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申长秀 《理论界》2004,4(2):86-88
怎样认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我们党对农民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决定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成败。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是毛泽东农民观得以确立的最基本、首要的前提。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经典论述与中国的历史实际并不整合。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符合自己国情的农民观,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的智慧。瞿秋白作为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党内最早认识并比较系统论述农民问题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关于农民问题的认识,为大革命失败后顺利地进入土地革命战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主持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抗蒋介石的背叛和屠杀,起了挽救革命的重大作用。其中包括领导农民举行武装起义。瞿秋白同志在中国农民运动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同毛泽东、彭湃等同志是完全一致的,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毛泽东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特别重视,他把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突破口,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农民观的产生有历史的、社会的、传统的、现实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传统农家文化、传统重农思想和民本思想以及农民斗争历史文化,对毛泽东农民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题的实际,使二者正确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曲折后进入成熟时期,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是党幼年时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过卓越贡献。继李大钊、陈独秀之后,瞿秋白承担起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务。在他的努力推进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以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形态出现。在瞿秋白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主张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指导中国革命,他较早提出"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这一重要命题。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并形成丰富的理论成果,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探寻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把握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瞿秋白从厌世观到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心路历程,凸显其各个阶段思想的轨迹。从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朦胧到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质的升华,再现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民的基本看法是辩证的,具有独到之处。他不仅看到了中国农民做为小生产者的落后性,而且深刻地洞察到了农民那些不易被常人所发现的优秀品质和巨大的历史作用。毛泽东的农民观关系到中国革命许多问题的解决,本文就毛泽东的农民观在工农联盟形成中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建芬 《东岳论丛》2001,22(5):21-2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制胜的法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全面和不断深入的历史过程 ,在此过程中 ,瞿秋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贡献在于 :(一 )积极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扩大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瞿秋白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是开创这一道路的先驱 ;(三 )瞿秋白丰富的著作及其涵盖的思想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探寻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把握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瞿秋白从厌世观到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心路历程,凸显其各个阶段思想的轨迹。从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朦胧到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质的升华,再现瞿秋白马克思主义现形成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瞿秋白.在党的幼年时期,中国革命十分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瞿秋白积极从苏俄引进、翻译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中不断探索实践,寻求解决当时中国革命和道路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但如此,瞿秋白还将革命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加工、整理、创建成理论,他的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理论为毛泽东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奠基者.瞿秋白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的不可磨灭的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为中国历史的演进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本文主要从思想影响、人事联系等视角探讨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影响,认为辛亥革命事实上是一场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它与孕育中国共产党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从具体人事着眼,辛亥历练则是一干早期共产党人踏上革命之途的共同起点,为之后追求救国救民理想的持续努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论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 ,中西文化之争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思想家所关注的焦点。五四以后 ,年轻的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以阐释文化的内涵为切入点 ,深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同时在辨析东西方文化异同优劣的基础上 ,主张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并强调要运用革命的手段 ,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文化。瞿秋白这一关于东西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阐述 ,既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也为五四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中的资本主义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特殊的问题。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原理 ,从我国国情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的实际 ,成功地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问题 ,为马列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肖燕燕 《学术探索》2012,(7):130-132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关键性起义之一,标志着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在南昌起义的开始到结束都受到国际因素尤其是联共、共产国际的影响,甚至有些国际代表对于南昌起义的打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共产国际并不十分清楚当时中国的国情,但是他们在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红军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和军队建设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就南昌起义中的国际因素尤其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5.
“文化侵略”源流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飞亚 《文史哲》2003,3(5):31-39
20世纪初 ,西方在华宗教文化活动的持续扩张引起国人的忧虑。在 2 0世纪 2 0年代的非基运动中 ,瞿秋白等人把西方这种活动概括为“文化侵略”,深刻揭露其服务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一面 ,成为反帝话语中的利器。不过 ,是否使用这一提法来针对西方在华文化事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明显受国际形势及国共两党对外政策取向的影响。在实际影响的层面上 ,“文化侵略”提法颠覆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对西方文化的单纯肯定倾向 ,唤起国人对外来文化渗透的警惕和反抗 ,也迫使这些宗教文化事业实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个基于反帝斗争需要的提法 ,一度泛化为人们集体记忆中对近代西方在华文化事业的全面认识 ,则影响和限制了此后相当一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杨静云 《北方论丛》2020,(1):35-42,121
瞿秋白和葛兰西共同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他们的文化领导权思想都接受了列宁领导权理论的影响。这两位分属于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位早期共产党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革命和思想启蒙在革命进程中的历史性作用。二人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因此二人尤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大众化”策略这一点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由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环境的差异,二人的文化理论在后来的历史中遭遇了迥然不同的命运。对二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即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富农是农村中一个相当复杂的阶层,富农阶层是农村中的中间势力,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富农政策,关系到革命统一战线和生产力的发展。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富农政策问题上,曾受到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犯有严重错误,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柳传堆 《文史哲》2006,(5):111-117
冯雪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为元话语,在《革命与知识阶级》一文中提出了泛“国民解放运动”的概念,认为“五卅”之后,“国民解放运动有再转向的必要”,即在国民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就应该进行一场工农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在此革命逻辑支配下,冯雪峰对革命图景的想象充满着相当的气势:一是渲染革命的铁血狂欢;二是把革命的流血牺牲化为文学艺术的浪漫与潇洒;三是把精神的变革包容在革命含义之中。中国“知识阶级”的概念是李大钊、陈独秀、鲁迅、梁启超等革命者或革命的知识分子出于革命的需要对西方“intelligentsia”一词进行译介、阐释的产物。冯雪峰以“革命与知识阶级”关系的向度,参与了“知识阶级”概念的本土化阐释与命名工作,但他却以替“知识阶级”划分类群的方式,促使“知识阶级”的内涵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其目的是借此虚拟的历史叙述,为重构革命与知识阶级、知识阶级与文学的关系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汪澎 《学术探索》2012,(7):123-125
苏联解体后解密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孙中山的农民土地思想,是研究孙中山农民土地思想的重要视角。档案显示:孙中山晚年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础,但农民尚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力量,难以对抗地主民团。孙中山也完全不同意共产国际提出的"分配地主土地给农民"的激进土地革命政策,而是坚持以税收和赎买来消除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中的不公正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