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谈国际投资法本科双语教学的原版教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投资法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分支,是国际经济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应当重点学习的主干课程。国际投资法课程内容的国际性和涉外性,成为该课程开设为双语课程的基础。但是,法律作为意识形态亦渗透到国际投资法中。在国际投资法课程的教学中,把握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以中国为重点教授国内涉外投资法,是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国际投资法现有原版英文教材无法满足该要求,可通过国内学者的双语教材或英文教材实现教材改革。  相似文献   

2.
论《TRIMs协议》对国际投资法和我国外资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RIMs协议>作为关贸总协定所确立的多边贸易体系的规范第一次涉足国际投资领域,对国际投资活动和国际投资法影响深刻.我国入世在即,该协议必将对中国外资法直接冲击,这是个亟待研讨的课题.该文在分析协议性质、特点的基础上,就协议对国际投资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协议与我国外资法的协调问题进行了有建设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与ICSID”国际投资法与仲裁高级研讨会期间,专家围绕国际投资法与仲裁领域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研讨;认为国际投资法正处在持续深化和不断发展之中,国际投资法在价值定位、条约形式和具体规范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的争议;国际社会应该以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的理念,兼顾不同的利益需要,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的国际投资法律秩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大国,应该在国际投资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加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统治拉美乃至世界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卡尔沃主义,并非普遍认为的已经"死亡".近来在拉丁美洲内外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卡尔沃主义没有死亡,而且正在逐渐复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国际投资法的重大转向.通过探寻这一系列事件,分析卡尔沃主义在何种程度上已经复苏,国际投资法理念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在批判分析卡尔沃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两种制度弊病的基础上,探讨国际投资法的前景和出路;认为国际投资法的立法焦点已由过去的"强国"与"弱国"的对立,即"南北矛盾",转变为如今的"国家主权"对"公司主权"的对立,即"公私冲突",缔结一个利益均衡的全球性的投资条约将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5.
国际投资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投资法碎片化的现状日益难以满足国际投资发展现状的需要,在回顾国际投资发展的状况以及国际投资协定多边化尝试的基础上,指出在国际投资协定的多边化将成为国际投资法自由化发展趋势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6.
论WTO协定体制对国际投资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协定蕴含着大量的国际投资规范 ,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投资多边法制的内涵 ,使国际投资法的自由化、强制化更加明显 ,推动了国际投资法的调整机制日趋多边化 ,而且对国际投资双边法制和各国国内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非洲国际投资法的发展呈现出从“多边化”到“非洲化”的演进特色,而衡平路径的选择称得上是“非洲化”国际投资法的革新特征之一。非洲国际投资法衡平路径的选择是国家经济主权行使与外国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内在平衡需求,是非洲国际投资法“多边化”与“非洲化”发展的衡平器,是实现非洲国际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善治”路径。衡平路径主要表现为东道国监管权与投资保护义务的进一步明文细化,外国投资者可持续发展义务的施加,投资者-国家间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平衡性革新等。基于此,应加强我国赴非投资监管制度的体系化与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在非投资者经营合规管理的自我能力,凝聚各方合力贯彻施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8.
国际投资法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投资法的存在,须与国际投资的现状相适应,即国际经济法中含有经济性;同时,国际投资法还须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相适应,特别是不能违背国家主权原则。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的加强要求国际投资保护规则趋向统一,而主权原则则强调各国利益至上,强调各国的特殊性。投资中的国际法要同时兼顾二者,因此,在各国经济制度相异的情况下难以达成意志的一致。从国际法和国内经济制度的发展上来讨论国际投资中的国际法,将更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9.
间接征收问题在国际投资法领域是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和东道国的切身利益。通过分析国际投资协定的规定及国际投资实践对间接征收的界定,期待形成普遍接受的认定标准,及对我国双边投资协定(BIT)的完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原油净进口的快速增加,中国因素可能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交易者异质性预期是国际油价的决定因素,中国原油进口会影响基本面分析者的预期形成进而影响油价波动.以2005年8月至2011年11月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得以证实,中国原油净进口是国际原油价格的Granger原因.从长期看,中国原油净进口对国际油价的冲击和影响力度不仅显著而且在逐渐加强.今后需要对石油外向型战略进行重新认识,未来中国的石油战略需要向能源替代战略转型、向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