月以上而以往无代谢障碍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6个病房中进行筛选,符合条件共170人,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身高,体重,腰围,用药时间,糖尿病家族史)、最近一月的血脂水平(HDL,TG)、空腹血糖和血压等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较女性更易罹患代谢综合征(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更易罹患代谢综合征(P<0.05);而药物之间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典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能会引起代谢综合征或加重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及脂连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许多人常同时患中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疾病.近来学者们多将其叫做"代谢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先后对其提出了工作定义或诊断标准.项坤三等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有较高的患病率达20%[1],且由于代谢综合征的任一成分均增加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脂肪分泌多种脂肪激素可能参与其中.本研究旨在探讨瘦素及脂连素在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评价老年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急性期行PCI术。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老年组30例,中年组30例。紧急冠状动脉造影,针对“罪犯”冠脉进行PTCA及必要时行PCI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再灌注的平均时间大致相同。老年组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中年组高(P〈0.01)。老年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冠脉造影的病变冠脉记分均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中年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急性期实施PCI术后恢复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死亡原因.目前已经明确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更高,本文着重分析老年人血压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部人群不同糖代谢状况及EHP,COPD,CHD,AF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全面干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对1103例(男性875例,女性228例)40~89岁干部健康体检中进行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项目检查。将血糖分层为血糖正常(NGT)、糖调节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IFG合并IGT、新诊断糖尿病(DM)5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各组异常检出率。研究血糖分层后各组对不同疾病原发性高血压(EHP)、冠心病(CH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房颤(AF)的影响。结果男性糖代谢异常(包括IGT、DM、IFG)检出率高于女性;在各年龄组中,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调节受损;在糖耐量减低的233例中,50~59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多因素有序logostic回归显示:年龄、体质数、HCT、TG、高血压与糖代谢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比例非常高,而日常诊断率却很低。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更应关注糖代谢情况,积极进行OGTT,早期发现和治疗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