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王洪文在一九七五年的一次讲话中胡说:“搞计件工资……这不是关心群众生活,这是对工人阶级的莫大侮辱。”他还诬蔑社会主义的工资制度,说什么:“从内容上看,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社会主义也有”,这就不难看出他公然歪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件工资的性质,混淆两种经济范畴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109页)这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将工资看作仅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形式,是从资本主义社会里借用的东西,只是赋予了新的特定的内容而已。其实,这是种误解。工资作为以货币支付报酬的形式,是同商品货币关系的出现和发展密切关联着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它反映着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关系,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独有的经济范畴。早在古代罗马,当商品货币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时,具有支付职能的货币,就已越出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在奴隶制国家的雇佣军中作为支付工作报酬的形式出现了。马克思在1857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对劳动力商品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这是《资本论》中一个大家熟悉的论断,所以传统的观点都认为劳动力商品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作者在文章中认为,劳动力商品应该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范畴,并连带就劳动力成为商品同劳动者的生产主人翁地位和按劳分配阐述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 学术界的提法有:净余价值,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剩余产品的价值,等等。 我认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这一提法比较可行。因为“社会主义”这个修饰语,改变了剩余价值的本质,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一本质内容为社会主义国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本质内容所代替。“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反映的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阶级关系,“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反映的则是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和人民当家作  相似文献   

5.
改革需要理论,理论本身需要改革。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这既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发展,也不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伍柏麟同志题为《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的不是“剩余价值”而是“价值剩余”范畴》的文章(见《复旦学报》1984年第3期。以下简称伍文),旨在寻求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这是很有意义的,给人以启迪。在此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与伍伯麟同志商榷。经济范畴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自然有其本身特有的基本经济范畴。那末,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范畴呢?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首先明确的问题。众所周知,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对象的《资木论》,其基本范畴是资本和剩余价值,这是专门用来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特殊范畴。有人主张把这些范畴拿过来直接用于社会主义,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伍文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作为它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价值剩余’范畴。”“它既能用价值形式直接表明社会主义劳动者为让会所做的剩余劳动的特点,又能与其他社会形态中剩余劳动形式相区别。”在此观点中,理所当然地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剩余价值的错误主张,井提出了社会主义特有经济范畴应具备的条件,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问题是:以“价值剩余”取代剩余价值,将其作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工资已经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劳动报酬形式,因此,人们对社会主义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费用(以下简称社会主义劳动力生产费用)便不那么注意了。甚至还认为,劳动力生产费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似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不存在,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劳动力生产费用这一经济范畴,在任何社会里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罢了。对这一经济范畴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关键。本文对此发表一点肤浅看法,并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工资是劳动力商品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的定义与实际工资发放形式--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效率工资等不符.传统理论认定劳动不是商品的三点论证亦有缺陷.其实,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均可以成为商品.工资应定义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购买劳动商品所支付的价格和非买卖性质的劳动者的按劳分配所得.承认工资新定义并不意味着要否定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也不是要否定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而是为了使工资定义更贴近当今时代工资的本质特征,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肯定了“劳动力市场”,但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依据的劳动力商品理论在一些基本观点上分歧仍较大,并未达成共识,本文拟就几个理论难点问题作些探索。一、劳动力商品是“商品经济一般”而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殊”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殊”还是“商品经济一般”,这是涉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商品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有的同志则将劳动力是否商品看成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之一。因此,有必要作一分辨。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首先…  相似文献   

