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继续发展的结果必将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过程中,应协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实施,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继续发展的结果必将需要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如何深化区域内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的协调与合作的问题就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无论是CAFTA经济体的开放性、成员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外部冲击的对称性,还是金融一体化程度,都表明在CAFTA框架下构建区域内宏观金融政策协调机制具有可行性。CAFTA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协调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实现宏观金融政策协调的策略,应从加大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实际操作、实行CAFTA内部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以及金融政策协调一致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3.
按照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内国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息息相关,所以有必要根据各国经济目标的差异程度、经济预测、预算周期等因素,构建成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中的政策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理及国际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理更加复杂化.这是因为,不仅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变量增多,而且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因此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之间必须采取相互可以接受的协调政策,这样才能够改善各国的福利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口岸城市作为一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枢纽,其特殊的城市功能越显重要。CAFTA合作框架下,广西口岸城市作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将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发展机遇,也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广西口岸城市的发展应从产业引领战略、产异化互补发展、多区域联动合作三个发展做出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东盟宪章》使东盟一体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将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产生重大影响。在CAFTA框架下,《东盟宪章》生效使东盟一体化进程加速并不会减弱东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相反,有利于推进双边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定义、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就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可行性、协调收益进行了理论探析,研究表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能够提升参与其中的国家的得益。最后提出了东亚区域经济体如何进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极为重要的手段,是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主要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政府为主体。为了避免政策失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应当规范化和程序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应当选择恰当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当前通货膨胀严重,价格政策对国计民生也至关重要。其他宏观政策,如产业政策与收入分配政策等等的顺利执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赖于这三大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施。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必须配套协调,不仅要在主从方面、时间上和功能上相互配合,而且要在力度上和效应上协调一致,才能最佳地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整体功能和威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区域内各国应该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发展证券市场区域国际化,最终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性统一证券市场,以扩大资源配置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市场化体系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我国应与东盟各国构建区域性统一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0.
黄梅波  胡建梅 《国际论坛》2011,(1):52-56,81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目前已日臻成熟。理论层面,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理论以及收益分析构成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博弈论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福利问题。实践层面,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经历了从七国/八国集团(G 7/G 8)到二十国集团(G 20)的演变过程。2010年是G 20的建章立制年,G 20机制化是当前国内外讨论的热点。本文在梳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回顾G 7/G 8及G 20的产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G 20机制化方案五个方面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参与G 20的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