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角色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当前,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面临诸多困境,为跨越困境,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应选择"四位一体"路径定位,即政府应是农村公共服务的制度公共品供给角色、主导性供给主体和投资者角色、多元化供给主体的服务者与多元化供给方式的引入者角色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者角色.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市场型供给模式与纯政府型供给模式均存在着单靠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由此形成了公共服务悖论.为了找寻到破解悖论的密码,需要摆脱在两大模式之间进行非此即彼式选择的惯性思维逻辑,借鉴政府再造、善治理论等分析工具,构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一主多元型新模式.这一模式势必需要我国政府实现从直接生产者的单一角色向动态兼任生产者、安排者和培育者的"多面人"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3.
传统理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是不可分割的,政府是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唯一的主体.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则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是有区别的,它们可以一致,也可以分离,政府并不是公共服务唯一的供给主体,市场、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优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如何选择不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从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的区别出发,从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程度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的问题是在领域分离的条件下出现的.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中,主要是以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来定义公共领域的功能.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存在于公共领域之中,面向私人领域提供公共服务.在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进程中,领域分离的进程开始出现了逆转,即出现了领域融合的趋势,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从而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为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面被打破,随着公共性的扩散而出现了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局面.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是建基于伦理精神的基础上的,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合作者也必然会获得道德主体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政府自身财力和能力的限制决定了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迫切需要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只手的作用,寻求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均衡点,建立充满竞争和活力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中责任政府构建的模式创新:由单中心到多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中心体制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退出和责任的让渡,而是政府履行供给责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直接供给变为间接保证,把公共服务转移给市场、民间团体来运作.相反,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和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有责任促进公共服务品质的改善并以公平的方式分配给所有公民.因此,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责任表现为政府既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又是多元公共服务主体中的领导者、监督者和协助者,是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双重博弈者.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微观路径之一。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地方政府在供给方面存在供不应求、供非所求、供给低效、供给不均等问题。优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必须直面问题,破解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动力困境、能力困境、运行困境。为此,一要强化服务和法治观念、纠正激励机制偏差、强化外部压力,激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动力;二要着力提升地方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三要强化评估监督效力、提高公共服务协作水平,改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8.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运作主体展开研究,指出由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的存在,单靠政府难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整合不同社会行为主体,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来实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杭州市依托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的案例分析,论证了多元主体共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可行性,并对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理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是不可分割的,政府是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唯一的主体。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则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是有区别的,它们可以一致,也可以分离,政府并不是公共服务唯一的供给主体,市场、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优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如何选择不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公共提供与生产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从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的区别出发,从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程度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0.
博弈视角下农村社区公共品自愿供给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公共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农户是否能成为农村社区公共品的供给主体?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的分析方法表明,在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中,要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使自愿合作供给成为现实,就要将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并相应地引入激励机制,才能使合作供给长久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体制和财力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下,探寻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机制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个案研究表明,由于村落社区组织内部存在一种有别于政府和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所以它作为一种非政府的民间力量提供公共服务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郑谦 《兰州学刊》2007,(8):111-114
制度分析学派所倡导的公共服务多中心供给理论强调通过将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供给三种方式相结合,以实现对公众需求的有效回应.此理论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遭遇到了一定的困境.文章以公共性为视角,将公共物品不同供给主体的特点予以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探究了多中心供给理论及实践的困境成因,并论证了政府的职能发挥是多中心供给在实践中取得成效和保证其公共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边界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菀洺 《学术研究》2008,19(5):50-54
公共服务具有公共产品、外部效应、自然垄断、信息不完全以及基于公平性目标的收入分配属性,这些领域都无法通过市场的有效实现,所以政府供给公共服务成为必然选择.广义的公共服务就是政府的责任,但由于难以解决公共服务需求偏好的显示问题,政府同样存在失灵.因此,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各自优势是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制度设计原则,命令与控制模式、工商管理模式、社会化运行、市场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事权配置的理论考察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的事权配置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来确定,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赋予适当的财权,使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模糊多变、政府间职责不明,政府公共服务事权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外不清"和"上下不清"等问题.政府事权配置的不当和含混多变,造成财政支出效率较低、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各级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我国政府间事权配置不当具有深刻的体制障碍和法治原因,主要表现在公共治理的地方主义盛行、政府间财税竞争与利益博弈加剧、缺乏相应的法治保障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带有歧视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制度有缺陷、相关制度不衔接等诸多困境.克服上述困境,应该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对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制体系.这也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NGO信任关系研究——以"合作式治理"模式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下,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并非仅限于政府组织,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吸纳NGO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与NGO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实行"合作式治理".在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基于理性选择,政府应该通过建立一系列信任机制来监督和约束NGO的运行,而NGO也应该在自身建设、利益追求等方面与政府的社会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现政府的良治与善治,并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丁辉侠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30-32,107
能力与动力是影响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两个基本因素。公共服务能力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必要条件,公共服务动力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充分条件,只有同时具备公共服务能力与动力,地方政府才具备提供适当合理的公共服务的充要条件。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以及内部与外部动力方面存在困境。因此,需要根据困境产生的动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和推动地方政府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等的制约,广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区域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差距和供给水平的差距.对此,广西应加快政府转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积极探索市场供给模式,缩小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均等化问题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各级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由中央到地方逐级递减,并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供给主体单一、投入不足、结构失衡和总体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借助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和构建与完善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等政策路径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均衡城乡利益、缩短城乡差距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村级治理是"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单元。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无法满足村级治理的需求,存在要素缺失和权重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主体单一、市场力量不足、农民自主程度弱、供给内容不均衡方面。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构应该坚持差异、引导、长期、复合、市场、中介等原则,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政府供给能力,开辟市场服务途径,鼓励第三方参与供给,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从而为村级治理提供物质、精神以及社会等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