9.
宋代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亦渗入到阶级关系之中,使原来长期存在的私家主仆关系以雇佣形式表现出来,在雇佣契约关系中,“奴婢”之名被人力、女使所代替,这一新的法定名称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反映了宋人对“奴婢贱人,律比畜产”这一观念的转变,反映了雇佣关系下婢仆社会地位的提高。这是宋代阶级结构的一个突出变化,也是宋代社会关系的一个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殊的经济范畴。它同剩余价值相对应而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家阶级不断扩大对剩余价值剥削的过程,同时也是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日益恶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不过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的经济地位的变化,是直接同劳动力价值的变化相联系的。为了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现状,有必要对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进行认真考察。然而,考察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因为劳动力价值是一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应与马克思论述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有所不同。工人必须有权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一条件,无论是在私有制还是公制下都是相同的。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二条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是工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尽管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公有的形式),但由于公有制下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不是直接结合,而是间接结合,因而使其劳动力成为商品。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都具有商品属性,但二者的性质和作用不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力商品是为资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为资本主义积累社会财富;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商品是为无产阶级创造新价值或利润,为社会主义积累社会财富。承认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商品,有利于彻底贯彻按劳分配,对提高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形式、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简单商品还是资本商品、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企业主人地位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阐明了如下思想:劳动力商品的实现形式是租赁而不是买卖;在资本主义传统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简单商品,而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表现出了资本化的趋势;在劳动力简单商品关系下,劳动者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而在劳动力资本关系下,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主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化不是要移植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关系,我们不能以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企业主义地位的对立来否定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那末,什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我认为,还是马克思自己讲得最好。他曾经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 为什么说消灭一切阶级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因为阶级的存在仅仅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是同私有制的出现和存在分不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是资产阶级生存的基础,是资产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的根本条件,也是无产阶级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根本原因。因此,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消灭资产阶级和任何剥削阶级,进而消灭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成为无产阶  相似文献   

14.
一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是从两方面展开他的理论分析的:一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另一方面,对这种物化现象导致的“物化意识”进行了剖析。我们先来看看卢卡奇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的。第一,卢卡奇在《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中对物化现象的分析是从剖析商品出发的。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在他成熟阶段的两部伟大著作中,从分析商品出发,从整体上描写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属于支配形式的地位”,所以“在人类历史每一阶段,没有一个问题不能最终追溯到商品的问题,也没有一种解答不能在解答商品结构之谜中发现。”因此卢卡奇指出商品概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个经济范畴,这种抽象的经济范畴是资本主义客观经济事实的反映。对待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讨论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活跃气氛,在各个社会、人文科学领域,新学科、新观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在经济学界韵学术理论探讨中,也出现一些混乱现象。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些理论和范畴,例如“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的经济范畴,却变成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也适应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近年来,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说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否定后,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有些同仁认为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社会的个人所有制,也就是人人皆有的个人私有制。笔者认为,这些经济范畴和理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对个别经济范畴理解偏颇的问题。因为这些学术争鸣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下展开的,经济理论应该对经济改革起指导作用,所以它涉及到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不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 ,而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 ,不能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一般的论述论证社会主义存在资本的必然性。公有资本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借用或利用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 ,它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工资的本意就是雇佣.在德文中,雇佣和工资是同一个字“Lohn”,马克思的著作《雇佣劳动和资本》也可以译作《工资劳动和资本》.怎样理解工资?我认为应该从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统计学两个领域,对工资作不同的解释.从政治经济学的领域来看,工资是一个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存在着商品经济,企业的职工不是按照自己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在作了必要扣除之后)直接领取个人消费品,而是先领取一定量的货币,然后再用它去购买消费品.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报酬就是工资,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工资”.它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还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谈一点初步的意见.对阶级这一范畴究竟怎么分析?我认为,从根本上说,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因为决定阶级这个范畴的本质的东西是社会的经济关系,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列宁指  相似文献   

19.
王新龙同志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属于资产阶级,也不属于雇佣工人阶级,而是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独立阶级——产业经理和商业经理阶级。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资本主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他们仍然属于资本家阶级。如果要把他们列为一个集团的话,他们可以被视为资产阶级内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20.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阶级斗争,不是本来意义上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的“特别时期的特别阶段”,是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的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这是因为: 第一、在阶级关系上,昔日的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昔日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成为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剥夺剥夺者”,消灭剥削阶级的私有制,致使没有人能够剥削工人和农民。由此,无产阶级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一无所有”的阶级,而是掌有全部经济命脉的阶级。无产阶级又逐步改造小生产经济这个剥削阶级赖以存在和新的剥削阶级赖以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