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资源规划 (ERP)实施是国内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不同的ERP系统中也蕴涵了不同的管理模式 ,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与ERP中管理模式的冲突阻碍了ERP在企业的成功应用。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以帮助企业准确识别自身的管理模式 ,选择合适的ERP系统 ,同时 ,为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方向及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5,(2):95-99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企业运营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近年来,随着作为企业四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控制流"运行平台的ERP系统的广泛运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ERP的应用也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企业在实施了会计信息化后,基于ERP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化也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无论是否采纳ERP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许多学者不由地追问,ERP的采纳是否能真正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该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重大战略.基于此问题,本文选取了2012年A股800个上市公司的ERP采纳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数据,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ERP的采纳确实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ERP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最佳选择。实施ERP系统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构建适宜ERP系统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面向ERP实施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荃子 《理论界》2009,(9):203-204
本文在ERP实施过程中,从对咨询顾问方到关键用户方的知识转移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ERP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从知识特征、转移行为人特征、转移动机和转移双方关系特征四大构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企业ERP实施情境下实施顾问到关键用户的ERP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成本管理模块上线正式运行,替换原有系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没有一套可靠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势必对整个项目的进展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ERP成本管理模块的实施是要分阶段逐步完成的,每个阶段中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就不可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对问题的解决策略也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尽全力保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这就要求实施在过程中要有一套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来保证ERP的顺利实施。本文就ERP成本管理实施的程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ERP系统的实施给企业提高控制效率、增强控制效果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蕴藏着潜在的风险。文章通过对采购风险分析,结合ERP环境下企业的业务流程特点,对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ERP系统的三位一体实施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归纳和总结ERP的实施方法 ,针对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现状 ,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实施方法。将螺旋式的业务流程变革、企业基础管理的不断加强以及推拉结合的ERP实施战略的有机结合是我国企业实施ERP有效方法。文章最后指出ERP实施仍然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ERP 是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的简称,ERP 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ERP 软件,一个 EXCEL 表格可能就能满足一个小公司的需求,而大型公司目前主要选用德国的 SAP 和美国的ORCALE,二种大型办公软件。我所在的北京联通公司先后用选用了 SAP 系统和 ORCALE 系统,我将结合实施 ERP 工作 10 年来的体 会,与大家论述财务工作转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的ERP实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绵臻 《兰州学刊》2008,29(4):81-86
在企业ERP实施过程中涉及来自外部软件供应商、咨询公司和企业内部的业务知识,企业如何集成这些内外部知识是目前ERP实施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文章从组织、项目和个体三个研究层次对国外主要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供国内ERP实施研究者发现基于知识的ERP实施研究的进一步研究空间。同时对企业ERP项目发起人、ERP项目经理和实施顾问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企业管理。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环节,成本管理又是重中之重。本文从ERP系统入手,阐述ERP与战略成本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试图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降低产品成本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对某跨国公司绩效考评系统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跨国公司是全球 5 0 0强之一的国际知名企业 ,其绩效考评系统是一套依托于其全球局域网 (Intranet) ,运行在LotusNotes之上正式的员工绩效评估计算系统。其考评内容分为结果评估 (Resultassessment)与价值观评估 (Valueassessment) ;此考评系统的目的在于提高其中国员工的整体绩效。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它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准入不同于一般产业,民营企业要实现与自然垄断产业对接乃至融合,必然面临准入的途径与方法的选择问题。从国内外相关经验判断,对自然垄断产业既有项目的准入途径可选择租赁、购买、参与资本市场融资、TOT等模式,而新建项目的准入途径可选择BOT、PPP、项目融资等模式。各种准入途径各具优点与缺陷,民营企业应在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策略选择,政府部门也应针对各种准入途径所呈现的特性进行必要的政策引导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企业创新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变量。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实体投资见效慢、回报率低,导致企业管理者将闲置资金过度投放至金融行业,从而挤占创新资源,使得企业脱实向虚现象严重。金融资产投资作为公司内部资金管理的一部分,其在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值得探讨。文章选取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抑制企业金融化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员工持股计划在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垄断行业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在于行业垄断的行政性,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改革的艰巨性与渐进性。改革从一开始就要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国有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反对改革,二是行业主管部门由于与国企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支持改革,三是现有法律法规不能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制支撑,四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过多过深对改革形成掣肘。中国行政性行业垄断改革需要"整体渐进式"思路,即涉及国企、行政、法制、体制等多个层面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同步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5.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于纳税人具有更为直接的激励作用。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大量的税收优惠措施来引导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但在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方面的优惠政策则存在种种问题,使得现行的优惠政策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功效。针对现存问题,建议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作出调整,降低原有优惠政策的适用标准,给予新兴产业和接替产业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对第三产业和农业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支持,以此来更好地发挥税收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组织的视角对产业价值链的生成机理、组织特性及其治理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认为,产业价值链已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价值链上各企业拥有的资源不同,对其增值的贡献就不同。权力的分布取决于资源的分布,产业价值链上权力分布非对称。拥有核心资源的企业掌握产业价值链上的主要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各企业拥有资源的变化会导致权利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收益管理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益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通过对收益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进行归纳分析 ,并选择航空业为重点 ,对收益管理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 ,可以看到这一管理方法的广阔前景。目前 ,国内不少大企业已实施了ERP和CRM系统 ,为收益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 ,而核心竞争力的缺乏则是我国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因此 ,必须发现和积累企业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 ,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才能使我国企业更从容地应对外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国、美国、日本等3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先后从英国转移到美国、日本的历史进程表明,“世界工厂”在工业实力、对外贸易、技术水平、金融条件、贸易环境等方面应该具备基本的条件。对照当前中国工业的基本状况,中国目前虽然已初具“世界工厂”的雏形,但还称不上真正的“世界工厂”。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与主要发达国家虽存在较大差距,但已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多项优势。中国在向“世界工厂”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期、分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