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吴晓艳 《阴山学刊》2014,(4):100-103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安全感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以183名内蒙古高校教师为被试,研究人际关系与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人际关系在性别、蒙汉民族、教龄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人际关系与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呈极其显著负相关,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对人际关系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领导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领导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幸福感水平较高,对工作绩效的自我评价较高;领导干部的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领导干部的工作幸福感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工作中的自我接受和福利待遇幸福感影响其生活的满意度,自我接受和人际关系幸福感影响其情绪体验;领导干部的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应不显著,工作幸福感的不同方面对不同的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研究建议:重视领导干部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的幸福感;重视领导干部不同的工作幸福感对工作绩效不同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教师的幸福意味着学生的幸福.了解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对师资管理等具有重大意义.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发放的方法对包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进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结论 结果表明:包头市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中等偏上;职称、教龄等因素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问卷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方面。结果表明: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新婚教师比未婚和其他已婚教师幸福感高,31-40岁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幸福感高于其他群体,体现了教师的幸福感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问卷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方面。结果表明: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新婚教师比未婚和其他已婚教师幸福感高,31—40岁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幸福感高于其他群体,体现了教师的幸福感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幸福感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生活质量的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综合体验。通过对陕西省1000名教师的调查发现,不同学段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存在差异,其中与高校教师、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相比,高中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偏低。要提升教师的教育幸福感,需要从外在的客观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师内在的主观思想观念和自身修养两个层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产率是指学术成果的产出能力指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结构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以A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为例,探讨了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结构维度,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是多维的;个人研究生产率受个人因素、工作因素与组织因素等的影响;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有效性存在差异;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率影响因素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有效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和理想实现的心理体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标准以财富为第一位,其次是家庭美满、身体健康、生活如意以及社会和学校认可等。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上状态。影响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是人际交往、经济状况、文化背景、专业学科及家庭教养方式等;主观因素则是人格特质、主观效能感及价值观。高校应从创建高尚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利用社会实践提高应对能力等方面创设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客观环境;同时,也要从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主观变量方面多维度进行引导,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9.
刘鸣筝  董岳 《东岳论丛》2019,40(7):40-47
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如何使老年人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老年人媒介使用的角度出发,选用CGSS2015问卷结果,建立有序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媒介指标。分析结果显示:电视和广播的使用强度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进一步发挥传统媒介的优势,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2年我国问卷调查的经验数据,通过构建教育与主观幸福感的有序概率模型,检验教育对公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与公众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收入对公众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绝对收入的效果明显弱于相对收入;传导途径出现多元化,且各传导变量效果不一,教育通过非经济因素的传导效应明显更强。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公众主观幸福感,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降低私人的投资成本,让教育成为居民改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阶层跨越、提升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在心理学界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研究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与增进人类的生活质量。文章旨在通过大学生主观幸福的归因及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探讨,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健康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以此通过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希望引起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抗挫折能力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现状调查,使用SPSS 26.0软件,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相关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应对方式的总体现状,探讨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常用的应对方式。结果表明:(1)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程度;(2)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倾向于选用积极应对方式来抵抗并战胜挫折,同时一些消极应对方式也被选用;(3)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影响因素包括:6个内在因素分别为性格、适应能力、主观信念、自我评价、责任感和情绪表达;14个外在因素分别包含家庭、学校、外部刺激和身体状况4个方面。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个体或群体上的差异,针对性的进行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实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乐红 《北方论丛》2002,(6):149-15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学校和教师,只有管理者和教师树立了创新观念、具备了从事创新教学的能力、并扎扎实实地开展有关创新教学的各项工作,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逐步培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工作价值观是指幼儿教师基于对工作特征的主观认识和自身需要而形成的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和评价。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5所幼儿园的400名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观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价值观的职业发展、组织管理、人际关系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幼儿教师在职业发展、声望地位、人际关系、安全稳定、利他奉献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幼儿教师对于自身工作的价值持认可态度,其中,幼儿教师最为注重的是对于工作的利他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深受全球化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认同度较高,对汉服的认可度较低;大学生对待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大事件的态度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个人发展和生涯规划上较多考虑自我因素。全球化下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弱化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系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人才 ,要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必须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增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培训师资 ,充实骨干 ,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广开渠道 ,灵活多变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搞好普查 ,规范档案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研究 ,探索规律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职业倦怠是现代大学教师职业生涯中面临的严重心理疾患,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危害。职业倦怠的产生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的问题。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也应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与一般性学习相比具有更为复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综合性"、"不确定性"、"主观介入"和"选择性"等方面。研究性学习需要指导教师拥有实践智慧,而教师的实践智慧主要表现在"在实践中动态生存"、"无可言说的内隐性"、"操作主体的独特性"等方面。教师实践智慧的表征、作用与研究性学习的复杂性紧密相连,它们之间是手段与目的对应关系,教师实践智慧直接为研究性学习服务。教师实践智慧的培养策略是"在实践中生成"、"在关注经验中积累"、"在优良制度和人文环境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